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悖论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其实也是悖论。“我”是谁,如果“我”是身体的组合,那么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人体的细胞是不断地生灭,体内的物质与体外的物质又是不断地进行交换,实际上每一刻身体的组合都是动态的,那么没有固定的组合又如何产生固定的自我呢?
如果承认“我”本身是变化的,那么“我”的钱、“我”的名、“我”的家是属于谁的,如果是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那么怎么能用属于这个词呢?
如果“我”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谁知道“我”处于变化中,总不能说一个变化的东西能知道自己变化吧?是谁将变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变的存在概念,可是后来却知道自己要死呢?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有“我”已经是悖论,无“我”更是荒唐,是谁在写这本书,不是云寒,难道是电脑吗?
“我”是谁?
二、宇宙异质
1.差别不同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人类累计诞生的总人数应该有上万亿。每个人都个个不同,无论是长相、体重、经历、性格、结局都不同,至于思维、社会关系等差别就更大,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外观相似,差异也巨大。
人的血型有差异: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将人类最主要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
人的气质按心理学也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著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仔细观察树叶中间主脉的细微结构,你会发现就连同一片叶子两边叶脉的数量、叶缘、锯齿的数目和分布也都是不同的。
地球上一年有四季,乃春夏秋冬也。春雨缠绵,夏花绚烂,秋叶静美,冬雪纯洁,四季气候景色都不同,甚至每一天的气候也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能否将这概念绝对推广出来,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呢?
太阳是一颗恒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恒星吗?
不会的,恒星之间也有差别,恒星有质量、密度、温度、光度、体积、形状、物质结构、运动速度等各种参数。恒星有这么多的参数,就说明恒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想想太阳是由1057个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的,这么多数量原子的排列组合是个巨大的数值。
首先,单元宇宙中恒星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可能一样多,原子数量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这样就导致质量会有差异,所以太阳下一步发展只能成为白矮星,而有的恒星却能形成中子星和黑洞。
其次,即使存在某个恒星与太阳具有完全相等数量的原子和构成比例,那么这么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概率非常大,也会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体积、形状、密度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结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恒星。
同理:星系、超星系、行星、彗星等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子吗?
我们一般认为同种原子的质量是相同的,量子理论认为存在替代效应,是相同的。但如果考虑电子云的概念就应该能判断,原子是不同的。因为所谓电子云,说明电子是高速旋转,它的轨道只是近似在一定的区域,形态是云雾状。用量子理论的话,电子位置根本测不准,是无所不在的,只能用几率来表示。
如果存在两个原子绝对相同,那么它们的电子与原子核的位置、距离、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规律应该一样,可现在电子的位置是极端变化的,它自身都变化无常,能说两个同种原子的电子就一定处于的相同位置吗?
结论:同种原子只是等效相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粒子。
即使我们认同有两个绝对相同的原子,实际还是不同,因为既然是两个,就意味是可以区分,既然可以被区分,就意味存在不同。能区分就意味至少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既然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那么本身就是不同的,因为时空本身也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如果就是完全相同,又确实处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实际就是一个原子,也就谈不上两个,更说不上相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之间的差别不同是绝对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因为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两个事物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已经存在不同的特征。
2.变动不同
差别不同说明在同一时空中,万物之间是绝对不同的。那么不同的时空中,物体自身的变动呢?
很简单,所谓变动就是指前后不一样,否则就叫静止不变了。所以物体的变动导致自身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万物的变动不同。
太阳一直不断进行热核反应,这就说明每秒中都有巨大数目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因此,太阳的物质结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那么对它的前后一秒比较,这两个静元太阳相同吗?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太阳之间不完全相同。
地球也是,原始地球无论是面积、质量、转动速度、公转速度、磁场变化与现在差距都很大,地球经历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冰川世纪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灵又变化多少,曾经控制地球的恐龙王国盛极而亡。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累积过来的,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地球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长江、黄河就更不说,改了多少次河道,河床高度变化了多少次,水中的鱼群又变化了多少次,能说长江、黄河永远不变吗?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自身的变动不同是绝对的,单元事物是静元事物量子连接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静元事物。因为既然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事物变动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存在不同,如果不能被区分,就是静止的,看不到变动了。
3.认知不同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阐述这样的观念,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认知的过程是需要有主体和客体,并且有观察手段、标准、方法等,这样就导致认知的结果不仅依赖所认知的对象,也依赖主体本身,既然主体是绝对不同,那么认知的结果也肯定不同。
比如看电视,我们能看到电视中的各种画面,其实真实的电视画面不就是显像屏出现一个个的点吗?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而且为电视中的人物担心、欢喜、悲泣等意识呢?
