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布施大家都知道,可惜有些人布施给了邪师,然后说怎么搞的,我这么虔诚的布施,不光没好处,好像越来越差呢?
佛祖这里告诉了你这个道理。
听到这个话,有些人又开始打妄想了,那我要把钱留着,以后专门去布施给佛祖,至少也要辟支佛,或者阿罗汉之类的。
这样本小利大哦
其他的凡僧,就不要浪费我的钱啦。
这下佛祖又比较冤枉了。所以有句话叫做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佛祖说的法呢,叫做观机逗教,我们要注意他说法的背景和对象,尽可能了解他的真实含义,避免曲解佛意。
可惜大家现在流行吃快餐,喜欢精简,如微博之类的。长的看不进去,消化不了。这样的话,经常就会出问题。
关于布施三宝时,要以平等心的问题,上次末学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不详述。
关于布施,总结一下:
1.诚心布施得福报
2.布施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3.对待三宝,应该平等布施
4.布施应当逐渐学习三轮体空,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讲
说到布施,有人说我没钱布施,随喜行不行?
随是跟随,跟着别人,帮忙支持;
喜是欢喜,赞叹别人,内心欢喜。
有人是随而不喜,有人是喜而不随,有人是不随不喜,有人是又随又喜。
随喜应当是又随又喜。
不要小看了随喜,随喜的好处可是很大的哦!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祖告诉我们,看到人家布施,我们去欢欢喜喜的帮助他,也是有很大功德的啊。
有人就问了,那这个福报会不会分光了?
佛祖说,布施就好像一个点燃的火把一样,其他人随喜,就好比拿着火把来取火,其他人的火把也被点燃了,却并不影响第一个原始火把。
这个是讲我们修行可以从布施入手,从随喜入手。
以前说过,持戒比布施又要更高一个层次
有人说,我有个皈依证,证上写的持五戒,不过我基本没有做到。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有些人说,我在别人面前还是受戒,在家里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就不那么守戒了。
那也是假的,我们不光人前要守,独处也要守。那应该怎么办呢?
慢慢来啊,先从八关斋戒开始,循序渐进,能守一戒算一戒,能守一天算一天。
争取用3到5年,先把五戒拿下。
讲到受戒,再次提醒一下,戒是戒自己,不要戒别人。戒为降心修,不为赞叹修。
说到戒,有人说,完了,我干了很多坏事呢,这辈子怕是要下地狱了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祖告诉我们,你有过错之后,如果不知悔改,就好像小溪的水慢慢汇集起来,最终变成大海一样深广了。
如果你知道错了,诚心忏悔,以后不再犯了,改恶行善,你这个罪就会消灭了,就好像感冒之后,发一身汗,这个病就会慢慢好了。
我们每个人,无量劫来,都不知造了多少罪,佛菩萨却始终没有放弃我们,愿意救度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努力修行,这辈子就能往生极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布施大家都知道,可惜有些人布施给了邪师,然后说怎么搞的,我这么虔诚的布施,不光没好处,好像越来越差呢?
佛祖这里告诉了你这个道理。
听到这个话,有些人又开始打妄想了,那我要把钱留着,以后专门去布施给佛祖,至少也要辟支佛,或者阿罗汉之类的。
这样本小利大哦
其他的凡僧,就不要浪费我的钱啦。
这下佛祖又比较冤枉了。所以有句话叫做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佛祖说的法呢,叫做观机逗教,我们要注意他说法的背景和对象,尽可能了解他的真实含义,避免曲解佛意。
可惜大家现在流行吃快餐,喜欢精简,如微博之类的。长的看不进去,消化不了。这样的话,经常就会出问题。
关于布施三宝时,要以平等心的问题,上次末学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不详述。
关于布施,总结一下:
1.诚心布施得福报
2.布施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3.对待三宝,应该平等布施
4.布施应当逐渐学习三轮体空,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讲
说到布施,有人说我没钱布施,随喜行不行?
随是跟随,跟着别人,帮忙支持;
喜是欢喜,赞叹别人,内心欢喜。
有人是随而不喜,有人是喜而不随,有人是不随不喜,有人是又随又喜。
随喜应当是又随又喜。
不要小看了随喜,随喜的好处可是很大的哦!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
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祖告诉我们,看到人家布施,我们去欢欢喜喜的帮助他,也是有很大功德的啊。
有人就问了,那这个福报会不会分光了?
佛祖说,布施就好像一个点燃的火把一样,其他人随喜,就好比拿着火把来取火,其他人的火把也被点燃了,却并不影响第一个原始火把。
这个是讲我们修行可以从布施入手,从随喜入手。
以前说过,持戒比布施又要更高一个层次
有人说,我有个皈依证,证上写的持五戒,不过我基本没有做到。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有些人说,我在别人面前还是受戒,在家里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就不那么守戒了。
那也是假的,我们不光人前要守,独处也要守。那应该怎么办呢?
慢慢来啊,先从八关斋戒开始,循序渐进,能守一戒算一戒,能守一天算一天。
争取用3到5年,先把五戒拿下。
讲到受戒,再次提醒一下,戒是戒自己,不要戒别人。戒为降心修,不为赞叹修。
说到戒,有人说,完了,我干了很多坏事呢,这辈子怕是要下地狱了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祖告诉我们,你有过错之后,如果不知悔改,就好像小溪的水慢慢汇集起来,最终变成大海一样深广了。
如果你知道错了,诚心忏悔,以后不再犯了,改恶行善,你这个罪就会消灭了,就好像感冒之后,发一身汗,这个病就会慢慢好了。
我们每个人,无量劫来,都不知造了多少罪,佛菩萨却始终没有放弃我们,愿意救度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努力修行,这辈子就能往生极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