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镜头素质特别优异,会被公认为“挂机头”,意思是长期放在镜头上挂着,省心。
比如尼康全画幅相机经典镜头24-70mm,既能照顾到拍风景广角端24,也能照顾到人像端50-70。
在常用的数码焦段和画质上,都很对得起它的价格~不想换镜头的童鞋可以考虑类似风格的镜头哟。
至于所谓的广角畸变,你拍拍看,发现女神的腿变更长了~~机身自带校正功能,PS还能进一步矫正。
配合着大光圈带来的浅景深虚化效果,摄影论坛有许多人放出照片,毒害了许多人的钱包,
这个行为被称之为,放毒~~~于是摄影论坛的主题歌就是学友哥的,你好毒,你好毒毒毒毒毒~~~~
有次看见一帖子,某摄友开贴说自己很倒霉,镜头摔坏了,用卡片机拍了几张事故现场图。
下面的评论是:好片!学习了! 毒啊!用什么镜头拍的?楼主求参数!!!!!

整理一下,上面说到了,购买镜头的关键参数:焦距,变焦和定焦,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区分。
另一重点是镜头的最大光圈,一般厂家给镜头配更大的光圈,其它零件也都会适配更好。
导致结果就是,镜头变贵了好多啊啊啊啊!!!!但一分钱一分货啊啊啊啊!!!!!!
(不知道光圈是啥的请看这里,基础知识走起~)
以下分享当时我买镜头的思路,供参考:
1前几年使用d90套机一镜走天下,后来因为要拍菜和人像,入了700元的50定焦。
2决定升级全画幅,没有足够钱,于是先升级了镜头,全画幅大光圈的牛头,85mm“人像镜皇”。
换到半画幅机身上,视野不够开阔,离人也较远,把自己蠢哭了~
直到机身也升级到全画幅才觉得视野正常,果然还是要原配搭子呀~
3拍风景时,考察了1万左右的三款广角镜头。
1金广角(17-35mm)从胶片时代延续的优秀素质,没买的原因是:1太重 2机型太老 3没有防抖
2超广角(14-24mm) 没买的原因是 看上去太容易碰坏了……球形镜面突出来是很拉风,
但我粗去玩不是为了拉风的,要不裸一发就好了嘛。
3最后买了小牛广(16-35mm),最轻,机型新,防抖,价格稍低,画质也够。
我的镜头配置很简单,一机两镜,一个拍远的,一个拍近的,焦距不足就靠走。
如果要烧钱,你可以买遍16mm-200mm间所有主流焦距定焦镜头,
出门跨个巨包装上一二十个镜头,再雇几个佣人来扛,拉风~

虽然摄影不是器大就能活儿好,但器材依然需要有所了解。
听过一个说法:何必用相机,我只用眼睛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
年纪轻轻为了逼格说这种话,最大的可能是,拍得太烂了。
与其站得很远装作世外高人状,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如何拍得好看。
因为不熟索尼,所以没有拿来举例,但我想提供的是一种选择的思路。
考虑自己需要的焦距(远?近?)需要的光圈值(牛头?狗头?)
需要的重量(便携?健身?)需要的长短(优越感?低调?)
需要的画质或画面(变焦?定焦?)
把钱包君唤醒,想清楚以上,就能组合出,自己需要怎样的镜头啦~
好,来整理一下思路:
对初学者来说,推荐选择原厂镜头,在半画幅与全画幅的世界里,出名的镜头自有其简单的原因。
从入门级别的小痰盂,套机狗头到红圈的小白系列,或金圈的金广角,力所能及的选择它们吧,有口皆碑。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拍和拍什么,最大的乐趣在这里。
把自己手上的相机发挥到极致,尝试把狗头拍出牛头的效果,就是摄影技术的范畴了,
也是之后会慢慢探讨的事儿,还是那句话,器材党壕,我们做朋友好吗~
老湿才疏学浅,知识有限,也会有许多盲点,欢迎大家为这一系列教程找茬。
我会不断地承认自己的愚蠢,然后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哒~
鱼老师的摄影课 前传(下),到此下课,呼~~~
在这天,多少角落里,钱包君辗转反侧,孤独无眠……
下节课,我们要说的是,大师群像之布列松~
鱼老湿教摄影系列:
第一课:看完本文麻麻再也不担心你的相机长草了~
前传上:看完本文你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数码相机了~
鉴赏课1: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布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