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一切好说,所有大中专学生都是铁饭碗包分配的,中等师范毕业的就去教小学。后来,大学扩招,铁饭碗被打破,各地又是怎么培养小学教师的呢?
现在学历缩水,教小学的肯定要有大专以上学历,问题是,现在大专分数线基本形同虚设,如果按照常规使用一般的大专生去做小学教师,那素质确实堪忧。
从我们家乡江西省的情况来看,政府似乎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聪明的变通,小学教师的来源全部定格在五年制定向师范大专生,这些大专生全部是从初中录取的,规定五年定向大专生的录取线不得低于当地的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政府之所以放弃在高考生中录取专科类师范定向生,估计是要确保生源质量。
以我们江西省为例,去年大专录取线都下探到了180分,可以想见,如果在这波人中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其素质确实令人不安。而从初中提前录取,可以基本确保小学教师在智商的原始平均素质上稳定在一般本科生的层次。
过去的师范生也是在初中阶段提前录取,那时的录取分数线往往大幅超越本地重点中学的分数线,以至于最好的生源都提前进入了师范,从江西省的状况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小学教师的原始智商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师专高考录取线普遍偏低,师专生读初中时基本没有能力考取师范),甚至超出高中教师(因为本省的师范大学学生的初中成绩整体平均低于师范生初中同期的平均)。现在的五年制定向大专生,其原始智商已经比不上早起的中等师范生,但通过初中提前招录,总算避免了“180”分陷阱,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江西省是这样解决小学师资培养的,倒不知道大城市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大城市的小学教师是不是都需要本科学历?
现在学历缩水,教小学的肯定要有大专以上学历,问题是,现在大专分数线基本形同虚设,如果按照常规使用一般的大专生去做小学教师,那素质确实堪忧。
从我们家乡江西省的情况来看,政府似乎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聪明的变通,小学教师的来源全部定格在五年制定向师范大专生,这些大专生全部是从初中录取的,规定五年定向大专生的录取线不得低于当地的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政府之所以放弃在高考生中录取专科类师范定向生,估计是要确保生源质量。
以我们江西省为例,去年大专录取线都下探到了180分,可以想见,如果在这波人中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其素质确实令人不安。而从初中提前录取,可以基本确保小学教师在智商的原始平均素质上稳定在一般本科生的层次。
过去的师范生也是在初中阶段提前录取,那时的录取分数线往往大幅超越本地重点中学的分数线,以至于最好的生源都提前进入了师范,从江西省的状况来看,上世纪90年代的小学教师的原始智商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师专高考录取线普遍偏低,师专生读初中时基本没有能力考取师范),甚至超出高中教师(因为本省的师范大学学生的初中成绩整体平均低于师范生初中同期的平均)。现在的五年制定向大专生,其原始智商已经比不上早起的中等师范生,但通过初中提前招录,总算避免了“180”分陷阱,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江西省是这样解决小学师资培养的,倒不知道大城市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大城市的小学教师是不是都需要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