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有百依百顺才有可能去救边缘型人格障碍者”,这只是bpd人基于自我援引和特权感得出的结论,他们丝毫不会重视在百依百顺后面bpd家属的痛苦,而只想着你要如何满足我的需要。实际情况是,当一个需要被满足后,bpd人就把需求再提升一个层次,以此验证bpd家属是否真的爱自己,直至bpd家属给无可给,最后崩溃,而那时,bpd人必将完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原来你就像我预想的一样,是不爱我的。此结论一出,证明bpd家属所有“百依百顺”的付出全部白费。我提出一个需求,既然你不反对,那我就可以接着要,至于你痛不痛苦,我感受不到,这是bpd的逻辑。bpd家属如果一定要拯救bpd, 首先应该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了才能去救别人,如果自己一味满足对方导致自己先崩溃,那有什么意义呢?
话说回来,bpd要bpd家属不断证明自己是爱对方的,可是bpd人对于bpd家属爱的证明真正相信吗?
话说回来,bpd要bpd家属不断证明自己是爱对方的,可是bpd人对于bpd家属爱的证明真正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