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58,070贴子:2,914,248
  • 28回复贴,共1

批驳棒棒医生科唬文《皇甫谧不是医学家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货就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人!关键还是个喜欢造谣的家伙。


1楼2014-07-17 08:38回复
    这个题目无疑会触动中医粉丝脆弱的心,皇甫谧作为“中医针灸学之祖”,可是上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排行榜的,他老人家还不是医学家?
    所谓医学家,我想最起码总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他一定是一个从事医疗实践的医生,他得治病救人吧;其次,他必须从事过真实的医学研究,并有超越前人的贡献。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皇甫谧跟医学家根本就是风马牛。反驳01:“这个题目无疑会触动中医粉丝脆弱的心”是自我感觉良好。这文不但不会让中医支持者的心变脆弱反而会产生智商上的优越感,因为此文漏洞多多。反驳02:“他必须从事过真实的医学研究,并有超越前人的贡献。”是自设标准,请问你有了超越了哪位前人的贡献?反驳03:“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皇甫谧跟医学家根本就是风马牛。”是不懂历史,什么地方不懂呢?请看下文


    2楼2014-07-17 09:18
    回复
      皇甫谧虽是多产作家,并没有稿费,一生在病饿交加中度过。他对贫困似乎满不在乎,在46、51、53、61岁时多次拒绝朝廷征聘“太子中庶、议郎、著作郎”等官职。而皇帝也没有恼羞成怒,甚至还借了一车书给他。这样一个典型的书生和学者,他和医学发生关系是在大约34岁自己患了所谓风痹之后。他的病症状主要是半身麻木不仁、右下肢肌肉萎缩、耳聋,在漫长的病程中(终身未愈)甚至还出现了些精神症状。从记载来看更象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不是风湿性疾病(中医所谓“风痹”)反驳06:“一生在病饿交加中度过。”是言之无据。人家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乐。哪像反反所说饿病交加?反驳07:“他和医学发生关系是在大约34岁自己患了所谓“风痹”之后。”是不懂历史和不会数数,皇甫于公元256年前后得风痹症此时他四十二岁。学医的原因皇甫谧也说得很清楚“若黄帝创制于九经,岐伯剖腹以蠲肠,扁鹊造虢而尸起,文挚徇命于齐王,医和显术于秦、晋,仓公发秘于汉皇,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显然风痹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仰慕前辈大医之风。反驳08“。他的病症状主要是半身麻木不仁、右下肢肌肉萎缩、耳聋,在漫长的病程中(终身未愈)甚至还出现了些精神症状。从记载来看更象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而不是风湿性疾病(中医所谓“风痹”)”是不懂中医兼无视史料。中医认为风痹所病,本在肢体经络,然而其病若不能及时调治,久而将导致人体正气进一步虚弱,外邪深入,亦可内传脏腑,形成五脏之痹。骨与肾相通,病久伤肾。“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之症状,多表现为“善胀(王冰注:“肾者胃之关,关不得则胃气不转,故善胀也”),尻以代踵(王冰注:“足挛急也”,即难以足行走),脊以代头(王冰注:“身踡屈也”,即脊痛头不能仰)”。由此来看皇甫谧自言其“浮气流肿”、“四肢酸重”等症,可能都与肾痹有关。又肾开窍于耳,《难经·三十七难》谓“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诸病源候论》卷二九《耳风聋候》进而指出:“足少阴,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塞不宣,故为风聋”。皇甫谧甘露中病风苦聋,风痹伤肾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你凭什么说不是风痹?风痹好了没有。有人说痊愈,有人说没有,各有所据,因此存疑。怎么到你这就定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7-17 12:38
      回复
        棒棒医生的好几篇文章我也看过,这篇应为是历史考究,不做评论。但是我想说,你发在这里,人家看的到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17 12:40
        收起回复
          这个病以那时的医学水平自然既不能准确诊断更无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皇甫谧是个读书狂,他可能以为一切问题即使是医学都可以在古圣先贤的经书中得到答案。不知道他读了多少医书,也不知道他吃了多少药,总之是不大有效,病了十几年后又开始服“寒食散”达七年之久,效果我们是可以想见的。但他似乎并不认为是药物本身无效,而是由于“性与之忤”,又“违错节度”所致。这个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即使到今天,中医对于“疗效”的认识仍然一样的幼稚。疾病给皇甫谧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几欲自杀,以至在不足六十岁时作《笃终》以安排后事。反驳09:“这个病以那时的医学水平自然既不能准确诊断更无有效治疗方法。”是意淫兼不懂中医。汉代张仲景详细论述了痹证的治疗,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提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以调和营卫、温阳祛瘀、祛风除湿。中医明明是能治痹证,你偏要说不能,是何居心?反驳10“总之是不大有效,病了十几年后又开始服“寒食散”达七年之久”是不懂历史和不会数数。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自言他甘露中病风苦聋和《晋书》本传所载他泰始三年(267年)上疏谓其服散违错节度“于今七年”这两条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大致是在甘露五年(260年)六月(是年六月始改元景元)之前,亦即他四十五岁左右,苦于风疾和耳聋之症开始服用寒食散,试图以此对日益加剧的痼疾进行治疗。大哥你长点脑吧!反驳11:“但他似乎并不认为是药物本身无效,而是由于“性与之忤”,又“违错节度”所致。”是史料看得少。皇甫认识到了服石的危害,他后来说“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历岁之困,皆不终朝而愈。众人喜于近利,未睹后患。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余亦豫焉。”你能不乱写吗?反驳12:“这个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即使到今天,中医对于“疗效”的认识仍然一样的幼稚。”是无视史实。就拿寒食散来说虽然有缓解某些疾病的痛苦短期效应,但实际上算是一种毒品,唐代孙思邈就呼吁世人“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而后世西医的反应停事件,海洛因事件则更加坑爹,西医岂不是更幼稚!反驳13“疾病给皇甫谧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几欲自杀”是无视史实。疾病是一方面的因素,服石副作用发作也是一方面原因。白公有诗“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想想嗑药的人那个状态!反驳14“以至在不足六十岁时作《笃终》以安排后事。”是 把网友当成不读书的阿斗。“咸宁初,又诏曰:“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通过原文不难看出他写《笃终》和李密写《陈情表》的最初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不想应诏。你查个资料会死吗?顺带一提既然阁下自称喜欢围棋那不会不知道《范西屏墓志铭》吧?按你的逻辑袁公也是知道范要死了在给他安排后事?