因为人的视觉系统能将这些点组合成为一个大的图像,如果将电视图像放大几百万倍,那么我们就形成不了整个图像的概念,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同样,如果将人缩小几百亿倍,从类似一个细胞甚至原子大小的角度看,那么电视也就不是电视了,有点类似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彗星图像。
同样,如果从太阳的角度来看电视,那么电视就是一个点,它根本搞不清这个点与人这个点是什么关系,只能判断人这个点经常到电视这个点来玩。
我们吃饭,嘴巴是不断地做咀嚼运动,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吃饭动作。如果从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原子角度考虑,那么它只能观察到一群原子向一个方向运动,过了很长时间,这群原子又开始反向运动,它能搞明白这是人吃饭的动作吗?
因此,宏观物体有意识的行为,从微观上看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就是不同的主体看到同一客体产生的认知不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不同是绝对的,任何单元事物或静元事物在另一个单元事物看来是有一定的认知结果,但这个结果与其他单元事物所产生的认知结果是绝对不同的。
4.永恒真理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静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静元事物只要能被识别、被区分就意味绝对不同。静元事物的所谓相同只是静元事物在某些特征近似相同,如质量、空间、能量等,不能代表其整体全部绝对相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单元事物是由很多的静元事物组成,静元事物之间的绝对不同,反映单元物体也是绝对不同。而且单元物体不仅与其他单元事物不同,单元物体中的任何两个静元事物也是绝对不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观察规律,原因在于:任何单元事物、静元事物被观察时,因为观察主体绝对不同,导致认知的结果是绝对不同。
结论:宇宙异质论是本书的一个奇点理论,它是单元宇宙永恒的真理,也是本书创作的缘起。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看起来有道理,其实也是悖论。“我”是谁,如果“我”是身体的组合,那么任何物体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人体的细胞是不断地生灭,体内的物质与体外的物质又是不断地进行交换,实际上每一刻身体的组合都是动态的,那么没有固定的组合又如何产生固定的自我呢?
如果承认“我”本身是变化的,那么“我”的钱、“我”的名、“我”的家是属于谁的,如果是属于一个不断变化的东西,那么怎么能用属于这个词呢?
如果“我”是不断变化的,那么谁知道“我”处于变化中,总不能说一个变化的东西能知道自己变化吧?是谁将变化联系起来形成不变的存在概念,可是后来却知道自己要死呢?到底是有“我”还是无“我”?有“我”已经是悖论,无“我”更是荒唐,是谁在写这本书,不是云寒,难道是电脑吗?
“我”是谁?
二、宇宙异质
1.差别不同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从古至今,人类累计诞生的总人数应该有上万亿。每个人都个个不同,无论是长相、体重、经历、性格、结局都不同,至于思维、社会关系等差别就更大,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外观相似,差异也巨大。
人的血型有差异: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临床上将人类最主要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
人的气质按心理学也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著名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仔细观察树叶中间主脉的细微结构,你会发现就连同一片叶子两边叶脉的数量、叶缘、锯齿的数目和分布也都是不同的。
地球上一年有四季,乃春夏秋冬也。春雨缠绵,夏花绚烂,秋叶静美,冬雪纯洁,四季气候景色都不同,甚至每一天的气候也不一样。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能否将这概念绝对推广出来,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呢?
太阳是一颗恒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恒星吗?
不会的,恒星之间也有差别,恒星有质量、密度、温度、光度、体积、形状、物质结构、运动速度等各种参数。恒星有这么多的参数,就说明恒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想想太阳是由1057个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的,这么多数量原子的排列组合是个巨大的数值。
首先,单元宇宙中恒星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可能一样多,原子数量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这样就导致质量会有差异,所以太阳下一步发展只能成为白矮星,而有的恒星却能形成中子星和黑洞。
其次,即使存在某个恒星与太阳具有完全相等数量的原子和构成比例,那么这么大数量的排列组合概率非常大,也会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体积、形状、密度等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结论: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恒星。
同理:星系、超星系、行星、彗星等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
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子吗?
