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九的童年吧 关注:26贴子:1,666

22号去九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qwp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17 16:06回复
    九寨?九寨沟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17 21:11
    收起回复
      更多图片(11张)
      九寨沟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有9个藏族村寨(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域跨东经103°46'~104°4';北纬32°54'~33°19'。
      九寨沟面积5290平方公里,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有藏、羌、回、汉等民族,少数民族2.47万人。县城置永乐镇。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以高山山原、高山峡谷和中山河谷为主,海拨1000-4500米,县城1400米。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有藏、羌、回、汉等民族。九寨沟水系流经白河、白水江、嘉陵江,流入长江。
      中文名称:九寨沟
      外文名称:Jiuzhaigou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阿坝
      下辖地区:2个镇、15个乡
      政府驻地:永乐
      电话区号:0837
      邮政区码:623400
      面积:5290k㎡
      人口:81394人(“六普”)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日则沟、宝镜岩、盆景滩、芦苇海
      机场:阿坝红原机场
      火车站:九寨沟站
      车牌代码:川U
      分享
      历史沿革
      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殷商以前至秦均属氐羌。经考古调查,除草地、永和
      九寨沟县——地图
      图册 6张
      乡之外,其他乡镇均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可将九寨沟县历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大禹时属梁州的西北境,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四川北部设广汉郡,下属十三县,其中的甸氐道就是今天的九寨沟县境内,甸氐道设置是九寨沟县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机构,说明在2000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到汉王朝的版图。
      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吐谷浑可汗之子、龙涸王莫昌率众归附北周,北周以其地为扶州(今松潘黄龙乡),置扶州总管府,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废邓州,改置扶州,将扶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今九寨沟县安乐乡下安乐村(旧称水扶州)。
      隋历唐至元、明,皆为扶州,城垣毁于清初“帕纳皇帝”之乱,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厅南坪营,因扶州城毁坏,于是另选城址于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坝,至雍正七年筑成。
      点击加载更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7-18 00:31
      回复
        我无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18 00:31
        收起回复
          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单独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九寨沟内只有骊道及各山间小道,藏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沟一直不为人知。
          1966年大队人马开进九寨沟,开始砍伐森林,九寨风光面临毁灭的危险。
          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在九寨沟采伐木材。
          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达文件,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驯养工作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90年进沟旅游人数突破15万,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逾7000人。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全委会第16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8年6月更名为九寨沟县,县城置永乐镇。
          行政区划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松潘、若尔盖接壤。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
          2004年,九寨沟县辖2个镇(永乐、漳扎)、15个乡(永丰、安乐、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录、双河、保华、罗依、勿角、马家、郭元、草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第4季冰川、板块运动、岩溶地貌、钙化滩流等互相作用而成。它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地处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
          地貌
          九寨沟县内河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高山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坝,地形呈阶次变化,海拔落差达2000米。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公里。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18 00:42
          回复
            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九寨沟有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
            气候
            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拨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
            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夜晚较凉,宜备薄毛衣。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白天可穿单衣,夜晚就得穿防寒服了。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
            水文
            九寨沟大多数湖泊的形成源于水中所含碳酸钙。远古时代,地球处于冰期时,水中所含碳酸钙质无法凝结,只能随水漂流。到距今约12000年前,气候转暖后流水中的碳酸钙质活跃起来,一旦遇到障碍物便附着其上,逐渐积累,形成今天九寨沟中一条条乳白色的钙质堤埂,这些堤埂堆积起来形成堰塞湖,也就是“海子”。九寨沟山水约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代,现保留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由于富含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而来自雪山活水本身清澈,加之梯状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显得更加透明。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至2010年,九寨沟已探明金、铁锰、赤铁、砷、锑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中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2006年黄金生产1675公斤。
            点击加载更多
            地理环境
            -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8 00:43
            回复
              水资源
              九寨沟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04.5千万KW,可开发量64.2万KW,水流开发点多、落差大、投资省,是理想的水电建设基地。2010年,装机容量49万千瓦的白水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顺利推进,装机1.2万千瓦的二道桥水电站和装机8万千瓦的黑河塘水电站建成投产,全县总装机容量已达10万千瓦。
              生物资源
              九寨沟
              图册 2张
              至2010年,九寨沟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19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雉鹑、绿尾虹雉、羚牛、林麝、雪豹等珍稀动物20余种。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大天鹅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虹雉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蓝马鸡、血雉等。
              至2010年,九寨沟林业用地达35.7万公顷,森林植被覆盖率69.75%,是四川省第二大林区,有天然草场186万亩。天然中药材290种,主要有党参、当归、虫草、贝母、天麻、猪苓等,盛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寨刀党”。药用植物467种,蕴藏量500多万公斤;野生虫草、贝母等药材和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山野菜和金榜柿、陵江核桃、黑木耳等优质农产品畅销海内外。野生植物2033种,有银杏、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植物33种。
              人口民族
              2009年户籍人口65756人,常住人口75456万人。2012人口低速增长。2012年全县户籍人口67039人,其中农业人口46816人,少数民族人口25578人;年末总户数22867户;常住人口81419人,其中城镇人口374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3‰;城镇化率46.0%。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经济
