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常言自然。
词意:
曲:不公正,不合理 弯转
全:完整
枉:弯曲 冤屈
直:公正合理 伸直;挺直
洼:低凹,深陷
敝:破旧
少:少欲
多:多欲
抱一:守道,行道
式:法度;规矩 天下式:治理天下的规矩
自见: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自是:自以为是
彰:明显,显著 文采美盛鲜明
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
抱一:为道,守道,行道,执道
式:法度;规矩
彰:明显,显著
自伐:自夸其功,自己败坏 自夸;自尊自大
有功:有功劳,有功绩
自矜: 自夸;自尊自大
长:生长,成长 时间久 优;是;正确 深厚
译文:
能够弯转才能保全生命。
能够弯曲才能保证有机会伸直。
有低洼才谈得上能盈满。
舍得放弃旧的,才能得到新的。
少欲才能多得。
欲多则必困惑。
所以,圣人以作道为治理天下的规矩。
不故意表现自己,这是明智之举。
不自以为是,所以出众。
不自夸其功,所以能不断地使自己成长。
我不去与人争,天下就没有人能跟我争。
古人所谓以曲保全的智慧,绝对不是虚的!
确实是保全之道。也就是常言自然规律。
本章在大道原理结构中的位置:
本章重点在讲不争之理。不争是无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举例:
秦王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秦国消灭了韩国和魏国,只有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换,他却违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手里继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换掉的,何况只是五百里?”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可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当专诸刺杀王僚时,慧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
秦王脸色大变,挺起身跪着向唐雎jū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这样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凭着五十里土地安然无事,只是因为有先生在啊。”
分析:
这个故事,表面看唐睢是在与秦王争土地。而争土地,要有实力。唐争不过,安陵君也争不过。所以,唐雎不跟他争土地,而是跟秦王争谁更勇敢,谁更得人心。这正是不争之争,秦王恰恰是失理、背人心而又好面子,军事实力再大,结果也是不敢跟唐睢在人心上较劲了。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词意:
曲:不公正,不合理 弯转
全:完整
枉:弯曲 冤屈
直:公正合理 伸直;挺直
洼:低凹,深陷
敝:破旧
少:少欲
多:多欲
抱一:守道,行道
式:法度;规矩 天下式:治理天下的规矩
自见: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自是:自以为是
彰:明显,显著 文采美盛鲜明
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
抱一:为道,守道,行道,执道
式:法度;规矩
彰:明显,显著
自伐:自夸其功,自己败坏 自夸;自尊自大
有功:有功劳,有功绩
自矜: 自夸;自尊自大
长:生长,成长 时间久 优;是;正确 深厚
译文:
能够弯转才能保全生命。
能够弯曲才能保证有机会伸直。
有低洼才谈得上能盈满。
舍得放弃旧的,才能得到新的。
少欲才能多得。
欲多则必困惑。
所以,圣人以作道为治理天下的规矩。
不故意表现自己,这是明智之举。
不自以为是,所以出众。
不自夸其功,所以能不断地使自己成长。
我不去与人争,天下就没有人能跟我争。
古人所谓以曲保全的智慧,绝对不是虚的!
确实是保全之道。也就是常言自然规律。
本章在大道原理结构中的位置:
本章重点在讲不争之理。不争是无为的一种表现形式。
举例:
秦王派使者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换小,这非常好。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着它,不敢换掉。”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秦国消灭了韩国和魏国,只有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那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忠厚长者,所以没有把他放在心上。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换,他却违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手里继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换掉的,何况只是五百里?”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可听说过天子的发怒吗?”唐雎说:“我没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一百万,流血一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秦王说:“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的发怒。当专诸刺杀王僚时,慧星遮盖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穿过了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满腔的怒气还没有发泄出来,预兆就从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所以士人要发怒,两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这样了。”说着便拔出剑站了起来。
秦王脸色大变,挺起身跪着向唐雎jū道歉说:“先生坐下!何至于这样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是安陵凭着五十里土地安然无事,只是因为有先生在啊。”
分析:
这个故事,表面看唐睢是在与秦王争土地。而争土地,要有实力。唐争不过,安陵君也争不过。所以,唐雎不跟他争土地,而是跟秦王争谁更勇敢,谁更得人心。这正是不争之争,秦王恰恰是失理、背人心而又好面子,军事实力再大,结果也是不敢跟唐睢在人心上较劲了。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