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泰安呆了半个多月,利用工作的机会去了几次宁阳。
前天,与客户赵老板吃饭时,聊到了宁阳的文庙,赵老板人很热情,忙说宁阳还有个颜庙,当时很好奇,颜庙不是在曲阜吗?这里也有个颜庙?酒过三巡,赵老板叫了辆车,非要带我们去看,本来我以为离县城不远,又不想冷了人家的一片心意,就跟着上了车。
司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人也很朴实,车出县城,到加油站加满油,接着就朝大汶河(北偏西)方向开去,开始在公路上走,后来上了土路,接着又进了村庄,两边的农田,树林,山丘处处散发着鲁南乡野的味道,自然景色与醇厚的民风却遮挡不住贫穷的面貌。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叫做鹤山乡的地方,问村民得知颜庙在一山附近,开始找不到,后来几经打听才在一个叫做泗皋的村子附近找到了我们的目的地。
下车后,进入一个院落,十分破败,影壁只剩下一段基础,大门上长满草,门口立着一块石碑,非常不协调的写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门提瘩躺在地上,一块插在上面。院落里的草很高,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树不多,正殿规模不是很大,宽有10多米的样子,进深有5-6米,悬山顶上盖灰瓦,灰砖墙明显有很多地方是用水泥修补过的。来的路上,赵老板说这个庙很有特点,据他说是二梁比大梁大,因为颜回排行老二的缘故,这样技术世界独一无二,也因此成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但是我透过门上的花楞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究竟,毕竟自己的建筑知识太欠缺了,但是我感觉它的藻井顶子很有特色,这个确实是没见过的。赵老板的朋友是乡长,他打了个电话,一会就来了一个老头,拿着钥匙帮我们开了门,我们走进庙里,空空如也,据那老人说,这里正中本来是有颜回的塑像的,后来都没了,司机老汉说你们怎么不保护呢,老人忙说,文化大革命谁敢管啊!庙里还放着不知道谁放的一些花生,他们说是晾干后才能卖,我吃了两个,应该是绿色食品。
看完颜庙,赵老板又要带我们去看颜林,他说那里有一种珍贵的树种,说是只有黄山和这里才有,叫鸟灵柏,这树很奇怪,因为他的年轮是鸟型的;另外还有一种树,即使是细细的枝桠也能承受上百斤的拉力。他还说,当年一个县城的大官在一个古树的根部取了块木头,做成艺术品,有人花大价钱买,他都没卖。后来因为颜林受到保护,再也没有人敢砍伐树木了。颜林里面的古树很多,很多上面钉有古树保护的铁牌,的确称得上古木参天,很多奇怪的树,除了柏树我都叫不上名字,赵老板带着我找“鸟灵柏”,向里面走去,看到很多石碑,大都残败或者深深埋在地下,只露一个头,还有几个房顶状碑帽散落在草里,最有特点的一个是刻有“颜氏之林”的石牌坊,规制很小,字的雕功也很差,可见应为民间作品。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谓“鸟灵柏”,估计是树太多了,而赵老板对这种树木也不太了解吧。
我同事催着走,我们匆忙间离开了泗皋村,很感谢赵老板的邀请,这次宁阳之行十分有意义。今天回到家,我查了有关资料才知道以下一些情况:
http://www.hs.gov.cn/%BE%B0.htm
据《颜氏族谱》记载:“颜氏五十二代孙颜仙、颜俊、颜和居宁阳泗皋村,五十四代孙泰安州太平镇巡检颜伟于至元12年(1275)年奉敕监修泗皋祖庙。”数百年来,颜氏家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今已经发展到近千户,五千多人,成为泗皋村一大旺族。
颜庙大殿坐北朝南,三开间,灰瓦悬山顶,面阔11.4米,进深7米,通高6.5米,四周的护墙用砖和土坯构筑而成,厚度约0.85米,大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给人们以挺拔雄伟的感觉。大殿木制结构,能看到的只有两根前檐柱,其余的6根檐柱均垒砌在墙内。檐柱上细下粗、呈梭形,柱头卷杀,柱顶碗如扣着的盆子。柱子与地面并不完全垂直,向内侧倾斜,能明显地看到柱子与地面形成的柱侧角。所有这些都保留了唐宋时代建筑的特点。大殿虽然只有三间,工匠们仍设计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顺梁共计14架之多,并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径0.8米的弯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其弯曲度基本一致,这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颜庙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俗称的“二梁不在大梁上”。六架平梁由横在大梁上的四架顺梁承托,除了两山墙内重梁以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错出大梁。这个设计十分巧妙,也是颜庙建筑的突出特点。另外梁与梁之间、梁与檩条之间、檩条与坊之间都垫有一斗三升拱,平梁上的蜀柱两侧用叉手支撑脊檩,蜀柱下势有十字拱或合楂。因为明间的垮度较大,脊檩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撑以外,还设计了8根斜撑承托在脊檩中间,用藻井形式的装饰手法来进行处理,分散殿顶的重量,这在力学上是可取的,也是颜庙建筑结构上的创造。大殿前檐下施单抄单下昂四铺作,明间施斗拱三垛、次间两垛,昂头伸出后,昂嘴扁薄,稍微上翘,昂尾垫在耍头后尾底下,耍头尾部伸到金檩下的斗拱中,起到斜撑和杠杆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元代以前建筑的风格。
