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9日漏签0天
白教堂血案吧 关注:1,880贴子:2,90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0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白教堂血案吧
>0< 加载中...

【原创】Fictional Intimate虚构的亲密(Chandler/Kent 架空向)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楼是给这篇文的封面……是的,小黑我又来挖坑了……
这篇文章是我原来的那篇春节贺岁文的推翻重写,剧情线还是没有变化,就是我把人物设定进行了大调整,也就是说会和之前发出来的部分相差极大。至于剧情线嘛……之前的那一版还没到主剧情就坑了,所以……当然Kent的基本设定不变,只是他会变成美国人,我想这会使得小Kent更主动一些,两人的火花会更多,而DI Chandler与之相比会更尊重原剧。
本文是以Kent为中心视角,再加上我在叙事方式上进行了一下探索,所以Chandler的第一次出现预计会在第五章。
还有,我毕竟不是哥大的新闻学院出身,也没有在《纽约客》或其他媒体工作过,对他们的了解也基本上来自于网络,所以有些失实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我9月份开学就高三了,八月底家里就要断网,所以如果更不完的话……那就只能2015年6月9号见了。
祝夏日愉快。
小黑。
2014-07-18


2025-07-19 14:30:14
广告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吃完早饭,我的时间更紧了,所以我三步并作两步地加快了自己的步伐,比平常的早上还要着急一些地赶往四十三街和四十四街的交界处。
当我跑进采写部的时候,Jessie大概是从脚步声听出来是我,才从隔间里慢慢地抬起头,不满地指了指自己的手表。我看到她戴着红黑边框眼镜的样子不禁被逗笑了,这眼镜真的不适合她,但我压住了这个笑容,因为在你快要迟到的时候得罪你的编辑不是一件特别理智的事情。
刚刚坐下,查看邮箱,发现我收到了Jessie的邮件,她把我前两天交给她的文章发了回来,里面带了一些她的建议,关于角度和用词的,我想了想,决定根据她的建议进行修改。
“我把Meyer的那篇专访发给你了。”我盯着屏幕,对着几个隔间外的Jessie说了一句。
“好。”她答道。
然后采写部又回到了平常的安静中。
《纽约客》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媒体,没有大量的雇员行走在迷宫般的办公室里,但这里的竞争并不比其他地方小。在《纽约客》的工作从来不想外界想的那样光鲜亮丽,我们虽然不像《帝国》他们那样得在戛纳或者威尼斯的红毯旁挤破脑袋,也不用跟《ELLE》的同行一样每半年都要在纽约、巴黎、伦敦和米兰之间来回飞,但是我们和Carrie Bradshaw有着本质区别:她是专栏作家,是报社请他们写文章,而我们是杂志社的记者,每个人写的文章都得费劲千百的力气才有可能都过层层的竞争(虽然人数不多但大多都是精英)达到主编的手里,而且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能够被登上精心挑选过封面的杂志。在这样的情况下,跟着一个够好的编辑才能增加你的文章胜出的几率,而Jessica York就是这样的一个编辑。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一一按照Jessie的建议修改文章,因为有的时候文章的作者并不能看出文章的问题在哪儿,而编辑们却可以,他们是应该说是批评家的前身。早在Fitzgerald生活的二十世纪初期出版社的负责人和编辑就会就小说的一些地方和作者进行讨论,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初稿就和最终版本不一样,是Scott的编辑兼好友给出了他关于Gatsby设定的一些建议。同样,记者写出的报道也是这样,有一个职业的编辑可以帮助你的文章更加出彩。
