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密功吧 关注:411贴子:867
  • 6回复贴,共1

禅密功之双云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功为基础功法,可以和筑基功一起练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22 10:23回复
    双云功,是从静中得气(真气或谓元气),以此为动力,根据需要,利用气的运行和发放,使肢体或内脏自行运动和回授引动以及发气于他人进行催动的锻炼与治疗方法。
    双云功的核心是“动”。
    其所以动,缘于人体有阴阳,表里,上下、反正、虚实和动静之分。分主见其离,合之浑然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利用这一自然变化的规律和手段,来平阴阳,疏经络、调气血和舒五志(即改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五志为忧、思,恐、喜、怒),起到防治疾病,延年和生意的作用。静极生动,定中无定,寓于动,是双云功的理论基础和巧妙运用,这尤为医学气功界所据理强调的,静是万物在动在变的另一种形式,动静相错,相互为用是其实,但动是基本的,永恒的。如何利用合理的动来有效地促进气的作用,调动和利用人体所固有的这一潜在功能,进行自我调节,为身心康乐服务,是由古至今气功界关注,探索和争论的问题,我国原始古老的禅修功法,着重于外静内动,主修精,气、神,继而辅以动功,如。“导引术”,以及。“易筋经”,“五禽戏”等等,注意到筋,骨,皮的锻炼,这是演进,尔后至今的自发运动,自身引动和发气催动等则又是“禅”(静功)与一“导引”(动功)创造性的组合与运用,是气功方法的改革,是我国释,道,医,儒、武界气功家与广大群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正在研究提高的宝贵经验。


    IP属地:北京2楼2014-06-22 10:28
    回复
      2025-05-28 22:48:51
      广告
      姿势与要求
      一、站势
      1、两腿开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双膝微屈,但关节要滑利,屈中求直。牧臀,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弯为度。两臂微屈置于头两侧(掌心向里。初缘时,可置于腹前或胸前,掌与头,胸,腹的距离,不少于一市尺。姿势要舒展大方,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指,趾散,腋胁空,头颈虚顶,密处松,体重落于踵。练法是:以两脚跟联线的中点为一个点,密处、天顶各为一个点,要求这下中上三点垂直一线,维持身躯中正并利放松。
      2、闭目远视(男面北,女面南,合于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以期心肾相交,水火既挤)。
      3,遥想山、水,日、月、星,云等宏伟自然美景。初练时系缘于物,神无思虑,气不摇动(飘散),必先有归依,进而似觉非觉——似无心,最终过渡到空,无——似无我。。还神摄气,妙在虚无¨即自身宇宙客观化或谓天人合一的溶化以至“解脱”。
      4,呼吸要自然。“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以至“忘息”之若有若无。“似有者尚有有,似无者未真无”,要自然形成,切忌刻意追求,勉强从事。
      5,收功。一升一降(一上一下)、一开一合(:·内二外),是动静运动周而复始、不断变化的表现程序。双云功的升降开合是指动作、气息,意念三者联成千体而又互为作用说的。双云功中的收功,因人而异,要区别对待,更主要的还要顺乎自然,以各自的“自觉适度”为依据为尺度,自行修炼,自行衡量,强调。有生有藏,全凭时机,一动一敛(包括身,心,息三个方面的动和静,出和入等),务求“圆满顺利”。操作方法是:当四肢或内脏发功到一定时间和程度,自然欲止的时候,要两掌交叠抚于脐下(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存念于小腹腔中心,意守于此。神返身中气自回”,求得“回阳不漏”和“圆满成功”。收功时间长短,要从全身停动起,直至全身气感消失止,要耐心等待,切勿草率收兵。这是第一部功的收功方法。操练尔后第二部的回授引动和第三部出发气催动·时,术后仍需收功,以求收敛外气,回归体内,收功片刻,期待恢复常态。


      IP属地:北京4楼2014-06-22 10:31
      回复
        二,坐势:坐凳、椅或沙发均可(加用蒲草垫,倘可助气通窍),但要松腰和上身竖立,天顶与密处上下垂直一线。两掌分置于腿上(掌心对问脐)。两脚前伸,全脚铺地,小腿与大腿的角度要大于直角,以利放松。其它要求与站势同。
        三,卧势,要仰卧,枕勿过高,以利呼吸。两膝向外微屈,以两踵相抵为度(膝下可放一小垫),两掌分置于腹股沟(掌心对向脐下或掌心覆盖于腹股沟),以利放松,以助气感。其它要求与站势同。


