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宇宙吧 关注:24贴子:219
  • 2回复贴,共1

第七章 宇宙模糊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清•顺治


1楼2014-07-11 14:16回复
    一、自我悖论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其实也是悖论。“我”是谁,如果“我”是身体的组合,那么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人体的细胞是不断地生灭,体内的物质与体外的物质又是不断地进行交换,实际上每一刻身体的组合都是动态的,那么没有固定的组合又如何产生固定的自我呢?
    如果承认“我”本身是变化的,那么“我”的钱、“我”的名、“我”的家是属于谁的,如果是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那么怎么能用属于这个词呢?
    如果“我”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谁知道“我”处于变化中,总不能说一个变化的东西能知道自己变化吧?是谁将变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变的存在概念,可是后来却知道自己要死呢?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有“我”已经是悖论,无“我”更是荒唐,是谁在写这本书,不是云寒,难道是电脑吗?
    “我”是谁?
    二、宇宙异质
    1.差别不同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人类累计诞生的总人数应该有上万亿。每个人都个个不同,无论是长相、体重、经历、性格、结局都不同,至于思维、社会关系等差别就更大,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外观相似,差异也巨大。
    人的血型有差异: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将人类最主要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
    人的气质按心理学也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著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仔细观察树叶中间主脉的细微结构,你会发现就连同一片叶子两边叶脉的数量、叶缘、锯齿的数目和分布也都是不同的。
    地球上一年有四季,乃春夏秋冬也。春雨缠绵,夏花绚烂,秋叶静美,冬雪纯洁,四季气候景色都不同,甚至每一天的气候也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能否将这概念绝对推广出来,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呢?
    太阳是一颗恒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恒星吗?
    不会的,恒星之间也有差别,恒星有质量、密度、温度、光度、体积、形状、物质结构、运动速度等各种参数。恒星有这么多的参数,就说明恒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想想太阳是由1057个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的,这么多数量原子的排列组合是个巨大的数值。
    首先,单元宇宙中恒星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可能一样多,原子数量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这样就导致质量会有差异,所以太阳下一步发展只能成为白矮星,而有的恒星却能形成中子星和黑洞。
    其次,即使存在某个恒星与太阳具有完全相等数量的原子和构成比例,那么这么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概率非常大,也会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体积、形状、密度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结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恒星。
    同理:星系、超星系、行星、彗星等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子吗?
    我们一般认为同种原子的质量是相同的,量子理论认为存在替代效应,是相同的。但如果考虑电子云的概念就应该能判断,原子是不同的。因为所谓电子云,说明电子是高速旋转,它的轨道只是近似在一定的区域,形态是云雾状。用量子理论的话,电子位置根本测不准,是无所不在的,只能用几率来表示。
    如果存在两个原子绝对相同,那么它们的电子与原子核的位置、距离、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规律应该一样,可现在电子的位置是极端变化的,它自身都变化无常,能说两个同种原子的电子就一定处于的相同位置吗?
    结论:同种原子只是等效相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粒子。
    即使我们认同有两个绝对相同的原子,实际还是不同,因为既然是两个,就意味是可以区分,既然可以被区分,就意味存在不同。能区分就意味至少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既然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那么本身就是不同的,因为时空本身也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如果就是完全相同,又确实处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实际就是一个原子,也就谈不上两个,更说不上相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之间的差别不同是绝对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因为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两个事物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已经存在不同的特征。
    2.变动不同
    差别不同说明在同一时空中,万物之间是绝对不同的。那么不同的时空中,物体自身的变动呢?
    很简单,所谓变动就是指前后不一样,否则就叫静止不变了。所以物体的变动导致自身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万物的变动不同。
    太阳一直不断进行热核反应,这就说明每秒中都有巨大数目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因此,太阳的物质结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那么对它的前后一秒比较,这两个静元太阳相同吗?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太阳之间不完全相同。
    地球也是,原始地球无论是面积、质量、转动速度、公转速度、磁场变化与现在差距都很大,地球经历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冰川世纪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灵又变化多少,曾经控制地球的恐龙王国盛极而亡。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累积过来的,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地球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长江、黄河就更不说,改了多少次河道,河床高度变化了多少次,水中的鱼群又变化了多少次,能说长江、黄河永远不变吗?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自身的变动不同是绝对的,单元事物是静元事物量子连接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静元事物。因为既然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事物变动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存在不同,如果不能被区分,就是静止的,看不到变动了。
    3.认知不同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阐述这样的观念,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认知的过程是需要有主体和客体,并且有观察手段、标准、方法等,这样就导致认知的结果不仅依赖所认知的对象,也依赖主体本身,既然主体是绝对不同,那么认知的结果也肯定不同。
    比如看电视,我们能看到电视中的各种画面,其实真实的电视画面不就是显像屏出现一个个的点吗?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而且为电视中的人物担心、欢喜、悲泣等意识呢?
