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子弹集团的董事局主席立昆万万没想到,他在大灾变之前在锈水商学院报的那个MBA课程居然还有效,而且这个六月份,“校方”通知他,他就要毕业了。真是有些,突如其来啊。
自从来到卡利姆多之后,他就没有上过学校的一节课,说实话,课在他们逃出科赞岛之前半个月就停了。似乎有一两次,他从邮箱里看到过盖着学校公章的信件掉出来,不过如果不是标明取款的,他一般都不会拆开。尽管如此,十分健全的地精行政管理系统还是为毕业班的学员们提供了许多可办的手续,当然,还有许多可缴的款项。纵然知道这趟前去是只有掏钱而没有收钱的份,但是出于集团发展的考虑,立昆还是决定去领这个学位——一个集团的老板是MBA学历,说出去怎么都是好听的。
首先要提交的是和毕业有关种种个人和学籍信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大逃亡,并且和学校失联一年都以后,谁还会记得那些东西。不过没关系,学校提供了各种表格的模版,特别贴心的是,他们还为立昆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提供了怎么糊弄的模版。接下去就是一系列费用,学杂费、论文送审费用、论文打印费用、答辩专家接待费用、宿舍费用……立昆当然对这些莫名其妙的费用提出了质疑和抗议,不过校方说了,你根本不理会我们寄给你的复课通知。于是我们只好请上一届的博士替你谢了论文,并且由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博士师兄替你完成了整个答辩的程序,我们这么重视你的学位你就感恩戴德把……至于宿舍费用,就算你没来,我们也替你留着铺位呢,虽然是20人间的……
好在立昆已经有了觉悟,为了这个目前部落最高最有效的学位之一,他甘愿从他的私人金库里拿出“一小笔”,他相信,这张文凭以后能帮他赚到的,绝对比他要为之支付的多。出乎他意料的是,校方竟然还告诉他,在扣除了答辩费用之后,他的研究生培养经费还有一些剩余,他可以凭借在学期间的学业消费凭证去领取。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好歹能见着点回头钱了,需要操心的是,他去哪里弄那些学业相关的消费凭证。
钱的事先放在一边,毕业期间还有一系列充满人情味的活动。整个年级的学员和老师们要合影留念。同学当中,有立昆的老相识——在科赞入学之前就认识的,有些半生不熟的,有些压根就不认识的。老师更是如此,后来他翻看照片,发现里面给他上过课的只有两个。一个专业的学员还要出钱请导师吃一顿饭,就算他们中大多数指导立昆的时间也不超过12小时——在校方算得好好的三年培养期当中了。出人意料,这顿饭吃得有声有色,老师们十分关切地问起学生们“毕业后”的打算,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各自离开科赞以后的经历。并且十分明白人脉作用的地精,也都十分乐于借这种场合拉近一下关系,谁知道以后在生意场上会不会抬头不见低头见呢,毕竟都是“学”商科的。
学员们的聚会更多,也更放得开,有两次立昆甚至还喝挂了,这在他可是很少见的。大家聊得更多的今后的业务发展。近期战争的影响,热沙集团的竞争,加上部落的商业本来就不发达也不受重视,大多数人的生意都还在慢如蜗行的起步阶段。就连一向把钱放在第一位的地精也知道,是到了感情投资的时候了。酒过三巡,大家拍着肩膀攥着手,掏心掏肺地说今后在生意场上要相互照应着。“兄弟”这个在地精嘴里很少出现的词,那天晚上也经常能听到。
立昆本来觉得这一趟就是去交一笔钱,换回一纸文凭的。没想到要离开的时候,心里竟还有一些不舍。那些三年的沧桑变化,人世浮沉之后仍然相识,仍然关心的老师和同学,那些他似听非听,现在依然恍恍惚惚留在脑子里的课程,那偏处锈水港一隅,建得与科赞岛上颇为相似的校舍,那他已经很久没有踏足,但是一坐下来还是唤回了些许回忆的教室。
带着一张学位证书和一张毕业证书,带着新留的通讯地址,带着重新找回的伙伴关系,带着对未来生意的期待,带着不知怎么地就拍下的一两百张照片,立昆离开了学校。他准备在这个夏天要好好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