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提前一年毕业的王嘉乐与何明浩,得到了牛津大学等三所著名高校发来的录取通知。新华社记者称,这意味着南科大自主颁发的文凭和毕业证书获得国际认可。
其实,只有17岁的王嘉乐收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的消息,几个月前就有了。在“自授文凭”初露真身时,媒体再以之为核心信息做报道,显示曾陷于再行政化质疑的南科大,依然被人们寄予为高校改革趟出一条路的厚望。即将卸任的朱清时校长也认为,两名学生能进入世界名校是南科大四年教改的成功。他说:“这说明我们自己的文凭,我们的教学质量,国外大学是认可的。”
六七年来,南科大的改革跌宕起伏,成为万众瞩目的重大事件,正是因其在法人自治、设立有决策实权的理事会、自主招生和自授文凭等方面,试图做出实质探索。种种探索指向的方向,其实就是大学自治。
大学自治的核心精神,是让学校成为科研与教学的学术共同体,依照学术和教育的规律,而不是权力命令与行政等级的逻辑,来管理和运转。
大学自治的意蕴是亘古常新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有个设计,极有创造性:“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在这位著名思想家的眼里,学校代表着超越皇权的一维,而且可以作为皇权的有效制约。正是这类制度设计,才可能使皇权维持基本的规范,帮助社会治理跳出治乱循环。传统士大夫和皇权在理念上都基本认可的“道统高于政统”一说,在黄宗羲的思想里,正是通过学校来落定。
今时不同往昔,黄宗羲所担心的问题,已有了法治、分权和民主等一系列更有效的机制来解决。公天子之是非于学校,只是黄宗羲的一种美好理想,但这种理想,却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高标出了“是非”的根本重要性。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是非的追求,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站在国族林立的现实角度,在人文、社科和理工领域,能否有这种对“是非”追根究底的精神和机制,是一个国族能否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核心因素。站在人之为人的角度,关系到人的爱智本性能否充分实现。而自治的大学就是这种对“是非”追根究底的机制。
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人类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团体早已存在。很多自治的大学穿越了国家政权的更迭,在历史的绝大变迁中,承担着延续文明的重任。自治的大学,作为一种传承和拓展人类知识体系的组织,其重要性,至少不低于政府权力。稳定而公正的政治秩序和自由的学术研究,恰如国之两翼,引领着一个国家的国民走向更自由自在和充沛丰满的生存。
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待大学自治,我们才能更到位地把握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才能理解为何南科大的试验如此引人注目。正如原南科大筹备办副主任韩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访谈时所说:“南科大改革,大家都输不起。国家输不起,广东输不起,朱校长也输不起。”
无论站在国民的角度,还是站在国族的角度,大学的去官僚化,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都已不能拖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也很明白地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重要内容,就是让自治的大学,生长在自主的社会之中,而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给国家和国民带来共同利益。
甚至不止于此。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之所以录取两个非中国教育部授予文凭的学生,正因学术研究乃是一项人类知识分子的共同事业,不同国籍的学者,不同国家的大学,有可以大致沟通的学术标准。一个学者的学术成果是否有价值,一个学生是否有学术研究的潜力,并非一纸文凭所可证明。一个大学是否世界一流,更绝非其行政级别和“项目”数量所可证明。
在中国公立大学官僚化、行政化严重的背景下,南科大探路大学自治,弥足可贵。自筹办以来,港科大三位教授因理念等问题退出,南科大与政府定位仍在磨合,朱清时校长卸任后继任者的理念与能力等等,都在考验着这所大学能在自治的道路上走多远。
但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清晰了解大学自治的重要,应相信大学自治的力量。
其实,只有17岁的王嘉乐收到牛津大学录取通知的消息,几个月前就有了。在“自授文凭”初露真身时,媒体再以之为核心信息做报道,显示曾陷于再行政化质疑的南科大,依然被人们寄予为高校改革趟出一条路的厚望。即将卸任的朱清时校长也认为,两名学生能进入世界名校是南科大四年教改的成功。他说:“这说明我们自己的文凭,我们的教学质量,国外大学是认可的。”
六七年来,南科大的改革跌宕起伏,成为万众瞩目的重大事件,正是因其在法人自治、设立有决策实权的理事会、自主招生和自授文凭等方面,试图做出实质探索。种种探索指向的方向,其实就是大学自治。
大学自治的核心精神,是让学校成为科研与教学的学术共同体,依照学术和教育的规律,而不是权力命令与行政等级的逻辑,来管理和运转。
大学自治的意蕴是亘古常新的。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有个设计,极有创造性:“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在这位著名思想家的眼里,学校代表着超越皇权的一维,而且可以作为皇权的有效制约。正是这类制度设计,才可能使皇权维持基本的规范,帮助社会治理跳出治乱循环。传统士大夫和皇权在理念上都基本认可的“道统高于政统”一说,在黄宗羲的思想里,正是通过学校来落定。
今时不同往昔,黄宗羲所担心的问题,已有了法治、分权和民主等一系列更有效的机制来解决。公天子之是非于学校,只是黄宗羲的一种美好理想,但这种理想,却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高标出了“是非”的根本重要性。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对是非的追求,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站在国族林立的现实角度,在人文、社科和理工领域,能否有这种对“是非”追根究底的精神和机制,是一个国族能否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核心因素。站在人之为人的角度,关系到人的爱智本性能否充分实现。而自治的大学就是这种对“是非”追根究底的机制。
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前,人类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团体早已存在。很多自治的大学穿越了国家政权的更迭,在历史的绝大变迁中,承担着延续文明的重任。自治的大学,作为一种传承和拓展人类知识体系的组织,其重要性,至少不低于政府权力。稳定而公正的政治秩序和自由的学术研究,恰如国之两翼,引领着一个国家的国民走向更自由自在和充沛丰满的生存。
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待大学自治,我们才能更到位地把握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才能理解为何南科大的试验如此引人注目。正如原南科大筹备办副主任韩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访谈时所说:“南科大改革,大家都输不起。国家输不起,广东输不起,朱校长也输不起。”
无论站在国民的角度,还是站在国族的角度,大学的去官僚化,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都已不能拖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也很明白地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重要内容,就是让自治的大学,生长在自主的社会之中,而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给国家和国民带来共同利益。
甚至不止于此。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之所以录取两个非中国教育部授予文凭的学生,正因学术研究乃是一项人类知识分子的共同事业,不同国籍的学者,不同国家的大学,有可以大致沟通的学术标准。一个学者的学术成果是否有价值,一个学生是否有学术研究的潜力,并非一纸文凭所可证明。一个大学是否世界一流,更绝非其行政级别和“项目”数量所可证明。
在中国公立大学官僚化、行政化严重的背景下,南科大探路大学自治,弥足可贵。自筹办以来,港科大三位教授因理念等问题退出,南科大与政府定位仍在磨合,朱清时校长卸任后继任者的理念与能力等等,都在考验着这所大学能在自治的道路上走多远。
但无论如何,我们首先应清晰了解大学自治的重要,应相信大学自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