    因为人的视觉系统能将这些点组合成为一个大的图像,如果将电视图像放大几百万倍,那么我们就形成不了整个图像的概念,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同样,如果将人缩小几百亿倍,从类似一个细胞甚至原子大小的角度看,那么电视也就不是电视了,有点类似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彗星图像。
    同样,如果从太阳的角度来看电视,那么电视就是一个点,它根本搞不清这个点与人这个点是什么关系,只能判断人这个点经常到电视这个点来玩。
    我们吃饭,嘴巴是不断地做咀嚼运动,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吃饭动作。如果从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原子角度考虑,那么它只能观察到一群原子向一个方向运动,过了很长时间,这群原子又开始反向运动,它能搞明白这是人吃饭的动作吗?
    因此,宏观物体有意识的行为,从微观上看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就是不同的主体看到同一客体产生的认知不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不同是绝对的,任何单元事物或静元事物在另一个单元事物看来是有一定的认知结果,但这个结果与其他单元事物所产生的认知结果是绝对不同的。
    4.永恒真理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静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静元事物只要能被识别、被区分就意味绝对不同。静元事物的所谓相同只是静元事物在某些特征近似相同,如质量、空间、能量等,不能代表其整体全部绝对相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单元事物是由很多的静元事物组成,静元事物之间的绝对不同,反映单元物体也是绝对不同。而且单元物体不仅与其他单元事物不同,单元物体中的任何两个静元事物也是绝对不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观察规律,原因在于:任何单元事物、静元事物被观察时,因为观察主体绝对不同,导致认知的结果是绝对不同。
    结论:宇宙异质论是本书的一个奇点理论,它是单元宇宙永恒的真理,也是本书创作的缘起。


    2楼2014-07-11 14:17
    回复
      三、宇宙模糊
      单元宇宙万物不同是绝对的,但是我们确实又形成了很多相同的概念,世界上难道没有两个人吗?
      答案:相同不是永恒的,相同是建立在模糊的基础上,因为任何观察主体都具有模糊功能。
      1.差别模糊
      单元宇宙万物存在差别不同,可我们的观察功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将事物的所有特征进行观察,只能观察其主要特征,这样在主要特征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就形成相同的概念。
      什么是人的概念?
      我们认为人是个生命,具有自由意识的特征,两只手、两条腿、一个大脑等结构,当我们形成这样的认识后,就形成人的概念。这个概念从产生开始就是模糊的,并没有明确规定手一定要有多长、脑袋一定要有多大才能算是人。因此,当我们遇见类似的生命结构时,就认同他是一个人,这样相同人的概念就形成了。
      家庭也如此。
      我们将人类以亲缘关系组成的小组织称为家庭,当我们形成这样的认识后,就形成家庭的概念。因为家庭概念产生是模糊的,并没有明确规定家庭应该有几个人、在什么样的位置、组织结构等特征,所以家庭有多种类型,单身、夫妻两人、三口之家、四世同堂等各种亲缘组织都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概念,也经常有小家和大家概念之分。
      同理,我们模糊区分人类的部分特征产生家族、民族、国家、社会等概念;模糊区分形体、智慧、运动等概念产生人类、动物、植物等概念;模糊区分运动、变异等概念产生生物、物体的概念,以及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模糊区分星体的物质结构形成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星体概念;模糊区分恒星组织、远近等概念形成星系、超星系的概念;模糊区分围绕恒星的物体形态和层次不同,产生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太阳系概念。模糊所见万物的整体组合概念产生宇宙的概念。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差别是绝对不同的,只是因为我们观察能力有限,当我们选择主要观察特征后进行归纳,就形成各种相同的事物概念。
      2.变动模糊
      我们对自身的变化是模糊认同的。
      人人都有一个自我意识,我们把自我看的很重,我的钱、我的孩子、我的房子等等。实际人体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我们一直需要吸入空气,这意味有大量的氧气、氦气等气体进入体内,这中间还伴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进入体内。我们体内将氧气消耗,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汽等体内其他气体。血液将氧分、水分、盐、能量等补充到身体各处,有的细胞刚刚成长,有的细胞处于分裂,有的细胞处于衰老、死亡。
      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意味自我的形体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人的经历、思维方式、性格、知识也处于不断变化的,但我们仍执著有一个不变的自我存在,真实的原因是我们模糊忽略这样的差异变化,而认同自我延续不变。
      家庭也如此。
      小时候,我们是与父母、奶奶、爷爷、兄弟姐妹等生活在一起,我们的家是以父母为核心组成的家;长大后是以自己和爱人为核心组成的家;再后来是与儿女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再后来很多人又是和老伴一起生活组成的家,甚至孤单一个人形成的家。不同的时期,家的定义不同,家里的成员不同,而我们仍认同自己有一个家,原因这样家庭的差异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模糊忽略。
