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而在笔者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这里的问题。“行”的意思一直以来困惑着笔者。2004年著名儒学大师杜聿明博士在山东大学搞讲座,笔者聆听了大师的讲解,遗憾的是没有机会直接和这位儒学大师交流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话题。
笔者认为研究“行”的意思,就应该首先从研究“三”的意思开始,古文中,“三”的意思有的是具体的数字:三教九流、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有的是约数,指不具体的数词,如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而笔者认为在这时候一般是指多的意思,而不是专门的指具体的数量。笔者认为这里的“三”是一个模糊数量,是多人的意思。而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行的意思就有“行为”的意思。如果我们的老师们觉得三个人走路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是有点贻笑大方了。而笔者碰到的两种英语翻译是:①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 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 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 ②When I walk with two others,one of them may surely serve me as my teacher.Iwill select their good qualities and follow them and get rid of their bad ones.笔者认为后半句还是令我们满意的。而前半句却是差强人意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