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倒三角反击
反击和快攻是当今足球战术中最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足坛高水平比赛中,每3次进攻就有1次是快速反击。从进攻效率来看,快速反击的成功率也明显高于阵地进攻,有资料表明,现代足球比赛中有80%到90%的进球是由守转攻后25秒内攻入的,而在中前场断球后形成的进球占这些进球的70%,时间大多是在8秒以内完成。
穆里尼奥正是当代最重视反击的主教练。他早年秉持唯快不破的理念,追求反击的极致速度。执掌皇马后,穆里尼奥尝试了高位防守体系,后场反击和前场反击相结合,凭借皇马球员极强的带球推进和小组配合能力,闪电反击达到登峰造极、天下无双的地步,令对手不寒而栗、望而生畏。重返切尔西,穆里尼奥同样重视反击,只不过与皇马相比,这支切尔西的球员带球推进能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只有许尔勒是例外),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皇马那样的反击速度。但这支切尔西也有自身的优势,就是中前场传球手多,整体球商高,阿扎尔、奥斯卡、威廉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10号属性。穆里尼奥在继承皇马快反的基础上,为切尔西重点设计倒三角反击战术。
穆里尼奥要求在反击中,中锋或前腰回撤,两个边路插上,在前场进攻三人组之间形成倒置三角形。处于下顶点的球员带球推进,两个上顶点的球员通过跑动拉开空间,为持球队友创造超过1条以上的出球路线选择。三个顶点通过传球、跑动和换位,在不断打破和构造三角形过程中,变化出球点和接应点的角色职责,迫使对手后卫在退防过程中不断面临选择,从而增加失误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不是一种追求最快速度、最少触球的反击,而是让己方进攻球员与对方后卫不断单挑判断合理性的“斗智游戏”。(PS:其实不仅在反击中,在阵地战中穆里尼奥也贯彻了倒置三角进攻的理念,因此整个英超1314赛季,切尔西的三名中锋没有一粒入球是通过反越位打入的,因为他们更多不是第一时间反越位前插,而是回撤拿球。)

超级杯对拜仁的第一球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次倒三角反击
在动图中可以看到托雷斯将球交给阿扎尔以后两者进行了交叉换位,制造了拜仁防线的混乱
切尔西在反击中大量使用斜线进攻和交叉跑位。这是因为斜线进攻可以绕开中场中路这个防守最厚实的区域,攻击对手边路和肋部等防守薄弱环节,也有利于创造和利用边路空间,扩大对方的防守面积和球员间距。同时,任何球队在阵地战中是可以横向换防补位的,但在退防过程中则只会纵向移动以维持防守阵型结构稳定,斜线进攻可以让球经过不同防守球员的防区,从而增加换防难度,制造受迫性混乱。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名球员在倒三角反击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个是托雷斯。如果有人问我穆里尼奥想要什么样的中锋,我的回答就是——能进球的托雷斯。这貌似是一句废话,但我要表达的是,如果排除进球率这个指标,托雷斯就是队内对倒三角反击理解最深刻、执行最到位的中锋,甚至可能超过刚刚加入球队的迭戈科斯塔。阿森纳花费时间和成绩代价培养各路妖人,而切尔西也花费时间和成绩代价将托雷斯从一名“五步以内天下无双”的射门机器培养成了一名善于回撤做球的战术中锋。因此,虽然托雷斯的进球率令人无法接受,但他的顺位却在“知道凌晨4点伦敦样子”的登巴巴之前,也在卢卡库之前,切尔西没有不惜代价强行清洗他——他的战术价值比很多切尔西球迷认为的要大。
第二个是许尔勒。许尔勒是球场上的“枪骑兵”,他的风格大开大合,特别善于在开放空间中来回冲刺。他的纵向快速推进能力全队第一,可以实现进攻的瞬间提速挂档。而他出色的配合意识、快速合理的无球跑位和干净利落的一脚出球,能够与1名队友创造出两人三角的效果。换句话说,他的这个特长能降低进攻特别是反击和快攻中投入兵力的数量底线,从而完成进攻链构成,最终形成射门机会,就好像球场上多打一人一样,我把他的这个技能称为“二重身”。比如,巴西世界杯德国队比赛中,多次出现许尔勒后场抢断球权前插,又快速前插到对方小禁区附近抢点射门的镜头。



