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问题:主攻方向选择和人员安排疑似有误,防守端距离保持存在瑕疵
法国队今天的战术选择至少在本人看来是比较失望的。在中场环节,法国队的运转尚属于基本正常,拖后的卡巴耶在没有遭到对手高强度压迫的前提下,能够频频回撤至两名中卫之间拿球出球,指引进攻方向(颇类似本赛季利物浦杰拉德的踢法);而博巴在右路的个人盘带过人,更是比赛中的高亮点之一。只有马图伊迪的发挥难以令人满意。问法国队的问题在于前排进攻的选择。几乎从开场开始,法国队就认准了左路作为进攻的主战场。严格来说在开局时这一战术也确实取得了效果,瓦尔比埃纳迂回到左路,在赫迪拉盯防下直插到底线附近后反身传球,给本泽马创造了一次禁区内凌空打门的机会,并制造了一定的威胁。此球之后,法国人似乎更加认准了左路就是本场比赛本方进攻的“应许之地”,频频在这一路发动攻势。平心而论,本场比赛左边锋格里兹曼的发挥不可谓不活跃,但作为一名左脚将,在左路活动时的格里兹曼的跑位线路过于直线性,其试图利用自身速度优势接应后方传球打德国防线身后的策略,在博阿滕和诺伊尔的严密控制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其身后的马图伊迪的跑位特点与其十分类似,更加增强了法国队左路进攻组合的可预测性(况且本场比赛埃弗拉在穆勒的牵制下未能更多参与助攻),在不断的传身后球+快速前插的尝试中频频落入陷阱,尽管活跃但事实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格里兹曼在一对一面对拉姆时的成功率也比较一般,这进一步降低了左路进攻的效率。
事实上,从全场比赛来看,似乎右路才更加应当成为法国人选择的对象。首先,德国队左侧的厄齐尔在防守能力和防守投入程度上较右路的穆勒有一定不足,其对于身后边后卫的保护存在问题,而赫韦德斯尽管是一名出色的站位防守者,但面对速度和突破能力强的对手时处于一定劣势。同时法国队右路的德比希-博巴组合的个人进攻能力明显更强,且确实在右路作出了几次不错的突破,在扯乱对手防线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慑,法国队似乎应当更加坚决的对这一点加以利用,而不是像实际表现出来的那样打打停停。
第二,德国队两名中卫博阿滕和胡梅尔斯在防守过顶球时有不同特点。当面对对手高空来球,且判断有可能无法准确争顶时,博阿滕的习惯是首先转身回追,其目的往往在于跟住对手的前插球员,尽可能破坏第二点或者对手的行进间动作,这事实上是一种非常好的防守习惯;与之不同的是,胡梅尔斯似乎对自己的身高和弹跳有充分自信,因此更加习惯于不加保留的起跳争顶,从而把自己落入更大的冒顶风险。事实上,在过去几个赛季,胡梅尔斯因为这种防守习惯,在应对对方过顶球时吃亏不少,而且在面对侧面来向的传中球时,他的判断也经常会出一些小差错(本场比赛上半时行将结束前,本泽马在禁区内接应埃弗拉左路传中头球攻门打在胡梅尔斯腹部,虽然从表现上看是胡梅尔斯成功堵了一次枪眼,但事实上问题首先在于他完全漏掉了身后的本泽马)。而在上下半时的几次高空球攻防回合中,胡梅尔斯的起跳争顶也都显得比较勉强,如果能够加以善用这一问题,法国队似乎能有更大的机会。
第三,本场比赛瓦尔比埃纳的状态显得比较一般,尽管他通过大范围的跑动接应依然能够起到法国队进攻枢纽的作用,但在一对一状态下的成功率较低,这使他在右路面对赫韦德斯的防守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反倒是几次迂回到左路的射门和传球能够制造威胁。与之相对应的,是格里兹曼在左路直线突进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倒是两次斜向往右路空挡直插的回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半时法国队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是第33分钟卡巴耶从后场起过顶长传时,格里兹曼从正好不越位位置突然左路斜插胡梅尔斯的防区身后,这一斜插显然出乎博阿滕的意料,后者本场比赛比较罕见的完全失掉了对于他的防守,而身侧的胡梅尔斯当时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身旁的本泽马身上,也没有及时作出反应,给格里兹曼提供了一次不错的传中机会,而他的传中也准确找到了左路跟进的瓦尔比埃纳,后者的射门被诺伊尔封出;而在传中过程中,本泽马适时的前插又吸引了回防的拉姆以及补防至中路的胡梅尔斯的注意力,正好给瓦尔比埃纳留出了空间。
此外,上文已经提到,格里兹曼在左路一对一面对拉姆时的成功率并不高,因为格里兹曼的球风恰好是拉姆能够有效应对的类型。相反,脚下功底与身体素质兼具的本泽马,反而是拉姆在防守时比较比较头疼的对象(上半时第43分钟,本泽马的一次内切射门也给德国队大门造成了一定威胁,而在其内切过程中拉姆没有能够有效进行防守)。事实上,本场比赛本泽马也有意识的经常从居中位置撤到左边路,试图避开对方两名中卫的贴身防守(与中后卫进行肉搏,也从来不是本泽马喜欢的踢球方式),但场上位置的部署使他不能放开手脚。假如能够利用他在左路的对位优势,将其更加固定的放置在左路加以善用,似乎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就三人的状态而言,将本泽马左移,格里兹曼居中,瓦尔比埃纳居右,且后两者进行频繁换位,似乎是更优的一种方案,但上半时法国并没有这样做。
而在防守端,法国队也表现出了一些瑕疵。首先是右路中场的防守到位率有问题,本场比赛法国队几次面临防守中人数不足的问题,基本都源于上前进攻的博巴没及时回到防守位置,考虑到博巴的踢球特点,这也是法国队必须承受的风险。其次是防守高空球时存在问题,尤其是本场表现总体出色的瓦拉内在几次头球争顶中都落入下风,其中一次任意球攻防中被胡梅尔斯压制直接导致了丢球,而另一次在角球的攻防中又被同一个人压制,幸好洛里及时提供了帮助。第三是拼抢强度,上半时落后之后法国队的拼抢力度尚且不如领先的德国人,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是与这三个问题相比,更大的问题在于两名中卫与中场之间距离过大,给德国人提供了一片组织进攻的乐园。严格来说,这一问题主要应当归责于两名中卫,瓦拉内是一名回追速度和正面防守能力相当出色的年轻中卫,但似乎上提防守不是他的强项;而萨科本赛季在利物浦时在这方面的表现其实尚算不错,尤其是他的防守面积给本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本场比赛或许是因为伤病的影响,他在这方面却做得不够完善(而且还犯下了后场丢球这样的失误)。同时,站位呈倒三角配置的法国中场也有一定责任,两名靠前中场马图伊迪和博巴的防守位置经常过于靠前(博巴有时候更是不见踪影),而卡巴耶一人显然无法覆盖整个中场宽度。中卫与中场之间的距离过大,给德国队中场的前插和克洛泽的回撤提供了前提条件,而这种“慷慨”则使本方的球门很多时候处于直接威胁之下。若非德国人也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这一有利因素,上半时的比分很有可能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