我们一般认为同种原子的质量是相同的,量子理论认为存在替代效应,是相同的。但如果考虑电子云的概念就应该能判断,原子是不同的。因为所谓电子云,说明电子是高速旋转,它的轨道只是近似在一定的区域,形态是云雾状。用量子理论的话,电子位置根本测不准,是无所不在的,只能用几率来表示。
如果存在两个原子绝对相同,那么它们的电子与原子核的位置、距离、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规律应该一样,可现在电子的位置是极端变化的,它自身都变化无常,能说两个同种原子的电子就一定处于的相同位置吗?
结论:同种原子只是等效相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粒子。
即使我们认同有两个绝对相同的原子,实际还是不同,因为既然是两个,就意味是可以区分,既然可以被区分,就意味存在不同。能区分就意味至少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既然是处于不同的时间或空间,那么本身就是不同的,因为时空本身也是物体的一种特征。
如果就是完全相同,又确实处于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实际就是一个原子,也就谈不上两个,更说不上相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之间的差别不同是绝对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因为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两个事物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已经存在不同的特征。
2.变动不同
差别不同说明在同一时空中,万物之间是绝对不同的。那么不同的时空中,物体自身的变动呢?
很简单,所谓变动就是指前后不一样,否则就叫静止不变了。所以物体的变动导致自身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万物的变动不同。
太阳一直不断进行热核反应,这就说明每秒中都有巨大数目的氢原子变成氦原子。因此,太阳的物质结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那么对它的前后一秒比较,这两个静元太阳相同吗?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太阳之间不完全相同。
地球也是,原始地球无论是面积、质量、转动速度、公转速度、磁场变化与现在差距都很大,地球经历多少次沧海桑田的变迁,冰川世纪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灵又变化多少,曾经控制地球的恐龙王国盛极而亡。这样巨大的差距是累积过来的,并不是一天造成的。
结论:任何两个静元地球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长江、黄河就更不说,改了多少次河道,河床高度变化了多少次,水中的鱼群又变化了多少次,能说长江、黄河永远不变吗?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自身的变动不同是绝对的,单元事物是静元事物量子连接的,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静元事物。因为既然能在观察主体意识中形成事物变动的概念,那么它们就肯定已经被区分,既然能被区分,就说明存在不同,如果不能被区分,就是静止的,看不到变动了。
3.认知不同
在宇宙相对论中,云寒已经阐述这样的观念,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认知的过程是需要有主体和客体,并且有观察手段、标准、方法等,这样就导致认知的结果不仅依赖所认知的对象,也依赖主体本身,既然主体是绝对不同,那么认知的结果也肯定不同。
比如看电视,我们能看到电视中的各种画面,其实真实的电视画面不就是显像屏出现一个个的点吗?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一个个的故事情节,而且为电视中的人物担心、欢喜、悲泣等意识呢?
因为人的视觉系统能将这些点组合成为一个大的图像,如果将电视图像放大几百万倍,那么我们就形成不了整个图像的概念,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同样,如果将人缩小几百亿倍,从类似一个细胞甚至原子大小的角度看,那么电视也就不是电视了,有点类似我们观察到的宇宙彗星图像。
同样,如果从太阳的角度来看电视,那么电视就是一个点,它根本搞不清这个点与人这个点是什么关系,只能判断人这个点经常到电视这个点来玩。
我们吃饭,嘴巴是不断地做咀嚼运动,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吃饭动作。如果从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原子角度考虑,那么它只能观察到一群原子向一个方向运动,过了很长时间,这群原子又开始反向运动,它能搞明白这是人吃饭的动作吗?
因此,宏观物体有意识的行为,从微观上看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这就是不同的主体看到同一客体产生的认知不同。
结论:单元宇宙万物被认知不同是绝对的,任何单元事物或静元事物在另一个单元事物看来是有一定的认知结果,但这个结果与其他单元事物所产生的认知结果是绝对不同的。
4.永恒真理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静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静元事物只要能被识别、被区分就意味绝对不同。静元事物的所谓相同只是静元事物在某些特征近似相同,如质量、空间、能量等,不能代表其整体全部绝对相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普遍规律,原因在于:所有单元事物是由很多的静元事物组成,静元事物之间的绝对不同,反映单元物体也是绝对不同。而且单元物体不仅与其他单元事物不同,单元物体中的任何两个静元事物也是绝对不同。
宇宙异质论是所有单元宇宙的观察规律,原因在于:任何单元事物、静元事物被观察时,因为观察主体绝对不同,导致认知的结果是绝对不同。
结论:宇宙异质论是本书的一个奇点理论,它是单元宇宙永恒的真理,也是本书创作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