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谁抛生死...吧 关注:10贴子:249
  • 0回复贴,共1

『西蜀』诸葛亮‖考核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一个出生在汉末乱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拥有诸葛玄这样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由于我这位叔父与荆州牧刘表的故旧关系,我们得以从故乡琅邪迁来较为安定的荆州,在襄阳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块土地定居下来。我叔父去世后,我和我弟弟诸葛均便以耕读为业,还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几个可称为一时人杰的朋友,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虽然我在当地也还有一点微名,甚至被人谬称为“卧龙”,但我没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业,以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安安静静地隐居于垄亩之中,与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苟全性命于乱世。
  可是,事情就坏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荆州的左将军、皇叔刘备,又不能善始善终,临离开刘备之前又郑重其事地向刘备推荐了我。我知道这个刘备一直是想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来争夺天下的,只不过是当时力量太弱小,锋芒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而曹操已消灭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众韬略,统一天下只是略需时日了。我当然不愿出来趟这河浑水,逆天命而行,再让天下生民遭受战乱之苦。因此刘备前两次造访我的茅庐的时候,我事先都故意回避了。可惜,他第三 次去的时候,我没有得到信息,正好在家里被他撞个正着。刘备的谦恭有礼,诚心诚意也确实感动了我。况且,想到先贤们所说的“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建功立业的欲望使我昏昏然了。于是,历史上又多了一个风云际会的美好传说。我当时就在我的茅庐里发表了那个有名的“隆中对”,给刘备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随后,在刘备的苦苦哀求下,我答应了随他入仕,辅助他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实并不是管仲和乐毅,而是“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辅助高祖去得了天下,不贪功恋位,能入能出,得以全身而退,得以尽享其天年。不像另一杰的韩信,身死一妇人之手,哀哉!我并不是贪恋禄位的人,因此,我当时还有一个如意算盘:以张良为榜样,待功成名就之后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盘打错了。我入仕之后,屡屡处于危难之中。先是赤壁一战,幸亏我说服江东孙权,结成孙吴联军,又得上天吹得好东风,这才一把火把曹操烧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后来,庞统助刘备入川,贪功而过急,被射死在落凤坡,刘备在川中进退两难,我只得把荆州交给不放心的关羽而亲自去相助。刚刚夺得川中地区不久,志大才疏的关羽又失去了荆州并身死人手,使吴蜀联盟被破坏,更使我在“隆中对”中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再也无法实行。随后,刘备不听劝告,执意要伐吴为关羽报仇,以致在夷陵被东吴陆逊打得大败,损失几十万大军,严重动摇了国家的根本,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在这时,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刘备死后,我受托孤之重任,为全名节,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尽头了,回顾我的一辈子,我后悔我的入仕,更后悔入而不出。我虽然能入乎其内,可我毕竟能入不能出,终究缺乏张良那样真正的高人高致。从那以后,我才懂得,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灵涂炭!知我罪我,亦任由后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7-02 20: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