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2014年7月18日07:53郑州晚报59 条评论
冯虎刚小心翼翼地捧着鱼,一旁有人扯着红毡子防止鱼脱手摔着。
家住惠济区李西河村的44岁渔民冯虎刚,前日在黄河里捕到一条“传说”中的鱼,他和村里的老渔民认为是鲖鱼。昨日,专家们闻讯赶去,给出初步结论:不是鲖鱼,是另外一种很罕见的鱼——唇䱻。
老冯不太接受专家的结论,他还是认为自己捕到的是鲖鱼。
郑州晚报记者 潘登 文/图
老冯:我们都觉得这是鲖鱼
冯虎刚所在的李西河村处在黄河和索须河之间,过去很多村民捕鱼为生,如今同一代的村民就剩他一个专业渔民。他6岁跟着家人上船,30多年一直在黄河里捕鱼。
昨日早上,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说,前日早上8点多,他在南裹头里捕到一条鱼,鱼鳞很明亮,觉得是一条鲖鱼。村里两名老渔民也觉得是鲖鱼。昨日一早,他又把自己85岁的姑父接到家里,他从小跟着姑父学捕鱼,姑父也觉得是鲖鱼。
专家:是唇䱻,也很罕见
昨日上午,闻讯赶来的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第一眼见到鱼,也觉得是鲖鱼,而且是黄河特有的北方鲖鱼。该院总工程师、研究院冯建新告诉记者,因为环境变化,北方鲖鱼已经绝迹20年了,从这点上讲,其研究价值超过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鱼类中华鲟。
冯建新和同事们为这条鱼拍照后,利用精确测量仪器测出鱼的体、头、吻、眼、须、鳍、尾等长宽高数据,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一些结果,对照一本厚厚的中华鱼类检索手册里的描述,几名专家现场反复确认、商量,忙了一个小时,给出的初步结论是,这是一条酷似北方鲖鱼的唇 ,在黄河里也很罕见。专家们说,罕见鱼类的出现说明黄河生态环境在改善。
渔民准备把鱼放生
对于专家的结论,冯虎刚和老渔民们不太接受。“你说鱼哪能都长得一模一样,不能看须短点、口大点,就说不是了,我们见过鲖鱼,还是觉得这是条鲖鱼。”
冯虎刚准备再找人给瞧瞧,看到底是不是鲖鱼,如果不是,而是专家说的唇 ,研究部门不接收的话,他也舍不得给卖了,就放回黄河里。
冯虎刚小心翼翼地捧着鱼,一旁有人扯着红毡子防止鱼脱手摔着。
家住惠济区李西河村的44岁渔民冯虎刚,前日在黄河里捕到一条“传说”中的鱼,他和村里的老渔民认为是鲖鱼。昨日,专家们闻讯赶去,给出初步结论:不是鲖鱼,是另外一种很罕见的鱼——唇䱻。
老冯不太接受专家的结论,他还是认为自己捕到的是鲖鱼。
郑州晚报记者 潘登 文/图
老冯:我们都觉得这是鲖鱼
冯虎刚所在的李西河村处在黄河和索须河之间,过去很多村民捕鱼为生,如今同一代的村民就剩他一个专业渔民。他6岁跟着家人上船,30多年一直在黄河里捕鱼。
昨日早上,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说,前日早上8点多,他在南裹头里捕到一条鱼,鱼鳞很明亮,觉得是一条鲖鱼。村里两名老渔民也觉得是鲖鱼。昨日一早,他又把自己85岁的姑父接到家里,他从小跟着姑父学捕鱼,姑父也觉得是鲖鱼。
专家:是唇䱻,也很罕见
昨日上午,闻讯赶来的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第一眼见到鱼,也觉得是鲖鱼,而且是黄河特有的北方鲖鱼。该院总工程师、研究院冯建新告诉记者,因为环境变化,北方鲖鱼已经绝迹20年了,从这点上讲,其研究价值超过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鱼类中华鲟。
冯建新和同事们为这条鱼拍照后,利用精确测量仪器测出鱼的体、头、吻、眼、须、鳍、尾等长宽高数据,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一些结果,对照一本厚厚的中华鱼类检索手册里的描述,几名专家现场反复确认、商量,忙了一个小时,给出的初步结论是,这是一条酷似北方鲖鱼的唇 ,在黄河里也很罕见。专家们说,罕见鱼类的出现说明黄河生态环境在改善。
渔民准备把鱼放生
对于专家的结论,冯虎刚和老渔民们不太接受。“你说鱼哪能都长得一模一样,不能看须短点、口大点,就说不是了,我们见过鲖鱼,还是觉得这是条鲖鱼。”
冯虎刚准备再找人给瞧瞧,看到底是不是鲖鱼,如果不是,而是专家说的唇 ,研究部门不接收的话,他也舍不得给卖了,就放回黄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