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流吧 关注:3贴子:25
  • 1回复贴,共1

大物流的含义及解释(转载百度百科)后续更新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大物流”,是指企业的自有物流(车队、仓库、人员等)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以实现更大限度的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减少物流总支出、降低运营成本。大物流又称社会物流,它与宏观物流相一致,涉及的因素不仅较多、复杂,而且涉及的面较广,受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物流也就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物流。中国过去一直没有重视“大物流”的概念,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一套“大而全”、信息闭塞的物流系统,往往是旺季忙不过来,淡季又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设备闲置。社会“大物流”形成之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择购买第三方外包物流服务,将企业自有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有机合理地配置起来,将完全能够避免物流业重复建设、成本过高、管理混乱的现状。要降低中国企业的物流总支出成本,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在企业、第三方物流和信息化厂商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大物流”体系将会逐渐形成。


1楼2014-07-23 00:54回复
    “大物流论(Material Flow)”是由徐寿波院士2005年提出的,“大物流论”物流基础理论取得突破的一大成果,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使物流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而且为我国物流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物流论”首先对物流的基本要素和性质进行分析并认为,无论自然界、社会界和经济界的物流都是由物质(Material)、流动(Flow)、主体(Party)、地域(Region)和时间(Time)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MFPRT理论,五要素中物质是核心要素,什么样的物决定了什么样的物流,这就是物流要素论。并进而在物流要素论的基础上对物流进行科学的分类。物流性质论指出物流有固有和非固有两种性质。物流固有性质反映物流基本要素的本质特征。是物流具有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物流固有性质有五个:物质性(Material)、流动性(Flow)、主体性(Party)、地域性(Region)和时间性(Time);物流非固有性质反映物流非基本要素的非本质特征,可以依据物流运作主体的主观意愿进行选择,决定物流运作的效益和性质。物流非固有性质也有五个:主体性(Material)、服务性(Service)、管理性(Management)、技术性(Technology)和经济性(Economy)。物流固有性质反映了“物的流动”这一性质,物流非固有性质提示了“物的流动”的效率改善的性质,前者是后者选择优化的对象和内容,后者是前者选择优化的途径和方法。大物流论(Material Flow)这一理论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大物流工程论,大物流科技论,大物流产业论。与两方国家流行的物流定义“物流实际上是物流管理”的不同。物的流动论认为物流不仅属于经济现象,也属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物流概念的内涵得以扩大。物流活动是宏观物品的流动和微观物质的流动的总称。它包括管理行为在内的所有有目的和无目的行为。综合物流论认为物流不仅存在于经济界,而且同样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界,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经济界物流是核心,自然界物流和社会界物流为基础。大物流工程论指出,物流工程是指由物流六要素或物流六力组成的综合体,将物流科学技术最有效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造福人类。六要素指:物流从业人员,物流劳动对象,物流劳动资料,物流劳动环境,物流劳动空间,物流劳动时间。六力是指:人力,物力,财力,运力,自然力,时力。六要素和六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六力或六要素又可称为六元。物流工程提供的最终产品是服务,这一点与其它的提供具体的“物”的工农业工程不同。物流工程可以分为单项物流工程和综合物流工程两大类。大物流科技论,物流科学技术与能源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综合科学技术完全一样,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能源科学技术和环境科学技术由于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和本身的发展成熟,已形成自己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而物流科学技术由于研究和发展相对落后,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物流科学技术体系。大物流科技论认为物流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应该包括四个部分: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物流工程技术学科,物流科学理论学科,物流科学技术。大物流科学技术学科体系:①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物流物理学;物流数学;物流化学;物流天文学;物流地理学;物流生物学;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②物流工程技术学科:综合物流T程学;经济物流工程;区域物流工程;部门物流工程;循环物流工程;社会物流工程;军事物流工程;自然物流工程;物流基础设施工程;物流设备工程;运输工程;配送工程;装卸工程;仓储工程;包装工程;物流加工工程;物流信息工程;物流仿真技术;物流检测与监控技术;物流安全工程。③物流科学理论学科:物流系统与物流网络学;物流技术经济学;物流经济学;物流管理学;物流教育学;物流社会学;物流法学;物流历史学;物流学其他学科。④物流科学技术其他学科。大物流产业论:国民经济是由生产、流通、消费乏大领域组成的,国民经济具有三种形态:实物形态,价值形态和综合形态(包括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在一起)。从实物形态上看,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物的生产、物的流动和物的消费三大领域组成的,也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生产、物流和消费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在这里物流不仅仅是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是一个大的支柱产业群,涉及到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科技开发、物流教育、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等产业。大物流理论的提出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奠定了物流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占据物流研究的制高点,促进物流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物流这一概念引入我国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所以建立物流科学理论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基于“物的流动论”的物流Material Flow概念,明确了物流概念的属性、具体内涵、行为性质和使用领域,为中国物流事业和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走出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物流管理就是物流”的理论误区。而且大物流论的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西方的PD和Logisties的概念,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扩展到自然和社会领域,对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在学科建设方面,为促进物流学科的人才培养创造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人才的培养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基础,影响物流服务的整体实力。目前我国整体人力资源缺乏,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现代意义的物流管理专业是21世纪初才在高等学校开始兴办的,属于管理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不能涵盖物流所牵涉的知识内容。交叉学科分的过细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物流学科不仅仅是将传统的运输等部门的简单加法,而是要让物流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融入整个理论体系中,大物流这一理论体系做到了这一点,基于大物流理论的物流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是在学科建设中的反映,既有基础学科和理论学科,又有具体的工程技术学科。在物流学科体系的框架里面,物流的各个流程有了有机的联系经,成为一个整体。不过在这个框架内,仍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地方,有些学科暖待建立、健全。除了理论上的铺垫和学科体系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大物流理论还将直接推动我国物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转载自---百度百科


    2楼2014-07-23 0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