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69,166贴子:15,474,658
  • 6回复贴,共1

踢球扭伤了脚踝。。怎么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之前在踢球的时候,球往前滚,我想用脚后跟去停,结果踩球上了…………然后右脚脚踝外侧扭了。。冰敷了好一会儿了,众吧友有没有好办法。。。……能不能10天内康复,我30日要去英国夏令营…………


IP属地:浙江1楼2014-07-20 20:40回复
    要看受没受伤,如果伤到筋骨了,十天肯定是好不了的


    2楼2014-07-20 20:42
    收起回复
      2025-07-18 05:42:07
      广告
      踝关节扭伤,也就是常见脚腕扭伤。
      踝关节扭伤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扭伤关节的红肿压痛,该病在固定、休息后多可自愈。但未经良好处理的踝关节扭伤也会增加关节不稳定性,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
      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踝关节扭伤?
      传统的观点遵循的RICE原则
      RICE原则:
      休息(Rest)
      冰敷(Ice)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休息有助于稳定关节促进关节扭伤恢复,减轻疼痛。因此在脚腕扭伤后,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休息不活动关节。而后进行冰敷、加压包扎以及抬高患肢的处理。冰敷可以对局部降温,减少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出,有助于消除水肿。加压包扎减少患部血流,抬高患肢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在重力作用下促进血液回流,同样起到减少血流减少水肿的作用。
      但是,这一观点目前有所转变。2012年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强烈建议将目前踝关节损伤治疗的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原则
      POLICE原则:
      保护(Protect)
      适当负重(Optimal Loading)
      冰敷(Ice)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与RICE原则不同的是,POLICE原则强调早期锻炼对于关节恢复的重要性,研究证明早期负重锻炼有助于关节扭伤的愈合,而踝关节长时间无负重对关节存在潜在伤害,并可以导致关节组织生物力学和形态的负性改变。同时将冰敷的地位下调,更为强调早期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冰敷可能并不能达到患处深层降温的目的,还可能在停止冰敷时反射性的增加患部血流。
      因此目前推荐的处理办法是扭伤后不要活动患肢,早期进行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可以进行冰敷,后改为热敷。扭伤后数天进行关节活动锻炼,并逐渐增加负重。


      IP属地:北京3楼2014-07-20 22:30
      回复

        很多运动员尤其是足球运动员都曾受到过踝部伤病的困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员之踝或足球踝,医学上则称之为“踝关节撞击性骨疣”或“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这种疾病常常是由于踝关节运动幅度过大引起的,早期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或跑跳时疼痛,而晚期会出现活动不利甚至活动受限制,也就是平时觉得脚踝里面别扭的感觉,通常可以在活动后减轻或消失。
        如果在初期受伤后没有及时处理和治疗,由于长期的摩擦作用,踝关节软骨发生继发性退行性病变,关节周围的滑膜增厚,出现炎症,慢慢骨质增生,从而形成了足球踝。当一个运动员发现自己的脚腕经常疼痛、活动受限、有摩擦感,关节周围有压痛,还发现在清晨时疼痛和僵硬会加重,稍活动后疼痛减轻,过度活动后又加重,这时候他就要想到自己很可能已经有足球踝了。
        所以为了预防足球踝的发生,足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可以佩戴护踝后再穿足球鞋防止脚腕的过度屈伸及内外翻活动。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种病也会发生,如果偶然的一次脚扭伤没有彻底治疗,或经常习惯性地扭伤,长期过程就会导致足球踝的发生。往往当症状加重到一定情况,影响正常功能的时候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损伤急性期的处理要得当,如果已经形成足球踝就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再选择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即严格控制引起踝部疼痛的动作,比如用交叉绷带固定踝关节,配合康复训练。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踝关节功能已经受影响,或者有关节交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IP属地:北京4楼2014-07-20 22:30
        回复
          急性运动损伤后如何选择冰敷和热敷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长,网上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大部分都是在伤后的前24/48/72小时内冰敷,之后序贯治疗改为热敷。但大部分作者没有列出这种方法的出处,并且一些权威的骨科学教材也没有给出标准的方法,笔者就一些关键的治疗点和治疗时间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希望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1、冰敷
          冰敷的原理在于:
          在软组织损伤后的急性炎症期,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水肿形成,降低损伤组织的代谢率减少氧自由基的二次损伤。同时使皮肤降低到15°C以下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从而起到类似局麻的效果。在亚急性炎症反应期也起到类似的麻醉效果[1]。
          冰敷的具体做法:
          1、部位:疼痛或者肿胀发生的部位
          2、材料:冰水混合物最好(保证冰敷材料为0°C),但外面要被覆毛巾,以免与皮肤直接接触,造成冻伤。
          3、时间:一般每次10分钟[2]。(大量的实验动物研究和人体研究证明间断冰敷10分钟其可以有效降低组织温度;这种应用可以直接使皮肤温度降至5°C以下)
          4、频率:每隔10分钟一次,一日三次[1]。
          5、疗程:荷兰健康学会的指南倡导在受伤最初的4-5天内应用[3];而也有文献提到在受伤后一周内使用[1]。
          2、热敷
          国内的医生都强调冷敷后的热敷,原理在于:在软组织损伤过了最初的急性炎症期后,可加强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让堆积在伤处肌肉的乳酸或炎性介质加速代谢,减轻疼痛。
          医生基本都是基于自己对运动损伤的理解和临床经验,有些人建议伤后24小时后开始,有些人建议48小时后开始,但笔者查阅国外文献并没有查到热敷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因此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
          综上所述,在运动损伤的早期(至少4-5天内),间断应用冰敷是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可以遵照原则使用;而之后的热敷作为序贯治疗,则大多为国内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主张,应用起来要慎重对待,也期待有相关的研究能够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


          IP属地:北京5楼2014-07-20 22:30
          回复
            为什么这个也发在地理吧,,,,这不是应该问医学吧的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20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