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北人的特殊记忆
三秦都市报 - 2008-01-17
孙毅安用镜头记录道北
上世纪30年代,由于灾荒和战乱,大批河南难民背井离乡,谋求生路,他们在西安铁路以北的“道北”地区落脚,以苦力为生,生存的艰辛炼铸了他们逆来顺受,但又侠肝义胆、豪放豁达的秉性——这就是电视剧中“道北人”的形象。
《道北人》的编剧孙毅安是土生土长的道北人。在他所写的影视作品中,有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老房子》,另一部是反映道北河南人生活的《道北人》。在写道北人之前,他已有六部电影拍成发行,并为他赢得很高的声誉。但道北人的写作仍费了他很大的心血。耗时一年,成就了一部50万字的“道北人”。10年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孙毅安由普通编剧荣升为西部电影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原西影厂副厂长),回忆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电视剧《道北人》于1995年开拍,在拍摄时,外景根本不用搭建。因为纱厂街、二马路、自强路的房屋建筑和剧本非常接近,选好外景以后,架起摄像机就可以拍了。而群众演员也不用刻意去换服装,道北人演自己的生活,演得非常真实。当时群众演员演出一天才有几块钱的劳务费,但没有一人提出异议。这给导演张汉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事后评价说,道北人很仗义、很质朴,和他们合作非常愉快。
三秦都市报 - 2008-01-17
孙毅安用镜头记录道北
上世纪30年代,由于灾荒和战乱,大批河南难民背井离乡,谋求生路,他们在西安铁路以北的“道北”地区落脚,以苦力为生,生存的艰辛炼铸了他们逆来顺受,但又侠肝义胆、豪放豁达的秉性——这就是电视剧中“道北人”的形象。
《道北人》的编剧孙毅安是土生土长的道北人。在他所写的影视作品中,有两部电视连续剧,一部是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老房子》,另一部是反映道北河南人生活的《道北人》。在写道北人之前,他已有六部电影拍成发行,并为他赢得很高的声誉。但道北人的写作仍费了他很大的心血。耗时一年,成就了一部50万字的“道北人”。10年时光一晃而过,如今孙毅安由普通编剧荣升为西部电影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原西影厂副厂长),回忆当年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电视剧《道北人》于1995年开拍,在拍摄时,外景根本不用搭建。因为纱厂街、二马路、自强路的房屋建筑和剧本非常接近,选好外景以后,架起摄像机就可以拍了。而群众演员也不用刻意去换服装,道北人演自己的生活,演得非常真实。当时群众演员演出一天才有几块钱的劳务费,但没有一人提出异议。这给导演张汉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事后评价说,道北人很仗义、很质朴,和他们合作非常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