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好诗?诗之好坏,其实没有必定律则,譬如奉制干谒之体,须务求妥帖,即以妥帖为好;如闺阁情愁之体,须婉致曲深,即以深致为佳;如边荒营阵之声,须气强力盛,即以气盛为宜。大抵诗之为文本,必有所用,所用不同,其审美追求亦不尽相同。
然诗必有其标的:好诗须能尽其用,方具价值,才能说好。诗之用,不外二者,一是寄托情性,二是致人感人。干谒之篇,寄功名之念,希君子提携;闺阁之体,寄幽思别绪,约远人来归;战阵之声,寄家国之梦,砺军士死志,皆不出内寄外致。如一诗内无所寄,外又不能致人,绝无可观矣。
诗能确凿的寄托情性,又可感染致人,则为好诗。至于学杜者说李白太率,学宋者独尊理路气骨等等,是为以偏概全,不可法也。
或曰:作诗之人原有意,而篇章遂其意,则不悖矣。
好诗固以其标的为出发而有所要求,皆如上文所陈。具体而言之,亦不无具象准则。首要句子通顺,体气通畅。通顺好懂,诗家语虽无固成文法,亦有能否读通读顺之要求;关于体气通畅却容易误解,所谓体气,可理解为文体之气,就如打拳,虽有快有慢,有时还停顿静止,但是一套动作下来是否能衔接好,该快时不拖泥带水,该慢时能游刃有余,此之谓畅达;有起有止,有发有收,前后相继,顾盼有神,此之谓畅达;左襟右带,仰上俯下,徐徐有致,此之谓畅达。如江流之势,遇川峡则湍急,遇莽原则潺缓,见山改道,入谷聚湖,水满自溢,从卑而去,然后归海化云,乘风返雨,此来彼去,生生不息,此自然之道也,亦畅达之要也。
故此亢盛者须畅达,沉郁者亦须畅达,率直者须畅达,婉致者亦须畅达。苟不畅达,则辞屈气折,意杂理穷,不可观也。
顺畅之后,再考明藏。大抵意欲明而气欲藏,诗意明而不晦,致人而人知之;辞气藏而不露,人莫可尽测也。诗意明者,人能知也,一读便知,盛唐诗法,久读生香,宋诗兴味,百读不解,不堪读也,百读方能解,亦不为美。诗者,兴致也,若为百读,不如明经。辞气藏者,非不露也,是不尽露,辞气有发扬处,亦有收敛处,则美矣。明晦之间、藏露之辨,无一定式,大抵意明则辞气藏之稍深亦可,意晦则不妨假以辞色。
然后辨其风致格调。风致者,个性使然也,令之于百篇之中,犹见本色,是为妙品;格调者,精神意气也,读之如见至人,更为神品。
至于四声八病平仄拗救合掌重字对仗押韵,皆入门者法。入门者亦不必常法,法诗骚乐府辞赋及诸子经史便可。
然诗必有其标的:好诗须能尽其用,方具价值,才能说好。诗之用,不外二者,一是寄托情性,二是致人感人。干谒之篇,寄功名之念,希君子提携;闺阁之体,寄幽思别绪,约远人来归;战阵之声,寄家国之梦,砺军士死志,皆不出内寄外致。如一诗内无所寄,外又不能致人,绝无可观矣。
诗能确凿的寄托情性,又可感染致人,则为好诗。至于学杜者说李白太率,学宋者独尊理路气骨等等,是为以偏概全,不可法也。
或曰:作诗之人原有意,而篇章遂其意,则不悖矣。
好诗固以其标的为出发而有所要求,皆如上文所陈。具体而言之,亦不无具象准则。首要句子通顺,体气通畅。通顺好懂,诗家语虽无固成文法,亦有能否读通读顺之要求;关于体气通畅却容易误解,所谓体气,可理解为文体之气,就如打拳,虽有快有慢,有时还停顿静止,但是一套动作下来是否能衔接好,该快时不拖泥带水,该慢时能游刃有余,此之谓畅达;有起有止,有发有收,前后相继,顾盼有神,此之谓畅达;左襟右带,仰上俯下,徐徐有致,此之谓畅达。如江流之势,遇川峡则湍急,遇莽原则潺缓,见山改道,入谷聚湖,水满自溢,从卑而去,然后归海化云,乘风返雨,此来彼去,生生不息,此自然之道也,亦畅达之要也。
故此亢盛者须畅达,沉郁者亦须畅达,率直者须畅达,婉致者亦须畅达。苟不畅达,则辞屈气折,意杂理穷,不可观也。
顺畅之后,再考明藏。大抵意欲明而气欲藏,诗意明而不晦,致人而人知之;辞气藏而不露,人莫可尽测也。诗意明者,人能知也,一读便知,盛唐诗法,久读生香,宋诗兴味,百读不解,不堪读也,百读方能解,亦不为美。诗者,兴致也,若为百读,不如明经。辞气藏者,非不露也,是不尽露,辞气有发扬处,亦有收敛处,则美矣。明晦之间、藏露之辨,无一定式,大抵意明则辞气藏之稍深亦可,意晦则不妨假以辞色。
然后辨其风致格调。风致者,个性使然也,令之于百篇之中,犹见本色,是为妙品;格调者,精神意气也,读之如见至人,更为神品。
至于四声八病平仄拗救合掌重字对仗押韵,皆入门者法。入门者亦不必常法,法诗骚乐府辞赋及诸子经史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