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贪生冷防寒滞
夏至到来之后,高温之下冷水洗浴是很多中青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主要症状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诱发风寒感冒。有的人虽然是热水洗浴,但是喜欢洗完之后进入空调间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更容易导致寒邪伤阳,留滞体内成为致病因素,老人与孩子尤其需要预防。
夏季夜短,老人儿童或者体质稍弱者,夜间不易消化饮食,尤其是生冷食物,时逢夜间体育赛事,一些人更是把冰镇啤酒等饮料以及生冷饮食作为夜宵,时间久了会导致寒邪凝滞,出现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那么,如何不让这些寒邪留滞体内呢?首先大家要注意尽量少吃生冷食物,此外,从中医角度来说,很多食品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多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中医养生学重视“春夏养阳”,夏至节气是一年之中阳气由盛转衰的时候,此时最需要养护阳气,以防寒邪留滞。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灸”疗法,比如艾灸,从而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状况。在夏季,经常对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很好地起到保养阳气的作用。像足三里、神阙穴等部位,既好找,治疗起来也很有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艾灸这些穴位可以直接温养五脏六腑。必要的时候可以到针灸科试试三伏贴,辨证之后敷贴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