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的战国时代,那时的关八州全都掌握在时为关东管领的藤卷中纳言手中。
中纳言膝下三子,长子太郎骁勇善战,次子次郎心思细密,三子三郎老成持重。
为了让三子明白创业之艰难,守成之不易,更为了让三子可以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中纳言拨给三子每人数十万贯巨款,让三人在上野分别筑城,作为防御甲信名将一文字兵部的前沿阵地。
太郎自负勇武,认为以人为城,胜于铜墙铁壁,于是随便购置了些沙袋木料,草草构筑一城。
次郎想的较多,觉得城池建的太差,风险太大,建的太好,投资太大,于是只在一些要紧所在加大投资,虽比太郎的城更加坚固些,质量却也平平。
三郎谨慎稳健,将手头的资金全数投入城池建设,造出了一座坚城。
不久,一文字兵部率军侵入上州,第一个便攻打太郎的城。太郎率军迎战,却寡不敌众,只好采取笼城。可是一阵火箭之后,木城便燃烧起来,太郎无奈,只好率败军逃到次郎城中。
次郎的城虽然比太郎的好些,但精于用兵的兵部命令部下全力攻击城池修筑的不坚固的部分,没有多久,太郎次郎兄弟二人也弃城而逃,来到三郎城中避难。
兵部本打算一鼓作气连下三城,可是三郎的城修建的甚是坚固,兵部久攻不下,又被太郎次郎分率两军突袭两翼,不得已,只要形成了拉锯战。而兄弟三人携手御敌,坚守城池,终于等到了中纳言的援军。兵部无奈,退回国内。
经此一役,兄弟三人不但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创业和守成的艰难不易。
从此之后,藤卷家又强盛了很多年,这都是三兄弟不懈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