前天,与客户赵老板吃饭时,聊到了宁阳的文庙,赵老板人很热情,忙说宁阳还有个颜庙,当时很好奇,颜庙不是在曲阜吗?这里也有个颜庙?酒过三巡,赵老板叫了辆车,非要带我们去看,本来我以为离县城不远,又不想冷了人家的一片心意,就跟着上了车。
司机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人也很朴实,车出县城,到加油站加满油,接着就朝大汶河(北偏西)方向开去,开始在公路上走,后来上了土路,接着又进了村庄,两边的农田,树林,山丘处处散发着鲁南乡野的味道,自然景色与醇厚的民风却遮挡不住贫穷的面貌。后来我们来到一个叫做鹤山乡的地方,问村民得知颜庙在一山附近,开始找不到,后来几经打听才在一个叫做泗皋的村子附近找到了我们的目的地。
下车后,进入一个院落,十分破败,影壁只剩下一段基础,大门上长满草,门口立着一块石碑,非常不协调的写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门提瘩躺在地上,一块插在上面。院落里的草很高,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植物,树不多,正殿规模不是很大,宽有10多米的样子,进深有5-6米,悬山顶上盖灰瓦,灰砖墙明显有很多地方是用水泥修补过的。来的路上,赵老板说这个庙很有特点,据他说是二梁比大梁大,因为颜回排行老二的缘故,这样技术世界独一无二,也因此成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但是我透过门上的花楞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究竟,毕竟自己的建筑知识太欠缺了,但是我感觉它的藻井顶子很有特色,这个确实是没见过的。赵老板的朋友是乡长,他打了个电话,一会就来了一个老头,拿着钥匙帮我们开了门,我们走进庙里,空空如也,据那老人说,这里正中本来是有颜回的塑像的,后来都没了,司机老汉说你们怎么不保护呢,老人忙说,文化大革命谁敢管啊!庙里还放着不知道谁放的一些花生,他们说是晾干后才能卖,我吃了两个,应该是绿色食品。
看完颜庙,赵老板又要带我们去看颜林,他说那里有一种珍贵的树种,说是只有黄山和这里才有,叫鸟灵柏,这树很奇怪,因为他的年轮是鸟型的;另外还有一种树,即使是细细的枝桠也能承受上百斤的拉力。他还说,当年一个县城的大官在一个古树的根部取了块木头,做成艺术品,有人花大价钱买,他都没卖。后来因为颜林受到保护,再也没有人敢砍伐树木了。颜林里面的古树很多,很多上面钉有古树保护的铁牌,的确称得上古木参天,很多奇怪的树,除了柏树我都叫不上名字,赵老板带着我找“鸟灵柏”,向里面走去,看到很多石碑,大都残败或者深深埋在地下,只露一个头,还有几个房顶状碑帽散落在草里,最有特点的一个是刻有“颜氏之林”的石牌坊,规制很小,字的雕功也很差,可见应为民间作品。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所谓“鸟灵柏”,估计是树太多了,而赵老板对这种树木也不太了解吧。
我同事催着走,我们匆忙间离开了泗皋村,很感谢赵老板的邀请,这次宁阳之行十分有意义。今天回到家,我查了有关资料才知道以下一些情况:
http://www.hs.gov.cn/%BE%B0.htm
据《颜氏族谱》记载:“颜氏五十二代孙颜仙、颜俊、颜和居宁阳泗皋村,五十四代孙泰安州太平镇巡检颜伟于至元12年(1275)年奉敕监修泗皋祖庙。”数百年来,颜氏家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至今已经发展到近千户,五千多人,成为泗皋村一大旺族。
颜庙大殿坐北朝南,三开间,灰瓦悬山顶,面阔11.4米,进深7米,通高6.5米,四周的护墙用砖和土坯构筑而成,厚度约0.85米,大殿建在高0.8米的台基上,给人们以挺拔雄伟的感觉。大殿木制结构,能看到的只有两根前檐柱,其余的6根檐柱均垒砌在墙内。檐柱上细下粗、呈梭形,柱头卷杀,柱顶碗如扣着的盆子。柱子与地面并不完全垂直,向内侧倾斜,能明显地看到柱子与地面形成的柱侧角。所有这些都保留了唐宋时代建筑的特点。大殿虽然只有三间,工匠们仍设计使用了大梁、平梁、和顺梁共计14架之多,并且用料粗重。4架大梁全是用直径0.8米的弯曲天然原木稍微加工做成,其弯曲度基本一致,这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颜庙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俗称的“二梁不在大梁上”。六架平梁由横在大梁上的四架顺梁承托,除了两山墙内重梁以外,其余四架平梁均错出大梁。这个设计十分巧妙,也是颜庙建筑的突出特点。另外梁与梁之间、梁与檩条之间、檩条与坊之间都垫有一斗三升拱,平梁上的蜀柱两侧用叉手支撑脊檩,蜀柱下势有十字拱或合楂。因为明间的垮度较大,脊檩除用蜀柱和叉手支撑以外,还设计了8根斜撑承托在脊檩中间,用藻井形式的装饰手法来进行处理,分散殿顶的重量,这在力学上是可取的,也是颜庙建筑结构上的创造。大殿前檐下施单抄单下昂四铺作,明间施斗拱三垛、次间两垛,昂头伸出后,昂嘴扁薄,稍微上翘,昂尾垫在耍头后尾底下,耍头尾部伸到金檩下的斗拱中,起到斜撑和杠杆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元代以前建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