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关注:24贴子:140
  • 1回复贴,共1

孙昌瑞《练拳心得笔记》(第六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式太极散手含有形意色彩,如起也打落也打,以我为主快攻直取,贴身靠打以短制长,打得远脸对脸,打得美咀对咀,制梢不如打根,打根不如打身,攻守合一以中为主,手防肘攻、膝攻、脚攻,混元一体综合应用。
手见手向里走,五指张开,转手时大指与小指意念相连方向一致。虎扑向敌侧上步,要注意步随身走,两手顺自己中心线起向敌中心线落。沉气时意想丹田有一圆球向小缩向下落,此时发力万夫不挡。
一个方向,一个劲。
不论练拳还是推手都必须强调用意识指导统一行动,集中一点,全身形成一个劲。身脚手统一向一个方向,走同一条路线,使全身的劲力在一个点上发生,所有的动作都是为这一个劲服务的,先弄懂太极拳每一式都是为技击编排的,每式都带有技击性。只有明白了每一动作的本意才会有意识的把这个动作练成周身一个劲。有人说拳架子是练功夫的,练好了混身是手,不要追求这一招是干什么的,我以为这是偏见,不明白拳意,就等于盲人骑瞎马,永远也练不好。有了自觉性。一出手,一抬脚都会放到正确的位置上,长了不行,短了不行,无过无不及正好适中。在某种意义上位置就是劲,这样练一搁就对,一放就是地方。当然要达到一个劲还要善于用腰,每个动作都离不开腰拉腰送腰带腰转。用腰的同时,先作到下盘稳固有根,只有这样腰才有依托,更好的带动身手脚。
明白了每个拳式的技击本意,不可故意做作,要力求自然。在推手时,两个人一搭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同时接触三个点,如右手相接,右手与右手一个点,我左手按住彼右肘这又是一个点,彼左手按我右肘这还是一个点。我必须用意粘住这三个点不使脱掉,然后三点一个方向,一个劲掤去或后捋彼必跌出。
什么叫做懂劲呢?我体会在与人推手时,能摸住对方的劲,然后不丢不顶的随着他的劲走。遇到对方拿我发我,我要立即松开走化。与人搭手,一沾即钻,一钻即展,展放把人打出去。对方来劲,我要用中劲接住,也叫擎住,在这接手的时候对准中心线螺旋外出把对方的劲拿住,使其脚尖或脚跟离地,失去重心,稍一放力便跌出。
欲要人前显贵,必在背后受罪。练好内家拳实在不容易。练者如牛毛,真正练出功夫的如麟角。练拳必须嗜拳成癖,下苦功夫。据说前辈大师们每天练拳三十遍,而且平时起居坐卧都在练功。不少人每天只练一两趟拳,还经常一天打鱼十天晒网,这只能像做操一样活动身体。练拳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登。着熟、懂劲、神明为三个阶梯。开始下苦功把每个动作练熟,进而知道它的内涵,作用达到着熟。在推手较技中让对方的力不能在我身上发挥作用,而我却能掌握对方力的方向、大小、速度、随时能让对方陷入背势这就叫做懂劲。与人交手随心所欲,应物自然,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称之为神明。张玉琮与人交手能做到半圈防、半圈攻、沾手便把人放出去。人所击之点,便是他发劲之点,这中间有许多精细奥妙之处,没有勤学苦练精神的人是永远掌握不了的。
见异思迁与守株待兔
上述两种人难以攀登武术高峰,因为打一枪换个地方,搞的都是半拉子工程,最后是熊瞎子劈棒子,一边劈一边扔。如果一种工夫练到一定程度已扎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再上一层楼、也不必在一棵树上守一辈子,可以登山涉水遍访名师。但最无出息的要算那些朝秦暮楚之徒。
搭手怎样才能使对方摸不着劲,我以为主要用中和之劲去接手、所谓中和之劲就是既有掤劲,又不顶撞,不丢不顶的劲。怎样运用中和之劲呢?通过意念感觉只用皮肤去接触对方,其余都以顺中用逆的方法抽缩到腰间。引化对方的劲不可是缩,要掤住转腰。一化即拿,一拿即放。


IP属地:河北1楼2014-07-24 17:51回复
    学习了。挺好


    2楼2014-07-26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