              2009年,九寨沟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12130万元,接待中外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2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53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1534万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18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2元。
              点击加载更多
              自然资源
              -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8 00:44
              回复
                2011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146100万元,较2006年增长19.0 %(现价),人均生产总值18000元,较2006年增长23.0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 亿元,较2006年增长129.3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00万元,较2006年增长28.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00万元,较2006年增长1.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34亿元,各项贷款达32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187 %、66.6%。
                农业
                2012年共规划农业标准化基地89个,建成党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成功申报PIC种猪、金榜柿、人工猪苓、脱毒马铃薯等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有10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村通村道路、桥梁、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提升,灌面1059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平方公里。
                2012年农村用电量134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化肥使用折纯量为566吨,同比增长3.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91吨,同比增长9.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778公顷,同比增长0.5%。按现行价格计算,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30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农业产值8003万元,同比增长17.2%;牧业产值9364万元,同比增长13.1%;林业产值3815万元,同比增长12.8%;服务业产值2348万元,同比增长12.3%。
                工业
                2011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8667万元,较2006年增长38.8 %,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0%,工业增加值28000 万元,较2006年增长92.0%。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674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674万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工业增加值36475万元,同比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954万元,同比增长16.0%。
                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发电量126135万度,比上年增加40794万度,增长4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13925万度,同比增长34.3%;黄金产量296公斤,比上年增加158公斤,增长114.5%。
                点击加载更多
                经济
                -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18 00:47
                回复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58.6吨标准煤,比上年减少1581.3吨标准煤,下降62.3%。万元产值能耗0.021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34.8%。
                  畜牧业
                  2012年,九寨沟禽兔饲养量达229167头(匹、只),大牲畜出栏49121头(匹、只),存栏87663头(匹、只),完成《绿色食品饲养技术规程 PIC生猪 》养殖标准1个,建生猪养殖基地及规模场14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和组织1个。建成黑麦草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建原种扩繁场280亩。发展土鸡养殖户55户,引进优良肉鸡共60000羽,建肉兔生产基地1个,建獭兔养殖公司1个,带动獭兔养殖大户19户,年出栏獭兔10万只。
                  旅游业
                  九寨沟风景
                  图册 2张
                  2012年九寨沟共接待游客453万人,同比增长41.4%,其中:九寨沟景区364万人次,同比增长28.9%;其他旅游者89万人次(指探亲访友、参加会议、一日游等);旅游总体收入583967 万元,同比增长56.37%。
                  有宾馆饭店91家,床位2万多张,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9家,二星级1家。全县宾馆饭店发展至100家、藏(农)家乐50余家、文艺演出团体10家,接待床位达2.3万余张。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四川唯一“中国旅游强县”、全国首批5A级景区,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助民增收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2011年预计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6亿元,较2006年分别增长13.5 %、55.2%。
                  社会事业
                  2008年九寨沟学校24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2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12974人。有卫生机构23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全县农村,参合人数达48678人,参合率达98.68%。基本建成光纤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66%和98%。
                  环境保护
                  2008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505万元,同比增长13.1%,城市污水处理率7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吨。
                  全县森林面积275974公顷。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264625公顷。建成区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
                  社会保障
                  2008年九寨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20元,同比增加2701元,同比增长14.3%。恩格尔系数42.1%;牧民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18 00:49
                  回复
                    2008年九寨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20元,同比增加2701元,同比增长14.3%。恩格尔系数42.1%;牧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同比增长23.4%,恩格尔系数54.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7472人,年平均工资37745元,同比增长2.3%。
                    2008年九寨沟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人员7124人,同比增长0.2%;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的人员7835人,同比增长8.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47214人(含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失地农民),同比下降1.0%;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992人,同比增长17.3%。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531人,同比减少13.0%;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0423人,同比增长11.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253人,同比增长6.1%。
                    2008年九寨沟年末卫生机构33 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床位310张,卫生技术人员311人,其中执业医生135人。年内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人数19万人次。
                    基础设施
                    形成九寨旅游环线公路,以九寨沟县为中心,南经平武、江油、绵阳到成都,西经松潘、茂县、汶川到成都;东经甘肃省文县可到广元;北经若尔盖可达甘肃省兰州。作为全国第一条景区生态公路示范工程川九公路(全长94.14公里)、九(寨沟)若(尔盖)公路和县城至沟口三改二公路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情况良好。双河至青龙桥(省道301线)和县城至黄土梁(省道205线)建成通车,建成农村公路454.58公里。建立数据同步网,开通光纤传输、数字通讯移动电话、图文传真、数字九寨,县城和风景区都可直通全国各大城市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风俗民情
                    九寨沟在内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区、在称氐羌之地,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九寨沟长期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成联盟,其后代即为九寨沟中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
