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数据看分析吧 关注:11贴子:971
  • 1回复贴,共1

发行公司观看影展的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电影的发行人员跟一般影迷、影评人或是负责影展的人员不同。对他们来说,电影节便是给他们买片和卖片的最佳机会。

要谈卖片,恐怕会揭示了太多招数,故此今天先讲讲他们在电影节内的模式。
 

基本上,由於人手所限,所以一般来说,发行人员倘若是负责看片的,基本上是任何地区的电影也有机会接触到。不过,实际情况是,他们需要先看那些较适合自己市场的电影。就以亚洲电影为例,内地、日本、台湾,韩国几乎是主攻,东南亚地区也只以新加坡及泰国等为主。至於不少人推崇的印度片,虽然不少发行大员也会看,不过真的见发行机会不高,像《中央车站》的例子实在不多。

欧洲地区和美洲地区也会看,相对之下,中东、非洲或是南美地区的,主要会在电影於影展拿到奖的时候才会观看。时间所限,他们真的不一定只在电影节的基本场次才看片,各类方式也有机会。

到底发行公司还有甚麼途径观看电影呢?下回再谈。 


1楼2008-01-21 01:53回复
    [1] 《中央车站》似乎不是印度片,若是指Walter Salles 系1998年的作品,应该系南美片喎. 

    其实香港咁细, 观众圈亦相对细, 真系要买主流片先致能够吸引多D 观众入场, 先维到皮喎. 系咪呢?
     
     

    [引用]| 作者 Oasis | 6th Oct 2007 
    [2] 港人对日本、韩国、泰国以外的亚洲地区的电影的兴趣不大...
    或许是文化差异所影响吧~~
     
     

    [引用]| 作者 Nic | 6th Oct 2007 
    [3] Oasis: 《中央车站》该是巴西电影,这类电影在香港几乎甚少留意,入到亦是万中无一了。

    其实小众电影维皮方式与主流片不同,当年不少小众片如《神父同志》,一场旺场多周。

    Oasis :
    《中央车站》似乎不是印度片,若是指Walter Salles 系1998年的作品,应该系南美片喎.
    其实香港咁细, 观众圈亦相对细, 真系要买主流片先致能够吸引多D 观众入场, 先维到皮喎. 系咪呢?

     
     

    [引用]| 作者 Ryan | 6th Oct 2007 
    [4] Re:Nic: 香港的发行公司未必敢咁做,惊票房。

    Nic :
    港人对日本、韩国、泰国以外的亚洲地区的电影的兴趣不大...
    或许是文化差异所影响吧~~

     
     

    [引用]| 作者 Ryan | 6th Oct 2007 
    [5] 中央车站 仲要系HKIFF放映时未有片商买, 不久安乐影片就买下放映权才有幸於戏院上映.
     
     

    [引用]| 作者 Alex | 7th Oct 2007 
    [6] Alex: 《中央车站》当年发行有其策略,故此闻说电影埋单有赚。
     
     

    [引用]| 作者 Ryan | 7th Oct 2007 
    [7] Re:Ryan :
    Alex: 《中央车站》当年发行有其策略,故此闻说电影埋单有赚。

    中央车站埋单收400万,安乐当年仲有套小鞋子收700几万,生死谍变都系安乐系当年率先成功引入韩式商业片

    即管睇吓现已开始造势的 东京铁塔 – 我的母亲父亲 能否为安乐再胜一仗.
     
     

    [引用]| 作者 shtmanhk | 7th Oct 2007 
    [8] shtmanhk: 但坦白说,近年发行模式倾向大型开画,其实令这类小众电影也不易做。
     
     

    [引用]| 作者 Ryan | 7th Oct 2007


    2楼2008-01-21 0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