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西医病理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细胞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的有害因子的刺激而得以生存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当细胞和组织遭受不能耐受的刺激时,则可能引起损伤。
损伤轻则可逆,可恢复,称为变性或亚致死性细胞损伤。严重则不可逆,引起细胞死亡。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组织丧失后,机体对缺损进行修复,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适应
一 、萎缩
是指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增生,有时使组织、器官的体积甚至比正常还大,称为假性肥大。器官先天的部分性和完全性未发育所致的体积小,分别称为发育不全和不发育,并非萎缩(请参考萎缩定义)。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多,以适应其营养水平低下的生存环境。
(一)类型
1,生理性萎缩(如更年期后性腺萎缩)
2,病理性萎缩(分两类)
1)全身性萎缩,如营养摄入不足或疾病等因素造成,该种萎缩具有顺序性,先累及脂肪和骨骼肌,其次为平滑肌肌肉,脾,肝等器官,心,脑萎缩最后发生。
2)局部性萎缩
(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废用性萎缩
(4)神经损伤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二)病理变化
萎缩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当萎缩伴有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时,质地可变韧。萎缩器官的包膜可因结缔组织增生而稍增厚。
镜下,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细胞数目减少,萎缩细胞胞质浓缩,核深染,胞质中常见褐色颗粒,称脂褐素,在心肌细胞和肝细胞内多见,常位于细胞核的两端或周围
电镜下萎缩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减少,但自噬泡增多。自噬泡可将细胞器碎片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物质则形成残存小体,即光镜下的脂褐素颗粒
(三)后果
萎缩一般可复原,原因解除后,萎缩的器官和组织逐渐恢复,如病因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则萎缩细胞将逐渐消失而不能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