休息时间,Jessie拿着咖啡杯趴在我的隔间挡板上,我因为还得改稿子就没有休息。每天的小聊是我们必做的事情。
“你听说了吗,Mike要派一个记者去英国,负责一个大专题。”Mike Richardson是采写部的主管,基本上所有记者的调配都是由他拍板,报道也是,就算你越过他直接把文章递到主编的桌子上,也会被问道:“Mike看过了吗?”Mike Richardson大概是唯一一个在《纽约客》里大家会直接称呼名字但也得敬其三分的人物。
“去英国?咱们不是在英国有驻英记者吗?”我抬起头问道。这倒是有些意思,因为《纽约客》在英国的驻派记者所做的就是写一些关于英国风土人情的文章发回纽约,一般来说《纽约客》会刊登的其他国家内容的文章都是出自这些记者之手。
“我听说原来的那位已经回来了,现在Mike要找个人去填补一下空缺,估计是做完这个专题就回来,几个月的事。”
“哦,好吧。”虽然大西洋东岸的那三座小岛确实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是我一想到有几个月见不到Jer,还是难受。这种难受不是因为思念引起的,而是一种不放心,一种缺少安全感的反应,就好像我一去一回一切都会变了一样。
“我觉得怎么着也轮不到咱们。”我又补了一句。是啊,采写部记者不算少,其中不乏普利策的获得者(当然我没有得到过母校的这份荣耀也让我有些难过)论资历,他们有些作为驻外记者的时间就比我在《纽约客》的全部时间加起来长。Richardson如果明智的话选项中就不会有我。
整个下午的时间我都放在了和Meyer——应该说是录音笔和我印象中的Meyer——进行交谈上。我试图在已有问题和材料上寻求一个新的角度,给别人一个不一样的Meyer,当然这也有些徒劳,毕竟我对Meyer的态度还是“青春浪漫爱情小说作家”。
Chap I 未完待续


  • 没开的冰
  • 总警司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黑你是不是来虐的?要是的话等你更完我直接上天台看...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与此同时,我还在心里的另一个声音作斗争,它一直诱使着我去做另一件事:写作。到了现在,我仍然克制不住开始写作的欲望,尽管我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决定放弃了,可是写下一个故事的想法对我的诱惑太大,在几张白纸、一瓶墨水和一杆钢笔之间那细微的距离竟然可以构建出来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虽小,但是却包含了世上所有的情感,阐述最为深刻的道理,刻画最细致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中,非凡与平凡的距离被无限缩短,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在这个世界中,不可能将成为必然,腐朽将化为神奇,雨后的清晨将被无限拉伸,趋于永恒。当你透过纸张间的细缝探看这字里行间的世界时,就会感到一切的恶念与悲伤都离你远去,留下的只有一个专心的听者和一个拥有好听声音的讲故事的人。
“……那时,人们白天要对付难缠的暑气,晚上还要小心不要走到幽暗的小径与深巷处,甚至连想也不要想,不然你会撞见在那儿飘荡的幽灵……”
有一段话自然地在我的脑海中响起,我犹豫了一下,最终没能忍住,还是打开了写着“小说”标题的文件夹,新建了一个文档,准备把它记录下来。
“……雾气……伦敦?”我在努力地回想着今天早上的那几句话,“……伦敦飘荡的幽灵……”我决定还是先记下几个关键词。
“在干什么?”Jessica的头突然从隔间的隔板上冒了出来,吓了我一跳。
“没什么。”我连忙将笔记本合上了。我并不是不好意思给Jessica看我的小说,只是目前我还不想让人知道我又重操旧业了。
“下班了。”她也没再多问,只是简单地说了这么一句。
我们在楼下等公交车的时候,Jessie问了问我对于去英国的想法,我还是用中午的那些话搪塞的她。
“你不是一直想去英国吗?你的那部小说不就是在英国的故事么?”她问道。
“什么小说?”我突然警觉了起来,难道她看见了我在写的东西?