                    点击加载更多
                    社会事业
                    目录
                    百科名片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畜牧业
                    旅游业
                    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风俗民情
                    宗教文化
                    民族节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7-18 00:51
                    回复
                      九寨沟从地域上看,处于藏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也带上了其率民族文融合影响的印记。与西部藏区居民明显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础上,普遍使用了汉式的披项、垂花柱、柱角花、翘屋角、圆洞门等处理。
                      宗教文化
                      九寨沟藏族信奉苯教,藏语称“苯波”,原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俗称黑(苯)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等自然的神鬼精灵,后因受藏传佛教——喇嘛教影响,新创了教理教义,演变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俗称白(苯)教,以示和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等相区别。苯教在四川藏区影响较大。
                      民族节日
                      九寨与黄龙当地少数居民以藏族、羌族为主,因此当地的大部分特色节庆为藏羌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麻孜会、黄龙寺庙会、燃灯节、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羌历年等。
                      民俗文化
                      九寨沟祈福民俗——请山神
                      请山神是九寨沟民俗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这个活动在白天或晚上举均可以举行。请山神的主要法器为一根结实交叉的“Y”字形的木杈。全寨的村民在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会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的笑语欢歌。在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圆圈代表团圆。
                      九寨沟民俗文化——新年迎圣水
                      九寨沟的藏族人有在藏历的除夕夜到海子边背水的传统习俗。寨里的人会在各寨的鸡第一声鸡叫时赶到水源地,在烧香泼水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一起饮用。
                      九寨沟民俗宗教祈愿——桑烟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烟又称熏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锅庄
                      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
                      点击加载更多
                      风俗民情
                      目录
                      百科名片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畜牧业
                      旅游业
                      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风俗民情
                      宗教文化
                      民族节日
                      民俗文化
                      锅庄
                      藏戏
                      藏式衬衫
                      首饰
                      风俗禁忌
                      旅游
                      景点
                      餐饮特产
                      相关阅读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18 00:52
                      回复
                        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他们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到通宵达旦。
                        藏戏
                        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憎众推崇他的义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建起来,藏戏因此传唱开。
                        藏戏的面具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红色面具代表国王,绿色面具代表王妃,黄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藏式衬衫
                        藏式衬衫的特点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藏式衬衫男人以白色为主,女人大多以印花绸布居多,一般来说男式衬衫高领,女衬衫是翻领,衣袖比一般的衣袖都长。
                        首饰
                        九寨沟人极讲究头饰、胸饰、手饰、腰间的佩戴和脚上的鞋。每逢盛大的节日,她们头顶上有巴珠、发辫上挂银币、耳朵上带大环。不管男人或 女人,他们脖子上都喜欢挂项链,手腕手指上要带镯子、戒子,女人的背上垂挂各种金属币、宝石,男人的腰间常有腰刀、烟壶、项扣、银圆等装饰品。
                        点击加载更多
                        风俗民情
                        目录
                        百科名片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畜牧业
                        旅游业
                        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风俗民情
                        宗教文化
                        民族节日
                        民俗文化
                        锅庄
                        藏戏
                        藏式衬衫
                        首饰
                        风俗禁忌
                        旅游
                        景点
                        餐饮特产
                        相关阅读
                        -
                        -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7-18 00:53
                        回复
                          九寨沟人极讲究头饰、胸饰、手饰、腰间的佩戴和脚上的鞋。每逢盛大的节日,她们头顶上有巴珠、发辫上挂银币、耳朵上带大环。不管男人或 女人,他们脖子上都喜欢挂项链,手腕手指上要带镯子、戒子,女人的背上垂挂各种金属币、宝石,男人的腰间常有腰刀、烟壶、项扣、银圆等装饰品。
                          藏族男人戴的帽子样式很多,一般很常见的是薄呢礼帽。上世纪中叶,西方的礼帽传到藏区,不久这种帽子就为藏族所接受。藏族穿的鞋外观上均象舞台上古装戏里文官武将穿的靴。
                          风俗禁忌
                          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较为正式的敬酒场合,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4、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5、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6、藏民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7.不能踩门槛,意为带来了厄运。
                          旅游
                          九寨沟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九寨沟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4条旅游风景线,长60余公里,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五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最佳旅游时间为每年十月左右(农历9月霜降后)。
                          点击加载更多
                          风俗民情
                          目录
                          百科名片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畜牧业
                          旅游业
                          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风俗民情
                          宗教文化
                          民族节日
                          民俗文化
                          锅庄
                          藏戏
                          藏式衬衫
                          首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7-18 00:54
                          回复
                            复制完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7-18 00:56
                            回复
                              我还想再水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7-18 0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