对赫尔城比赛中许尔勒高速前插反击
从头球争顶到前场接球用时8秒完成了一次超过50米的纵向机动
第三个是迭戈科斯塔。为什么切尔西选择了他而不是曼朱基齐,答案就是科斯塔更适合倒三角反击和波动进攻(波动进攻将在后文阐述)。曼朱基齐更适合做一个固定强桩,背身接球、居中策应,让一群技术流球员围绕着他来跑。在马竞的442/4231体系里,无论搭档是法尔考还是比利亚,科斯塔他打的都是突前中锋身后的F.Targetman(桥头堡)位置,3年的经历帮他奠定了全能中锋的技术基础,虽然背身弱于曼朱基齐但也够用,拉回到中场面对后卫盘带突破和持球推进的能力远强于曼朱基齐。如果说曼朱基齐是一名纵向30米的中锋,那么科斯塔就是纵向50米的中锋,显然科斯塔更适合穆里尼奥的要求。
最后简单提一下,理解了倒三角反击,就能理解为何穆里尼奥连续两个夏季转会窗强烈希望买入鲁尼,鲁尼在曼联长期担任的就是一个回撤中锋的角色,并拥有出色的传球视野、跑动覆盖和策应能力,能够轻易与前腰和边锋形成互动和换位,并且不存在适应英超的问题,在穆里尼奥心中,鲁尼确实是他的第一中锋人选。
反击和快攻是当今足球战术中最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据统计,在世界足坛高水平比赛中,每3次进攻就有1次是快速反击。从进攻效率来看,快速反击的成功率也明显高于阵地进攻,有资料表明,现代足球比赛中有80%到90%的进球是由守转攻后25秒内攻入的,而在中前场断球后形成的进球占这些进球的70%,时间大多是在8秒以内完成。
穆里尼奥正是当代最重视反击的主教练。他早年秉持唯快不破的理念,追求反击的极致速度。执掌皇马后,穆里尼奥尝试了高位防守体系,后场反击和前场反击相结合,凭借皇马球员极强的带球推进和小组配合能力,闪电反击达到登峰造极、天下无双的地步,令对手不寒而栗、望而生畏。重返切尔西,穆里尼奥同样重视反击,只不过与皇马相比,这支切尔西的球员带球推进能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只有许尔勒是例外),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皇马那样的反击速度。但这支切尔西也有自身的优势,就是中前场传球手多,整体球商高,阿扎尔、奥斯卡、威廉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10号属性。穆里尼奥在继承皇马快反的基础上,为切尔西重点设计倒三角反击战术。
穆里尼奥要求在反击中,中锋或前腰回撤,两个边路插上,在前场进攻三人组之间形成倒置三角形。处于下顶点的球员带球推进,两个上顶点的球员通过跑动拉开空间,为持球队友创造超过1条以上的出球路线选择。三个顶点通过传球、跑动和换位,在不断打破和构造三角形过程中,变化出球点和接应点的角色职责,迫使对手后卫在退防过程中不断面临选择,从而增加失误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不是一种追求最快速度、最少触球的反击,而是让己方进攻球员与对方后卫不断单挑判断合理性的“斗智游戏”。(PS:其实不仅在反击中,在阵地战中穆里尼奥也贯彻了倒置三角进攻的理念,因此整个英超1314赛季,切尔西的三名中锋没有一粒入球是通过反越位打入的,因为他们更多不是第一时间反越位前插,而是回撤拿球。)



在动图中可以看到托雷斯将球交给阿扎尔以后两者进行了交叉换位,制造了拜仁防线的混乱
切尔西在反击中大量使用斜线进攻和交叉跑位。这是因为斜线进攻可以绕开中场中路这个防守最厚实的区域,攻击对手边路和肋部等防守薄弱环节,也有利于创造和利用边路空间,扩大对方的防守面积和球员间距。同时,任何球队在阵地战中是可以横向换防补位的,但在退防过程中则只会纵向移动以维持防守阵型结构稳定,斜线进攻可以让球经过不同防守球员的防区,从而增加换防难度,制造受迫性混乱。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名球员在倒三角反击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个是托雷斯。如果有人问我穆里尼奥想要什么样的中锋,我的回答就是——能进球的托雷斯。这貌似是一句废话,但我要表达的是,如果排除进球率这个指标,托雷斯就是队内对倒三角反击理解最深刻、执行最到位的中锋,甚至可能超过刚刚加入球队的迭戈科斯塔。阿森纳花费时间和成绩代价培养各路妖人,而切尔西也花费时间和成绩代价将托雷斯从一名“五步以内天下无双”的射门机器培养成了一名善于回撤做球的战术中锋。因此,虽然托雷斯的进球率令人无法接受,但他的顺位却在“知道凌晨4点伦敦样子”的登巴巴之前,也在卢卡库之前,切尔西没有不惜代价强行清洗他——他的战术价值比很多切尔西球迷认为的要大。
第二个是许尔勒。许尔勒是球场上的“枪骑兵”,他的风格大开大合,特别善于在开放空间中来回冲刺。他的纵向快速推进能力全队第一,可以实现进攻的瞬间提速挂档。而他出色的配合意识、快速合理的无球跑位和干净利落的一脚出球,能够与1名队友创造出两人三角的效果。换句话说,他的这个特长能降低进攻特别是反击和快攻中投入兵力的数量底线,从而完成进攻链构成,最终形成射门机会,就好像球场上多打一人一样,我把他的这个技能称为“二重身”。比如,巴西世界杯德国队比赛中,多次出现许尔勒后场抢断球权前插,又快速前插到对方小禁区附近抢点射门的镜头。





第三个是迭戈科斯塔。为什么切尔西选择了他而不是曼朱基齐,答案就是科斯塔更适合倒三角反击和波动进攻(波动进攻将在后文阐述)。曼朱基齐更适合做一个固定强桩,背身接球、居中策应,让一群技术流球员围绕着他来跑。在马竞的442/4231体系里,无论搭档是法尔考还是比利亚,科斯塔他打的都是突前中锋身后的F.Targetman(桥头堡)位置,3年的经历帮他奠定了全能中锋的技术基础,虽然背身弱于曼朱基齐但也够用,拉回到中场面对后卫盘带突破和持球推进的能力远强于曼朱基齐。如果说曼朱基齐是一名纵向30米的中锋,那么科斯塔就是纵向50米的中锋,显然科斯塔更适合穆里尼奥的要求。
最后简单提一下,理解了倒三角反击,就能理解为何穆里尼奥连续两个夏季转会窗强烈希望买入鲁尼,鲁尼在曼联长期担任的就是一个回撤中锋的角色,并拥有出色的传球视野、跑动覆盖和策应能力,能够轻易与前腰和边锋形成互动和换位,并且不存在适应英超的问题,在穆里尼奥心中,鲁尼确实是他的第一中锋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