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镇吧 关注:43贴子:3,019
一楼
祭 乐器


1楼2014-07-22 18:49回复
    @栖花解语卿卿落


    2楼2014-07-22 18:49
    回复
      此贴 随


      3楼2014-07-22 18:49
      回复
        弹拨乐器
        1、五弦琵琶
        就是敦煌飞天反弹的那种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到了宋代,便不见教坊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失传。
        制如琵琶,稍小。外型式样较多,颈项有直项、曲项的,音箱有半长梨形、半圆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圆形的等等。
        注意,五弦琵琶不是阮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7-22 18:53
        回复

          又称阮咸
          阮,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始于宋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四弦有柱,形似月琴。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唐时琵琶是军中传令之器,故有醉卧琵琶马上催的说法。


          6楼2014-07-22 18:57
          回复
            2、小箜篌
            小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
            唐代乐舞就有它,像《霓裳羽衣舞》。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7楼2014-07-22 19:00
            回复
              3、凤首箜篌
              箜篌的一种,在东晋时自印度传入中原,明代后失传。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


              8楼2014-07-22 19:01
              回复
                二、吹管乐器:
                1、篪(音chi,第二声)
                是一种似笛而又非笛的乐器,竹管制成,有吹孔、出音孔,另加五指孔共八孔。
                篪原是一种民间乐器。早在周代,它常与埙一起演奏。战国之世,它作为大型宫廷乐队中的一员,与编钟、编磬、建鼓、箫(排箫)、笙、瑟等,在祀神或宴享时演奏。汉魏的相和歌乐队,有时也用它。六朝时,随着清商乐的兴起,它又成为吴声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它是当时艺术性最高的清乐乐队的一员。宋以后,因主要用于宫廷雅乐而逐渐失传。


                10楼2014-07-22 19:04
                回复
                  3、尺八(只能说在中国失传)
                  是一种古管乐器,亦称“萧管”,相传产于印度,至迟在隋唐间已传入中国,唐时有吕才定制为一尺八寸,故有是名。成为汉民族一种常见的乐器。但到宋以后已失传不用,约在七八世纪时传入日本,现在仍流行于日本,称“晋化尺八”。它独特的音乐中充满了苍凉,忧郁,奇幻,惆怅。


                  11楼2014-07-22 19:06
                  回复
                    洞箫
                    简称作箫,
                    吹孔气鸣乐器。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
                    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12楼2014-07-22 19:08
                    回复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十孔埙的结构为一个类似空心球式的主体。有一个吹孔、九个发音孔。主体上端设有一个吹孔,正面设有七个发音孔,反面设有两个发音孔。
                      埙的音色低沉,似悠长


                      13楼2014-07-22 19:15
                      收起回复
                        4、竹相
                        现已失传的中国古乐器,根据文献所载“相乃乐器,谓送舂声”之意研制而成。每根相就是一根粗粗的竹筒,最低的亦高达2.3米,发单音,舂地演奏。


                        14楼2014-07-22 19:15
                        回复
                          5、排箫
                          又称龠、籁、云箫、凤箫、比竹等,相传在虞舜时就已存在,是一种编管乐器。
                          排箫在古代用于宫廷、教坊,也有的用于军队,在民间曾广泛流传。但由于排箫表现力较差,演奏又很费力,到宋代排箫在民间失传了。近年来,我国已对失传的排箫进行研制,并改革成双排加键式排箫,共50管,按12平均律排列。
                          排箫的管一般多为竹管制成,用绳或竹篾缠梆在一起,或用木框镶之;也有的排箫管用石头制成。23管的大排箫,称作“言”;16管的小排箫称作“筊”;不封底的称作“洞箫”;封底的称作“底箫” 。此外,还有10管、13管、17管、18管、21管、24管的排箫。


                          15楼2014-07-22 19:15
                          回复
                            默默加个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7-22 20:20
                            收起回复
                              可惜窝是学钢琴的


                              IP属地:江苏17楼2014-07-22 20: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