她大概也感受到了我的紧张,“放轻松,就是那部你在大学写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侦探故事啊。”她说。
我想起来,那部小说是我在P. D. James到学校来讲座之后写的,仅仅写了两章的存稿,讲的是一个叫Albert的侦探破获发生在伦敦的一起连环杀人案的故事。我没想把它进行下去,因为这类的故事看起来都千篇一律,连十岁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都能口述出这样一个故事。
“时间变了,人也在变。”我没头没脑地加了这么一句话。
当我打开家门时,我发现Jeremy竟然在家晚饭。
“你没去上班吗?”我把书包扔到沙发上,坐在厨房的台子旁问他。
他回过头来说道:“我今天休息。”
该死,我竟然忘了。
我和Jer是在一个酒吧里认识的,不是你们想的那种酒吧,只是一个很普通的酒吧而已。那时他在那儿当调酒师,而我,好吧,单身。在喝了几次咖啡之后,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经过了几年的时间,持续到了现在。
“Sarah打电话来了。”在我们吃着他做的Salad Nicoise的时候他对我说。说实话我对蔬菜不是特别感兴趣,但Jer的饮食习惯跟半个Vegan差不多。
“我妈妈打电话来干什么?”我一边轻轻地翻着我自己的那份菜,一边找着里面可能隐藏的小肉丁。
“她说想让你回去一趟。你爸爸生病了。”他叉起一块西红柿吃了下去。
“我相信他在汉普顿会受到很好的治疗的。我相信Dr. Johnson的水平。”我突然笑了一下,被自己的话逗乐了。
一列城铁驶过,轰隆隆的盖住了我们的耳朵。
“他们不在汉普顿了,你妈妈是从巴尔的摩打电话来的。”为了让我听见,他不得不大点声说,甚至到了吼的地步。
“他们回马里兰了?”我也用同样的音量回答他。这几年我和家里的联系比较少,他们的近况我基本上一无所知。
“Well……”我放弃了寻找肉的尝试,向后靠着椅背,伸了一个懒腰,“有时间我会回电话的。”
城铁过去了,然后这间屋子里陷入了一个让我有些汗毛直立的安静,能听到的只有表咔咔作响的声音和Jer叉子与盘碰撞的声响。我添了一下嘴唇,想找点话题,却吃吃张不开嘴。
“我——”
“我们分手吧。”Jer突然放下叉子,看着我说道。
“什——什么?”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刚才的噪音把我的耳朵震出了毛病。
“我不想在这么过下去了。”他说,就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联系了很多遍才说出的。
“但——你是不是遇上了什么人?”我小心翼翼地找了一个比较恰当的词,以避免说出“出轨”这个词。如果他承认的话,我是可以原谅他的。在酒吧工作有时就会这样,而我又不是那种道德卫士。
“不——不是,不是这样的。”他像是受到了冤枉一样,有些结巴,“这并不像是你读的那些小说,因为有了二心而分手。我——我觉得我们的生活没有让我继续下去的动力,就——就是我不想再过下去了。”
我看着他,想反驳,但是我所有的词汇在那句“我就不想过下去了”之后突然变得惨白无力。
又一列城铁驶过,轰隆隆的作响,我们的屋子再一次被这声响充满。
Chap I End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终于,写完了第一章。这一章主要是介绍小Kent的日常,所以各种大妈剧的剧情冒出来了~~~其实Jer的话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写出来的,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两个人过不下去了才分手的。而且Jer是个很sweet、很诚实的人,他没有劈腿。(当然我让他俩分手的首要原因还是要给咱们家DI腾位置了~~~~突然化身亲妈自己都有点不适应-_-#)下一章会充满惊(jing)喜(song)的。(我的惊点比较奇葩所以没被惊到不要吐槽,just let it go~)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Caro_77


  • Caro_77
  • 警员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是第几号坑了啊
您这些坑不会都等着大一再填吧。。。
哥大啊!我的梦中情人校…哥大新闻系毕业这真是个学神级的人物设定


2025-07-19 14:24:14
广告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Chapter II
大概在一两年之前的时候,一股来自一百多年以前的风透过泰晤士河岸古老石板的缝隙,穿过伦敦眼和千禧桥,从国王十字车站搭载着欧洲之星飘到欧洲大陆,再从希斯罗机场附在每天横跨大西洋的波音787来到美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回顾维多利亚时期的热潮,以纪念那一黄金年代。
现在再提起维多利亚时代,马上就会想起当时刚刚修正完成的白金汉宫、以女王故居而闻名于世的肯辛顿花园以及那优雅的高腰礼服、男士的脱帽礼、女士的屈膝礼。维多利亚时代前呈乔治王时代与摄政时代,后启爱德华时代,是日不落帝国的晌午,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塔尖,是都铎玫瑰绽放的那一刻。
但这一切也仅仅是今人的美好愿望,每当当代人对现实失去信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开始追忆过去,抹除原来一切的阴霾,仅留下闪光的时刻。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到那个十九世纪的末尾,过了正午的太阳开始下落,红白相间的玫瑰抖下了第一片花瓣,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在用夕阳的余辉散发光亮的国度,那里的雾越来越重,几乎就要看不到一点光亮了。
英格兰的雾从北方的曼彻斯特一直蔓延到泰晤士河的河口,飞速发展的工业已经让人分不清空气中的水汽和烟囱中飘散的尘埃了,大量的树木被砍伐,森林消失,变成烟囱中的黑烟,一艘艘进出的汽船搅乱了南安普顿近几十年来从未平静过的水面,带来亚洲的香料、勃艮第的红酒和意大利的名画,当然还有,那日不落帝国的原罪,非洲的黑人奴隶。手艺娴熟的工匠被迫放下自己的才华,成为工厂程序中一个小小的零件;富人坐在马车上用手绢捂住口鼻以抵挡外面臭气熏天的污水和被汗水打湿衣服的工人,却没有想到自己脚上的靴子出自他们的手;恶劣的城市环境让传染病大规模爆发,成堆的尸体还来不及处理就草草入土,数量之多甚至不得不堆在街上,发出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人们白天要对付难缠的暑气,晚上还要小心不要走到幽暗的小径与深巷处,甚至连想也不要想,不然就会撞见在那儿飘荡的幽灵。


  • 没开的冰
  • 总警司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额...提问...Jemes是Kent小说里的人物吗?