      至于民族、家族等概念是基于血缘远近概念而产生:家族通常是以男性血缘为核心认同延续,模糊忽略女性血缘的延续而形成的概念。民族是以更长期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包含文化、地域、宗教等一系列的概念。
      国家也如此。
      所谓中国,是基于模糊忽略千百年的变化而形成的概念。从古到今,中国的疆土变化多少次,中国人的血统又变化多少次,中国的人口、文化、经济又变化多少次。这样的巨大变化我们仍模糊忽略差异,形成一个延续发展的中国概念。
      企业也如此。
      所谓百年企业,无论是股东、管理层、员工,还是企业的产业、产品、技术都出现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仍然认为这个企业还存在,没有死。这是模糊忽略企业的巨大变化,是从历史延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样才能有百年企业。
      太阳也如此。
      太阳每秒都要进行大量的热核反应,有很多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否则地球上哪会有光和热。可我们认为太阳是不变的,人类始终有一个太阳,这也是模糊认同。
      恒星也如此。
      每个恒星的质量是各不相同的,体积、温度、密度、速度、光度也都不同,我们是按类似太阳的特征模糊认同有恒星概念。至于星系、超星系更是按围绕星核的星体群来划分的概念。
      微观物体也如此。
      同种的细菌、细胞的质量和体积是不完全相同,连它们的基因也有差异,否则就没有所谓基因突变、抗药性增强等问题了。所谓相同的细菌、细胞也只是指功能相同、基因大致一样而已。
      原子、电子、质子等也如此,它们只是具有相同的理论质量、特征,实际它们的形态也是一直处于不定的变化中。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因为我们观察功能具有追溯性,我们将万物短期内的变化模糊忽略,这样就形成单元事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相同不变的概念。
      3.认知模糊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说明了每个人的视锥细胞组成是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个波长看到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比如你看到的红色是100,我看到的可能是是99.999。因为这之间差距很小,所以我们认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色彩。
      尽管真实的世界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但我们在很多问题上却能形成共识,原因在于我们的视觉意识也具有模糊功能,如果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差不多的时候,那么大家就认为看到的是相同的。
      声音也是,为什么我们一接到电话就能马上判断是某个熟人的声音?
      这就说明尽管说同样的话,其实每个人的发音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够区分是谁的声音。尽管我们能区分声音的不同,可仍然认为它们表达的意思是相同,这就是对声音的认知模糊。
      文字也是,很多字的意识是需要想象才能理解的,只有处于一定的文化和环境中才能真正明白文字的意思。比如:中国队打赢了美国队,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这样的语言中国人都能明白,都是一个意思是说中国队胜利,可是美国人就搞不清楚,怎么打赢了和打败了都是中国队胜利呢?什么时候才能轮到美国人胜利呢?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是绝对不同的,认识过程中模糊功能选择了主要的观念,形成相同的认知,这就形成人类追求对和错、真理和谬论的过程中。因此所谓追求绝对真理,就是人类希望能找到绝对的认知相同,使大家都没有分歧。
      4.真理模糊
      宇宙相对论中关于庄子的相对悖论,这个悖论逻辑上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形成相同的意见呢?
      原因是模糊功能,即尽管认知是不同的,一旦认知差距很小,那么人类内部之间就会进行模糊缩小差距,形成相同的结论。实际上如果两个人都强烈坚持自己的观念,那么就不可能形成共识。
      为什么我们最后能形成共识呢?
      原因是第三方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当更多的第三方的观念是站在我这边或者你那边时候,不仅被支持方的信心增强,而且被反对方的信心开始动摇了,最后模糊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反对方放弃了自己的观念形成大多数人统一的认知相同。
      中国历史上有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是尽管这个人并不相信老虎来了,也确实真没有老虎来,可是第一个人,告诉他老虎来了,他没有反应;第二个人,告诉他老虎来了,他已经开始动摇了;当第三个人再告诉他老虎来了,结果他完全相信并被吓跑了,这就是动摇后模糊认同的本能。
      因此,人类的发展是探索真理的过程,我们一次次寻找的真理,一次次被否定,原因真理也是模糊的,是受到认知模糊的控制。为什么存在三人成虎的典故?这是意识映射导致信念动摇的事实。
      庄子曰:“对的假如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这就不需要去争辩。”为什么我们一直争论理论之间的对错呢?因为只要认为是对或错的理论都是前提不同、看法不同导致的,并非就是永恒正确,万维宇宙存在永恒的真理,只是绝对真理不属于对错范围内的。
      结论:万维宇宙理论是永恒的真理,它已经超越对错,不属于对和错的范围,只有超越对错的理论才是永恒的,才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真理。


      3楼2014-07-11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