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作曲家」,基本上是一出人与交响乐团各声部乐器组合对话的作品,可当成认识交响乐乐团的入门经典作品.故事是透过一位作曲家的死亡带出了作曲家与交响乐乐团的关系,然后,去分析交响乐乐团中那些成员(声部,音色,乐器)最有可能与作曲家结怨而引起杀机.说书人即是探长,他不演奏,但他需透过办案及说书的过程介入乐团的演奏,并带出各声部,乐器在乐团所担负的角色及功能性,所以,他得会看总谱,跟指挥很像.
例如角色最为吃重的弦乐部,分第一声部及第二声部小提琴们,可能会因为太累而对作曲家有所怨言而起杀机,这是探长的推断,那这两声部就必需透过演奏圆舞曲及华尔滋提出他们当时是在舞会上演奏的不在场证明.而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在乐团中可能技巧的功能性发挥不高,但却有稳定旋律节拍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可能去谋杀作曲家.而容易被忽略的中提琴,则有声部与调性融合的重要性,也不可能有犯意,而音域高的长笛是交响乐乐团中那只快乐歌唱的小鸟.小号则不甘寂寞的出现在世足赛的开幕典礼上,而患了思乡病及相思病的法国号,温柔的单簧管,打击乐器组,竖琴.... 都各有各的理由及不在场证明来说明自己不是凶手.而到最后,才确认杀了作曲家的凶手是交响乐乐团中的指挥家.
但在说书人及探长确认凶手是指挥家的时候,众家乐器却又齐说,(演奏方式回应),真正谋杀作曲家的是他们全部,因为古典乐界所谓的作曲家都死了,贝多芬死了,莫札特死了,海顿死了.....而他们那些留下来的伟大作品是透过一代代的演奏家,交响乐团,指挥的观念提升,新解,演奏技法的突破得以留存及发扬光大,所以,每个音乐家都该有忘记作曲家音符一成不变的勇气,在保有范本下走出不同的风格.这是这套节目的精神内容.
上半场是交响乐乐团的纯演奏会,阿龚是下半场的压轴节目.演出约27分钟的长度,他担任的角色既是说书人也是探长.节目由说书人的一句话揭开序幕-「作曲家死了」,那句话很关键,音量与口气是个重要的引子,阿龚的适任性全由这句话带出.然后交响乐乐团才开始演奏序曲.他又演,又说,又唱,还有很痞的自恋潇洒(探长的风格使然),其中还带了一小段的rap,台词上也加入世足赛,电玩神魔之塔及苏打绿一起喔喔的歌名,且国,台,音语都用上了,全然的跨界,这样的演出方式,古典乐人可能放不开来演,剧场界人能看懂总谱的可能也不太多呢!而阿龚做到了,且效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真的很开心看到这麼有深度且有趣的音乐会形式,还有让人耳目一新且刮目相看的苏打绿阿龚,只是只有一场的演出,真的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