PS:Ch2的文风我一辈子都写不出来啊!!!
小黑我爱你~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终,这个让James担惊受怕了两年的惩罚终于以一种谁也想象不到的形式迸发了出来。在他即将结束自己18岁的夏天,回到英国上大学的时候,Newland医生竟然病倒了。这件事着实地撼动了纽约社交圈的根基,成为那两天人们交头接耳时必谈的话题,因为在那之前,“去找Newland医生”是每个绅士淑女拜访自己生病的朋友必说的表现出关切之情的问候语,而现在,这句毫不费力的客套话竟然失效了,怎么能不让人惊讶。这些都是十九世纪末纽约人的想法,但身为旁观者的我们自然是更能明白其中的原因:Newland医生确实老了,这是不可争的事实,当年失去爱妻的悲痛吸走了他一半的精力,而和上天作对的这十几年则把他剩下的力气一点一点的吞噬殆尽;旁人的话也起不了一点作用,因为当他们坐在医生的床边,小心地握住他那被很好地保养过的手——这双手是他赖以生存的一切——告诉他他可以感到满足了,James在社交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时,医生就会感觉这一切都是对他的惩罚,气就不打一处来,从而使得病情更加严重了,甚至有几次已经一只脚踏进冥河之中了。在一个阳光稍微多了一些下午,刚刚恢复一些体力的Newland医生差使在一旁伺候的Dickenson太太把James请到房间里来,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面对面的说话了,这样的场面让James尤为拘谨。
“您还好吗,父亲?”他生硬地问候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怎么这张软垫椅子今天这么不舒服。
“我很好,我的儿子。”医生虚弱地回答道。沙哑的嗓音传到James的耳朵里,渐渐融化了他的内心。他瞧着父亲早已斑白的头发,脸上纵横的沟壑更突显父亲的衰老,就连那双引人羡慕的手也已经开始松懈了,他的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对父亲的同情,不自觉地说了一些宽慰人心的话,想借此减轻一下父亲因病痛而受到的折磨。这种行为无非是做儿女的能为父母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然而Newland医生的情况是个例外,他所遭受的痛苦,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于外部疾病带来的,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死对头,James的天性在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斗智斗勇后依然能保持最初的活力,这无疑对他是个巨大的打击,而能够根治Newland医生疾病的也只有通过击败James的天性所带来的那种快乐与喜悦。不过要知道,天性之所以被称为天性,那是因为它是天生的,不是想改就能改的。于是两人的对话变得越来越激烈,James则更为气愤一些,让他恼怒的不仅是他父亲的思想,更是自己刚刚恢复的对父亲的同情,他甚至后悔说了那么多宽慰的话,他开始赌气,并且以挑衅的口吻回答父亲的问题。Newland医生那边,如果不是因为医生还在病中,生气的精力不够,很明显他本可以更生气的,一方面他恼怒儿子的不知悔改的心,另一方面他更是对于自己被击败不甘心。
“我问你,你回到英国之后,你还会见那些人吗?”医生提高了音量,但这也仅是他平常声音大小的一半。
“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James对于自己的回答倒是很满意,更重要的是,这个回答能让Newland医生感受到失败的苦楚。他的话达到了效果。
“你——你!”医生被气得发抖,两眼瞪得很圆,喘着粗气,说话甚至都有些不利落了,“你这个不害臊的人,毫——毫无廉耻之心!你天天就知道和那些——那些可怕的鸡奸者厮混在一起!天知道你们每天晚上都干什么!”