        IP属地:北京5楼2014-06-22 10:36
        回复
          效应:伊始,先指、掌,后全身产生气感,如热、凉,疼、痒,麻,酸、紧,胀,轻、重、大、小、跳,空,无等感觉。或者偶见闪电、流星、长虹、旭日,钩月或五彩缤纷等光亮,嗅到奇异花香(多是荷花和檀木的香味)等。这是气的产生和流窜过,程中的内动景象,是外动的.前奏和基础。继而蔓延冲荡,四肢百骸被迫地做出颤、抖,摇、晃、转等动作,或快或慢,或刚或柔,千姿百态,日新月异,有人还手舞足蹈,循经点穴和拍打按摩,以至跑、跳、滚、爬,甚至做出了不曾想象过和平时根本做不出的高难动作等等,这是出自本能(包括潜在功能)和需要,其动作的质和量,自会因人的体质强弱和病的性质,部位,以及气功内作用的大小,自发而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因而,练功之后,自觉身躯轻松灵活,神志开朗豁达或症状顿减,久之则“气血流畅,疾病不生,五志舒合,长寿明性”,绝无主动机械运动之后的心跳气喘,大汗淋漓、疲倦无力,甚至失误损伤等情况。第二部这是。气功外作用,变被动的自发运动为主动的引动阶段。由此,体现出第一部。气从内生及其发动”与此部“气又外来及其引动”的法,理、能的连续性和能动性,以及它的目的、手段,作用,和特点。操练此部功法获得的功能(发放于体外的内气,即外气)强化之后,其后的发挥和利用,可随心所欲,能高效率地治疗疾病和锻炼身体。所以,收放如何,在于功能,功能大小,在于对功法的深透理解与持久修炼,尤其是第一部功夫的学练。