          9楼2014-07-17 15:08
          回复
            终皇甫谧一生,除了自己他没有诊疗过一例病人,他的诊疗实践不过是研读医书,在自己身上试用各种医方,终于还是彻底无效。他走的是“久病成良医”的路子,“久病”确乎是事实,“良医”也被后世中医意淫为“事实”。我感到奇怪的是,从《针灸甲乙经》来看,神奇的针灸术治疗“风痹”还不是小菜一碟,怎么在“针灸学之祖”自己身上得不到丝毫效验?就这一点临床经验,成了排名前十的“医学家”,这是只在中医学史上才可能出现的奇迹。反驳15:“终皇甫谧一生,除了自己他没有诊疗过一例病人,他的诊疗实践不过是研读医书,在自己身上试用各种医方,终于还是彻底无效。他走的是“久病成良医”的路子,“久病”确乎是事实,“良医”也被后世中医意淫为“事实”。”是主观臆测兼言之无据。你要说他除了自己他没有诊疗过一例病人,治自己还彻底无效请给出相关史料。反驳16:“我感到奇怪的是,从《针灸甲乙经》来看,神奇的针灸术治疗“风痹”还不是小菜一碟,怎么在“针灸学之祖”自己身上得不到丝毫效验?”是强词夺理。按你的逻辑请解释梁启超事件【尿血而已,小菜一碟嘛】,丁文江事件【人工呼吸对西医来说洒洒水啦】……为什么还出问题?!


            10楼2014-07-17 15:39
            回复
              皇甫谧没有从事过临床实践,事实上也不曾进行过真正的医学研究。他的所谓研究就是读古代医书,然后以文人的眼光对前代流传的《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系统化,并删除了一些显见的谬误,这样写成煌煌十二卷的《针灸甲乙经》。应该说,在那个时代,皇甫谧是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者。但是,《针灸甲乙经》实为前人理论的总结集成,皇甫谧本人并没有任何理论的创见,凭这一本书就成了伟大的医学家,实在是荒唐的事。事实上,皇甫谧研究医学的方法从根本上就错了!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它的一切进步只能来源于不断积累和提升的实践,从书本到书本的“以经诠经”式研究对医学的进步是毫无意义的。比皇甫谧早六百年的希波克拉底说过“医学的出发点是身体本质”,而不是什么经书经典;解剖学之父维萨里几乎完全撇开经典,以实验方法重新观察人体,他说过“我要真实描写人体的构造,而不管这种描写与古代权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因为这样的思想和方法,西医才不断的超越古人。皇甫谧对他所抄的古书上的经络穴位脏腑等有过实际的观察、研究和核实吗?对浩繁驳杂的神奇针灸术进行过实践、重复和验证吗?完全没有,他不过象研究四书五经一样的研究医学,没有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是通过这种纸上研究而进步的,医学也不例外!可悲的是,他的《针灸甲乙经》复成为后世中医无法也不想超越的“经”。皇甫谧的著作除了《针灸甲乙经》全是文史类,史学界对该书是否为皇甫谧所著尚有争议,但这已与本文主旨无关。反驳17“皇甫谧没有从事过临床实践,事实上也不曾进行过真正的医学研究。”是无视史实。《针灸甲乙经》的7~12章就讲的就是临床治疗。就算真如反反所说他只治过自己,难道不算实践?反驳18“他的所谓研究就是读古代医书,然后以文人的眼光对前代流传的《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系统化,并删除了一些显见的谬误,这样写成煌煌十二卷的《针灸甲乙经》。应该说,在那个时代,皇甫谧是一个伟大的文献整理者。但是,《针灸甲乙经》实为前人理论的总结集成,皇甫谧本人并没有任何理论的创见”。是无视史实兼胡说八道。《针灸甲乙经》共收录穴名349个,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这不是创见?反驳19“比皇甫谧早六百年的希波克拉底说过“医学的出发点是身体本质”,而不是什么经书经典;解剖学之父维萨里几乎完全撇开经典,以实验方法重新观察人体,他说过“我要真实描写人体的构造,而不管这种描写与古代权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因为这样的思想和方法,西医才不断的超越古人。”是视力不佳。中医历来注重实践,孙思邈就为六百余例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不顾个人安危在患者身边护理观察。李时珍提出“医者贵在格物”……


              11楼2014-07-17 16:07
              收起回复
                皇甫谧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文学家和史学家已经够了,又何必给他戴上医学家的帽子呢?反驳20: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医学家。王焘认为皇甫氏“洞明医术”,认为他的这部著作为“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读《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四库总目提要》盛赞皇甫氏这部著作“与《内经》并行,不可偏废”。


                12楼2014-07-17 16:14
                回复
                  直接喷现在都不敢,只会借古讽今,也只能是混子,弱


                  13楼2014-07-17 17: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