事实上,医生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是对着James的背影和墙壁上的花纹说的,因为James在听完他的第一句话之后就愤然离开了,仅仅留下自己的背影给父亲,尽管这样,但父亲的话他仍然听到了全部,奇怪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并没有让他感到一丝的悲伤和不满,准确地说即使他曾经还有一点对父亲看法的在意,在听完那段让人难堪的指责之后,也就对于父亲所说的话根本不在乎了。
几天后,负责Newland医生遗嘱执行的律师来到家里,宣布医生对于遗嘱的修改。James本来是不需要听的,因为他母亲去世后给他留下的那一笔钱已经足够他支付日常的生活开销了,再得到父亲的钱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了。可是,他的好奇心终究压过了他的原则,让他留在了房子的会客厅里。
“……如果James执意要和那些人在一起……我将财产分成十份,James只能得到其中的一份……如果Dickenson夫人还在……她将得到财产的一半……其余的四份将分别成为一所医学院的启动资金……”这份遗嘱安排挑战了James的底线,他可以接受自己只拿一份,他可以接受其他的全部捐出去,但是一想到要给Dickenson太太一半的遗产简直要气得暴跳如雷。不过遗嘱既然已经修改,James再说什么也无济于补,现在是不可能指望父亲改变主意,所以他在八月还没结束、父亲尚未痊愈的时候就回到了英国。至此,他和父亲的联系就此中断。
随着James搭乘的客船,我们即将前往前文提到过的旧世界去,而Newland医生也即将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我们还得稍等片刻,因为他的故事仍没有结束。
在James回到英国后,医生出人意料地恢复了,或许是他真的看开了吧。整个纽约都为Newland医生重归社交圈而感到高兴,生病的人不用再担心更换医生的麻烦手续,拜访朋友的人也不用再练习新的问候方式了,。这其中心情较为差一点的也只有Dickenson夫人了,她绝对不是那种贪财的人,只是这从天而降的好运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她还未充分地享受完这份喜悦之前就溜走了,这怎么着也让人有些沮丧。Newland医生之后对外于内都没有再提James,因此他在随后的几年里居然活得越来越有精神,直到几年后他再次病倒,那病竟让医生一病不起,从此再无健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James站在汽船的甲板上,一只手扶着白色的栏杆。他先回头看了看自己来的地方,那美好的新大陆似乎正在离他远去,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直到哈德逊港完全消失在蓝色的大海中,前方的王国笼罩在灰色的雾气中,一个迟暮的国家即将展开它的画卷,在那里将不再有美好和希望,而是窥探光亮中的昏暗,实话中的谎言,漫天的迷雾遮掩了人本来的面目,也隐藏起了人心,而在人心的驱动下,凡人做出的邪恶之事,却是投射在伦敦上空最大的一道阴影。
Chap II End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竟然把第二章也写完了……照着这个速度假期结束之前应该能写完,但是还是不要轻易承诺好了……
我想大家应该看到第二章的惊喜了,这两章基本上体现的就是我这篇文的叙事方式了,这也是我个人的一次尝试……
在写Newland父子的关系时,我主要是想探讨一下James会变成同性恋的原因,我曾经想过要写成恋父情节,但是出于剧情需要我还是改成了Newland医生与James天性的作对,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如果把疾病当做是一种自然现象的话,那么医生就是与天作对的人,而Newland医生自然在性格里也有这种对抗天命的成分。
我在构思十九世纪这部分的时候,参考了亨利·詹姆斯的写作手法,他作品的一大主题就是传统思想的禁锢试图压抑人性,当然我觉得我的水平和詹姆斯相差甚远,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人物内部的矛盾冲突,人物的人性与自己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进行抗争,并带来无人能解的苦楚。我的路还很长。
祝夏日愉快。
小黑


  • 黑肥三
  • 警司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Caro_77


  • 没开的冰
  • 总警司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所以小说里的男主是个连环杀人犯?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0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白教堂血案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