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道仙吧 关注:633贴子:2,498
  • 37回复贴,共1

【转】魔考、出道弟子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魔考的意义
魔,就是磨难,磨其意志,以此可以减少其过失也;考,就是考验,考验其真伪也,以此可以增益其所不能也。俗语说:不受考验不成佛、不受磨难不成道。故有真道必有真考,不考则真伪难辨、不磨则过失难改。不但修道如此,自古以来,凡是要成为国家栋梁之人才,或作中流砥柱之大器,或掌持世道之英杰,莫不备尝艰辛,考魔并受。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由此观之,魔考乃是佛圣神仙及大材大器者,所必须经历之阶梯也。释迦牟尼佛有被哥利王割截身体之难;妙善公主有火厄及杀身之祸;孔子有陈蔡绝粮之灾;邱祖则大饿七十二回;刘备有当阳之惨败;韩信有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古往今来,圣贤仙佛、王公将相,莫不备受考验磨难而成就者。
2 、考验的种类及原因
天考:渺茫宇宙,浩大乾坤,道德见弃,理教尽衰,人心不齐,浩劫将至。欲挽转人心,维持世道,非真天大道而莫属,但是天不言、地不语,必待人来弘道,并非道可弘人也。上天降下真道,必当有济世之人来代天宣化,显扬道宗。故在此末法期间,选拔三千六百圣、四万八千贤,委以重任。若没有考验,如何能见其本真,哪能知其修道是否真诚,意志有无坚决,动心忍性如何,持戒若何,只有大加磨难,严行考炼,方能辨别良莠。此乃是选精拔萃之用意,原是为了爱护之慈心,并非故意为难,或无端苦人也。
天考之种类:顺考、逆考、有情考、无情考,借事考,借灾考、病考、风考、内考、外考,种种不一。例如富贵亨通则为顺考,贫苦灾病则为逆考等。逆考易悟,顺考难觉。故修道人,必须发冲天大志,立坚决信心,忍辱耐苦,要有任考不退,任磨不屈,愈考愈坚,愈磨愈固。所谓:「真金经火炼千回,此物原来七宝魁」,这才是真人。
魔考:魔考有生前宿孽之魔考,就是宿世积孽也。有今生招惹之魔考,就是内心之魔障或外来之魔障也。人生降世以来,六万余年,经过生死轮回,未免造下种种罪孽,以及无数的债账,自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世世纠缠不了,永远仇讨不休,愈结愈多,这就是所谓不了缘也。今生之魔障何来,皆为人落后天,理微气显,道心隐晦,血心用事,欲盛理衰,举止不合常道,行动多逾规矩,轻举妄动,骄矜狂妄,心思失当,行作颠倒,难免冤愆,怨尤滋生,业障由此而生了。自己内心既有魔障,自然会生贪妄骄奢,放肆横行,妄起邪念,妄求非份,外魔便趁机而入,内外勾结,招是惹非,即成魔考。
值此末劫,六万年来总清算,不论新仇旧恨总要清偿,不得再拖延下去了。试观近几十年来,天灾地变之频繁,人祸之惨酷,屡见不鲜,绵绵不休,即是大清算之前奏!
3、如何解脱
天考之来,虽云由天而降,实是半由修道者持心不坚,信道不笃,见难思迁,遇考而惧,易反易覆,易动易惑所招也。苟能认理实修,一心无二,勇往迈进,排除万难,煽惑不动,邪说不入,不贪小利,无欲望,不贪功,逢考忍受,遇难不惧,只有一心并无二念,坚持到底,死守善道,则天考不消而自消矣!
魔考之来,皆由人自招也。魔考有夙孽考,有外魔考,有内魔考。修道之人,须真心向道,矢志真修,慎守规戒,行功立德,清还宿债,解脱数世因果,即宿孽自消了。尔后须实修内功,速除心中十恶八邪,毛病脾气,邪思妄念,恢复本来清净心,则内魔自消。内魔既灭,外魔则无机可乘,魔考自然不消而自消也。
魔的种类
魔的种类有四魔和十魔两种。先说四种魔:
  一、五阴魔:五魔又译为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者。由此五阴积聚而成吾人的色身,吾人因此而起惑造业,因五阴是令吾人造业的因由之一,所以叫「魔」。
  二、三毒魔:人因一念贪嗔痴而为非作歹,都是愚痴的表现。能让人迷于理事,颠倒是非,所以也称「魔」。
  三、死魔:俗话说;「人命无常呼吸间」,一口气不来,任你有呼天唤雨,移山倒海的大本领也没法施展,人寿是一定的,决不可能让你长命百岁,永远不死。少年的时候不懂学佛行善,年年月月在名利场中打滚,一旦觉悟回头,却已至人生终站,徒唤奈何,故死也是魔。
  四、天魔:虽有天福惜无天德,心存不正,妖邪惑众,障碍人修道,所以叫天魔。
   以上四种魔,再加以下六种魔:
  一、业魔:吾人造业,生生不息,世间恶人比善人不知多多少,吾人今生若不作恶,难保前生多生皆不作恶,万一有一个前生的恶业种子成熟,发为现行,则非障道不可。偈云:「假使千万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业是魔。
  二、心魔:心生傲慢,恃己之能而瞧不起人,不肯虚心问道,凡事自以为是,不愿听人教诲,是属心魔。
  三、善根魔:稍有善根,故步自封,不肯向上,令善根增长或稍做善事,便因此自得,自足,不肯广施,这种便是善根魔。
  四、三昧魔:三昧即定。修学禅定,本属精进。但是,有的人稍学打坐或小有成就,便自以为不可一世,不再用心前进,或不知禅定之法,盲修瞎练,这也是魔。
  五、善知识魔:学识渊博,却吝法不肯教人,犹如有良药不肯救人一样,故是魔。
  六、菩提法智慧魔:虽能深入经藏,得佛法之益,但偏执一法,不能理事圆融无碍,故也是魔。
  后六种魔和上四种魔共为十魔。总之,凡障碍圣道,危害吾人慧命的,都称作「魔」。《愣严经》第九卷介绍禅者可能遭遇的心外恶魔有:悲魔、狂魔、忆魔、易知足魔、忧悉魔、好喜乐魔、大我慢魔、好清轻魔、空魔、欲魔。由此可知,禅的修行者,只要心有所缘、所念,只要一念离开修行的方法之时,就可能有魔鬼趁势而入;而且那些魔境能够鱼目混珠,使你感到已经成佛,所以禅的修行者在其未悟之前,乃至未有独立自主的把握之前,必须依止明师修行,惟有在明师的指导下,才能避免恶魔的困扰及利用。


IP属地:辽宁1楼2014-07-07 00:07回复
    顶贴 我是小白 我为自己带盐。 黑黑黑白白白。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07 08:13
    收起回复
      2025-05-14 01:11:23
      广告
      我知道有文考,武考,我这样的就属于文考,武考的太可怕了,有的得了一场大病之后就会看事了,我看了一篇文章其中的那个主人公就是被雷劈死以后在太平间里又活过来了,之后就能看事了,这样的人比较厉害!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7-07 12:48
      收起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辽宁4楼2014-08-01 19:58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5楼2014-08-04 22:07
          回复
            看看心魔那一段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8-05 00:01
            收起回复
              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21 15:42
              回复
                境由心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1-21 04:30
                回复
                  2025-05-14 01:05:23
                  广告
                  说得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26 0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