          IP属地:北京6楼2014-06-22 10:41
          回复
            注意事项:
            一,在第一部功法,被动运动阶段动,不是主观臆造的,要耐心练功,功到自然“生”动,亲自体用过的人们已有共同语言。因此,勿为他人非议而分心。动,会因人的性格,体质和疾病而异。如有的先抖,有的先晃,有的先快,有的先慢,有的先大,有的先小,有的先内,有的先外,有的先刚,有的先柔,有的点穴,有的按摩,有的在微笑或淌泪等等。不能一致,不可求全,也不要疑虑。即使现时“外不动”,只要周身或局部有气感,即“内在动”,同样在受益收效。动中,要“求”静,依然意守外界,勿因动而神注被动形态和部位,或惊疑不已或强行收功,要坦然置之,欣然受之。不要勉强收功和收功不彻底。否则,会适得其反,自觉很不舒适,甚至疲劳、症状加重或气留身躯某部,长时间不得消失,或全身微动不息(遇此情形,要接连再次练功,再次收功,耐心等待,彻底收功,即可克服和纠正)。有人手脚平时偶尔或时时,阵阵觉得有温热和电麻感等,是正常现象。日后,会时过而息的。但是,动中如感觉不适,也可主动停动。方法是改意守自然界为内视小腹腔内(不要死盯一点,要沿脊柱内视整个小腹腔),改自然呼吸为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鼓胀,呼气时小腹凹瘪)。必要时,可开目连续深呼吸,轻声吐“哈——”字音(可以听出),放松密处,存念于地下最深处,等待两掌自发地合拢于脐下,进行收功。高血压病患者,练功时要意守地下极深处,接“地根”,重阴伏阳,以水涵木,息风散热,并泻肝子之心火,低血压症患者,意守天上最高处,接“天根”,采阳补命火,以填真元。上下往来,通理三焦气血之虚。妇女月经期。怀孕期和严重神经病患者勿练。
            二、在第二部功法,主动运动阶段,此部功法,要在第一部功法完成,即被动和不自主的动作不再出现,或长期处于似动不动状态的时候,方可进行练习和逐步使用。这是自发功熟练和完成之后的下一步功法,是锻炼和治疗进一步取得效果的必由之路和上升阶段。上进心或求知欲人皆有之,但急于过渡,势必要影响筑基,有碍尔后一系列功法的掌握和功能的运用。另外,因为内气不足、摄取外气不力,必然发之则时断时续或软弱无力,又直接影响着锻炼和治疗的效果,降低锻炼兴趣和治疗信心。以锻炼为目的的健康者,可全身引动。运动员,为了提高训练水平和改善竞赛中的精神状态,以及尽快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可在教练员或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全身或局部引动。病人,应以治病为主,以病区(灶)为重点,“对症下药”。按需要和根据自觉情况与医务人员合作,在施术中寻觅适合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有效地进行。不能千篇一律。要经常向辅导员说明情况,必要时请医生临时或定期检查。但是,高烧、出血、急性疾病未愈,慢性疾患不稳定尚需卧床休息以及严重神经病患者,均不宜学练。
            三、在第三部功法,联合运动阶段所谓联合运动,是炼己与别人功夫统一后的应用。炼已是建筑前的基础,制人是筑基后的成果。双云功的理,法、能,效,是禅密五步功的第一步,在学练和运用各阶段中会遇到些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差异。这,可以逐步求得纠正,那就是创造条件,刻苦学练,继续钻研,奋斗到底。“先生于内,后取于外,外为我用”,是禅密功的指导思想、练功方法和应用目的,缺一不可,又必须有机结合。因此,在准备工作中,应着重内气养成,以全身得气(步入气功态)并以内气充盈为尺度为前提。在导弓[动作中,要内(脊柱)外(四肢)齐动,以踵为连接点,力和气由地下来,经由身躯到手和眼,长河水不断流。在吐纳方法上,要交替轮换,不间断,既各有侧重,又各有所用,也要“川流不息”。在意念活动方面,动作的舒展和气的呼出,即是发。动作的回缩和气的吸入,即是收。先收后发,发后再收,周而复始,一升一降,一开一合,相互作用,连动不一,不可失之偏颇。导引动作,吐纳方法和意念活动三者结合,浑圆一体,尤其是气的作用由于炼己而强化,并可以从意念支配布于内和运用于外之后,即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先己(以意导气)后人(以气着人),内(发气人)外(受气人)相合“气场”相联),开合升降(发气人的意念变化、吐纳方法和导引动作的不同),变化不已(受气人被迫进行多样的肢体运动或者体察到气在体内流窜不已等实感)。还告诉我们,意念是主要的,就是说要强调和加强“念”的作用,如歌诀云,重意勿重气,玄气无根。重气勿重力,重力无气。重气又重力,伤己害人。又说:意气两不重,无影无踪。气力两不重,内外皆空。力意两不重,气不运行。
            第二部功法运用自如之后方可学练此功法!二是仍要功后收功,彻底收功。
            其它1、练功时,松衣带,穿平底鞋。收起手表和眼镜,不要不饱,选择平坦,整洁、肃静、幽美和空气流畅的场所进行。酒后和心情不佳时,暂不练功。2、按时练功,特别是晨间练功(平旦之气至清),养成习惯。夜间睡前再练一次,也不妨在午夜练,即“十二时中须认子”,试看气感如何。3、要见缝插针地练。“念兹,在兹,常惺惺”,做到气功家们说的那样
            “行,站,坐、卧,不离这个”。滴水可以穿石,功到自然成。4、无畏非议。不怕干扰。相信气功科学,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战胜疾病,不获全胜,决不罢休。5,辅导员要随时观察学员的练功情况和精神状态,留意周围环境,努力为学员排除外来干扰。对长时间自动不止时学员,特别是对不能自主收功的学员,进行语言诱导,如轻声说。全身擦松,睁开眼看我.深呼吸,停下来,收功。必要时,可面对面用双手分别擒住对方的,两手腕,然后用两拇指和中指分别对捏和掐对方小臂的内关穴和外关穴(内关穴,仰掌,腕横纹上二寸,两纺之间。外关穴,腕背横纹上二寸,两骨之间)直至停动,再稍散步,即可。如用重刺激手法和粗鲁语言,予以强制收功,功后会感觉不适,产生恐怖心理之后,有碍今后练功,甚至造成偏差,影响也不好。此外,辅导员在学员身后,用十指尖触及学员身体,从头、颈,背,腰到大小,腿,由上往下,快速地下划摩擦,再从双肩往大小臂快速下划摩擦,接连施术几次.给以轻快舒适的调理性刺激,也能有效地制止学员不自主的乱动和帮助池们左主动收功。


            IP属地:北京9楼2014-06-22 10:4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3-15 2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