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东平镇是全国一类群众性渔港,也是广东省重点渔港之一。全镇辖有17个村(渔)居委会,其中9个渔委会、1个渔业公司,总面积9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0公里。全镇总人口3万多人,渔业人口1.2万人。目前,全镇拥有机动渔船549艘。其中拖网10艘、围网57艘,刺网401艘。钓业61艘、拖虾20艘、拖、回、刺、钓四种作业齐全,作业范围遍布海南、南沙、东海等渔场。刺钓业是该镇优势拳头产业,东平是全国著名的渔翅产地,渔业是东平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7.8亿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52亿元,占全镇农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
近年来,该镇在阳江市委、政府做优做强海洋渔业的战略指导下,立足于东平渔业发展、渔港建设、渔村建设及渔区深层次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协调解决好渔业、渔民、渔村“三渔问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渔区文化建设之路,使东平逐渐成为阳江市乃至粤西有名的渔船中转站及渔货销售中心,并且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口岸贸易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文明渔港。
优化体制,促进渔业稳步发展
东平渔业发展,经历过辉煌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初渔业体制下放后,渔民家庭成为渔船的权益者,充分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东平渔船从原来的100多艘增到现在500多艘,并且渔业产量、产值连续10多年位居阳江市前列,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由于各地渔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渔船的发展壮大,与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柴油、渔需品、网具成本增加、鱼价不高等,导致渔船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差、渔船亏损破产严重。从1996年开始,就有30%左右的渔船陷于破、亏损边缘。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迅速恢复渔业生产力,使渔民走出困境。近年来,该镇增加投入,优化作业布局,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制定对内调整好、对外闯出去的渔业发展战略,努力均衡捕捞、养殖、加工三元海洋渔业,现该镇的渔业发展呈均衡稳步发展的态势。
政府引导,打开技改调整作业结构的新路子,使之成为东平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几年因海洋资源衰退,渔业效益走下坡路。镇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果断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引导渔民进行渔业技术改造,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和作业方式,淘汰一批靠资源吃饭的渔船,使之成功转产,走出困境;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改,凸现拳头作业优势。东平是全国有名的钓鲨之乡,刺钓作业是该镇的优势拳头作业。他们在进行调整作业布局时,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不伤资源、效益高的刺钓作业。至去年底,该镇共投入500多万元,对30多艘效益差、属淘汰性质作业的围网船和10艘拖网生产渔船进行转产和技术改造。目前,该批作业渔船经济效益可观,平均每艘改造渔船年单产值可达50~60万元。
稳住传统渔场,开拓外海渔场,实现“闯出去”战略。几年来,他们在稳定南海传统渔场同时,多方联系,加强合作,每年组织批量渔船开拓南沙和东海渔场,有效地减少南海传统渔场的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镇就开始组织渔船赴南沙进行探捕性生产,并取得成功,开省渔船赴南沙渔场生产先河。近几年,他们每年还组织30~50艘大马力刺钓船赴浙江东海渔场生产,每年创造渔业产值4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观。
抓好海水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方式。目前,该镇海水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滩涂浅海养殖。全镇网箱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全镇海水养殖年产值8500万元,发展海水养殖已成为该镇渔民转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该镇致力在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上进行改进,推广单一品种向名、优、特、稀多品种,粗养向精养迈进,发展落地围网、海水流箱和高位池养殖。另外他们还加大水域农业开发力度,推进返碱田、丢荒田养殖资源开发利用,近年开发山口洋五谷围、海蓢围,目前已进人招包阶段,标志着镇海水养殖业已进人一个新台阶。
增加投入,完善渔港基础设施
近年来,该镇在阳江市委、政府做优做强海洋渔业的战略指导下,立足于东平渔业发展、渔港建设、渔村建设及渔区深层次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协调解决好渔业、渔民、渔村“三渔问题”,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渔区文化建设之路,使东平逐渐成为阳江市乃至粤西有名的渔船中转站及渔货销售中心,并且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补给口岸贸易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文明渔港。
优化体制,促进渔业稳步发展
东平渔业发展,经历过辉煌时期。自20世纪70年代初渔业体制下放后,渔民家庭成为渔船的权益者,充分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东平渔船从原来的100多艘增到现在500多艘,并且渔业产量、产值连续10多年位居阳江市前列,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但近几年来,由于各地渔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渔船的发展壮大,与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柴油、渔需品、网具成本增加、鱼价不高等,导致渔船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差、渔船亏损破产严重。从1996年开始,就有30%左右的渔船陷于破、亏损边缘。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迅速恢复渔业生产力,使渔民走出困境。近年来,该镇增加投入,优化作业布局,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制定对内调整好、对外闯出去的渔业发展战略,努力均衡捕捞、养殖、加工三元海洋渔业,现该镇的渔业发展呈均衡稳步发展的态势。
政府引导,打开技改调整作业结构的新路子,使之成为东平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几年因海洋资源衰退,渔业效益走下坡路。镇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果断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引导渔民进行渔业技术改造,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和作业方式,淘汰一批靠资源吃饭的渔船,使之成功转产,走出困境;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改,凸现拳头作业优势。东平是全国有名的钓鲨之乡,刺钓作业是该镇的优势拳头作业。他们在进行调整作业布局时,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不伤资源、效益高的刺钓作业。至去年底,该镇共投入500多万元,对30多艘效益差、属淘汰性质作业的围网船和10艘拖网生产渔船进行转产和技术改造。目前,该批作业渔船经济效益可观,平均每艘改造渔船年单产值可达50~60万元。
稳住传统渔场,开拓外海渔场,实现“闯出去”战略。几年来,他们在稳定南海传统渔场同时,多方联系,加强合作,每年组织批量渔船开拓南沙和东海渔场,有效地减少南海传统渔场的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镇就开始组织渔船赴南沙进行探捕性生产,并取得成功,开省渔船赴南沙渔场生产先河。近几年,他们每年还组织30~50艘大马力刺钓船赴浙江东海渔场生产,每年创造渔业产值4000多万元,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观。
抓好海水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方式。目前,该镇海水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滩涂浅海养殖。全镇网箱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全镇海水养殖年产值8500万元,发展海水养殖已成为该镇渔民转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该镇致力在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上进行改进,推广单一品种向名、优、特、稀多品种,粗养向精养迈进,发展落地围网、海水流箱和高位池养殖。另外他们还加大水域农业开发力度,推进返碱田、丢荒田养殖资源开发利用,近年开发山口洋五谷围、海蓢围,目前已进人招包阶段,标志着镇海水养殖业已进人一个新台阶。
增加投入,完善渔港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