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永年杨氏太极吧 关注:24贴子:140
  • 0回复贴,共1

孙昌瑞《练拳心得笔记》(第三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解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在这里简介形意拳的几个劲路:
(1)明劲。合而刚,整而发。刚有僵刚,有柔刚。僵刚是初学者未换过劲来,是本身原有僵力。要换劲第一必须松肩,把根节肩峰放松落下,使肩井穴开放,肩关节开扩,气血才流畅,转动才灵活。第二肘要下垂,尺骨藏内劲。第三塌腕,意气劲贯注神门。第四劳宫穴内含。
(2)暗劲。为易筋入槽,伸筋拔力。暗藏在尺骨中的内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暗劲长筋腾膜。
明劲主攻,暗劲主克制。
(3)化劲,精气神高度统一,不及不离,不丢不顶,神灵体活,变化莫测。明劲主顺,暗劲主横中,化劲主从。
(4)踏劲,足前掌涌泉穴向下直踏,像鸡走路有蹭劲、搓劲、钻劲。
(5)扑劲。如猫扑鼠,虑扑羊。劲起涌泉,发尾闾,主宰腰,提于脊,透发于胸,由膊而膀,由膀而肘,由肘而手。
(6)外三合。不仅是肩对胯,肘对膝,手对足。还需要两肩根与两胯里根均齐抽劲才算肩与胯合。两肘向下垂劲,两膝往里扣劲才算肘与膝合。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两手互拉相应才算手与足合。
(7)练理不练力。(练阴阳“虚实”动静,开合之理)
  练本不练标。(练本是气沉丹田下盘稳固等)
  练身不练招。(练身主要是练出内劲整劲)
(8)四梢。血梢:发欲冲冠。
     骨梢:齿欲断筋。
     肉梢:舌欲摧齿。
     筋梢:指欲透骨。
(9)打中转,不要转中打。太极拳搂膝扭步要圆着转前手推,后手按,打着转,不要转完身子再伸手推。
(10)脚腰手。发人从底下运劲由脚传到腰,由腰到手三位一体,发出一个整劲。
(11)虚实转换。首先从脚上练,左边来劲左脚虚,右边发劲右脚实。然后身体各部门都能分出虚实,最后达到处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12)孙式虎扑放人法。
甲初学放人。先蓄力后腿略曲,周身下沉、后腿再直起,重心由前三后七改为前五后五,脚下踩身前撞。
乙弹抖放人。意想双手放在弹簧上,先反复作反弹动作,然后脚下塌,尾声闾前送,突然抖放。
丙旋动发人。一手下按一手前推,腰一旋转再对准中心线撞出。
丁转动放人。两手如放在磨盘两侧,一手推着磨盘转一手把磨盘掀起。把对方当磨盘,一手侧推着微微转动,一手对准中心线向前上推使之后仰跌倒。
戊摇晃放人。两手左右摇晃着把人推出。
已动步放人。踩步放人是前脚进半步后脚跟半步。三角步放人是敌后脚 支点稳,我向旁急撤前脚换后脚直奔中心线。拌腿放人是由侧后钗抖或铲脚侧踢。
附录坐盘内功法:
(1)寂照法。默视脑中光亮、凝注丹田有一片虚空田地。
(2)听息法。闭目默听自己心脏跳动,听自己气息、听宇宙声音。
(3)胎息法。放松入静,神凝丹田,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中心向脐部及腹部周围缓缓扩冲,同时腹壁稍向外张略有膨胀感。吸气时意想气从腹部前向背后收缩,同时腹壁略向内收。出息微微,入息绵绵,羽毛近鼻不见动,似以脐作微弱之呼吸。
(4)扩容法。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闾这一区域看作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
(5)压气法。呼气时将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腹压增高内气充盈。
(6)转圈法。放松入静,两手如抱一红色火球,两手向上下,左右轻柔旋转,两掌贴于脐部,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然后丹田内气作轻微的转圈活动。
(7)聚散法。呼气时意想丹田向周围四肢百骸或空间宇宙作圆形幅射状扩散。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向丹田收聚。注意吸气提肛。
(8)景观法。意想丹田有一红色太阳或金黄色莲花或发亮灯炮,照整个腹部及全身。
(9)微动法。入静后,丹田尾闾作前后左右微微震动、肾动、转动,震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
(10)点火法。意想丹田有一团火从点火,起火,养火到丹田发热。
(11)意守法。似守非守,不及不离,勿忘勿助,头顶、身松、气沉。
(12)五行法。宇宙日月精华化作甘露,由头顶向下通透全身,两目内视,意想白色气体散于肺中,再意想白气化青水浸泡肝脏,再想青水进心脏变成红色气体再变红光照亮周身再将红光收回心脏,再想红光进入中脘,变成金黄色的光,向后照两肾,变五采之光最后收藏膀胱,练出透视工夫。
(13)咒语法。一念代万念,默念“一善得百福百善孝为先”。
(14)归无法。自身小宇宙与大宇宙混为一体。体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吸气,意想自然宇宙清气透过全身毛孔归丹田,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发射的越远、越大、越圆越好。最后通小周天大周天。


IP属地:河北1楼2014-07-21 17: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