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吧 关注:156,876贴子:954,267

回复:“至真至善”蒋兆和作品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墨素描,用的是生宣吗?还是半生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6-19 15:23
收起回复


    17楼2014-06-19 15:23
    收起回复
      用生宣,开始学画就是买他的讲义,买他的书画资料学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6-19 15:27
      收起回复




        19楼2014-06-19 15:27
        回复


          20楼2014-06-19 15:43
          回复
            一拜谢大师,再拜谢楼主,三拜谢吧主!莽莽撞撞的山野村夫一窍难通实实在在开眼界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6-19 15:45
            收起回复



              22楼2014-06-19 15:48
              回复
                范曾:师从蒋兆和
                《吟赏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荟萃了范曾先生对古今书画艺术及书画家的独到评述,下文是他的一段回忆。
                  我从蒋兆和先生学艺20年,对他在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上苦心孤诣的探索,以及在教学上的认真严肃是深有体会的。
                  蒋先生强调中国画的“骨法用笔”。他认为,这是中国画家有别于西洋画家的出发点。我观察蒋先生写生,他总是平心静气地观察模特一段时间,然后先画眼珠、后眼睑、后眉骨,然后鼻翼、口角,均用极简约的线条出之。这时人物的神情已跃然纸外了。至此,蒋先生还往往没有蘸第二次墨,这使人想到中国画的“惜墨如金”真非虚传。
                  蒋先生曾告诫我们,存在于画面的笔或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都是废笔废墨。在线条已将人物的五官约定之后,蒋先生略施皴擦,以显骨骼肌肉之微妙起伏,或以淡墨稍加渲染,呈其浑圆蕴藉之致。从未看到蒋先生以炭笔打轮廓,也不作任何修改,那是一种纯粹的中国画家成竹在胸、如灯取影的画法。
                  蒋先生一贯要求学生要全面地观察物象,而不要支离破碎地逐一描画。在大体轮廓无误的前提下,则要求学生“尽精刻微”,如眼睑的开合,口角的松紧,眼角、眉梢的轻微变化,鼻翼、鼻唇沟的细小动态,都十分重视,他要求精微,但决不主张繁琐。
                  蒋先生对于初学的人,要求尤其严格,他经常引用南朝哲学家范缜的一句话“形存则神在,形谢则神灭”告诫那些连基本把握形象的本领也不具备就妄图所谓变形的人。蒋先生塑造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无论屈原、李时珍或者战士、农民,都是既精微又兼具神采的。


                23楼2014-06-19 15:50
                收起回复


                  24楼2014-06-19 15:52
                  回复



                    25楼2014-06-19 15:56
                    回复


                      26楼2014-06-19 15:59
                      回复




                        27楼2014-06-19 16:03
                        回复


                          28楼2014-06-19 16:07
                          回复




                            29楼2014-06-19 16:10
                            回复


                              30楼2014-06-19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