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词意:
自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通常的意思是自然生长,但这里,我理解,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或者是自私。
后其身: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的利益之后。
先:尊崇;重视 前导;前驱 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身先:成为他人的先导。
外其身: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存:保存;保全
身存:保全自己。
译文:
天长地久,古代认为最大的天地是不灭的,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或不自私,所以能够长生不灭。
因此,拥有大智慧的人,
把个人的利益置之于他人利益之后,所以能成为众人的先导。
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从而保全了自身的生存。
难到不正是因为他们不自私,所以他们的理想才能够得以成就吗?
本段与大道原理之间的关系:
本章谈无私。无私是虚静的一个方法。而虚静是有效观无与观有的基本心理条件。观无观有,即观事实,知未来。这是观天之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是圣人之道。
此外,本章揭示了一个普通的人生规律:无私则能成其私。
举例: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分析:
燕王能成其事,正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而能成其私。”这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将自己的身份地位荣耀置于贤人之后,结果是贤人们纷纷跑来忠心地为他服务,帮助他完成的复仇大业。成就贤人之志在先,心中私利在后。贤人以付出为回报,燕王以赢私实现其心中的计划为结局。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禁离题闲聊。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禁离题闲聊。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词意:
自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通常的意思是自然生长,但这里,我理解,是为自己的利益而生,或者是自私。
后其身: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的利益之后。
先:尊崇;重视 前导;前驱 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身先:成为他人的先导。
外其身: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存:保存;保全
身存:保全自己。
译文:
天长地久,古代认为最大的天地是不灭的,原意指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存在,或不自私,所以能够长生不灭。
因此,拥有大智慧的人,
把个人的利益置之于他人利益之后,所以能成为众人的先导。
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从而保全了自身的生存。
难到不正是因为他们不自私,所以他们的理想才能够得以成就吗?
本段与大道原理之间的关系:
本章谈无私。无私是虚静的一个方法。而虚静是有效观无与观有的基本心理条件。观无观有,即观事实,知未来。这是观天之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是圣人之道。
此外,本章揭示了一个普通的人生规律:无私则能成其私。
举例: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分析:
燕王能成其事,正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而能成其私。”这一规律的具体运用。将自己的身份地位荣耀置于贤人之后,结果是贤人们纷纷跑来忠心地为他服务,帮助他完成的复仇大业。成就贤人之志在先,心中私利在后。贤人以付出为回报,燕王以赢私实现其心中的计划为结局。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禁离题闲聊。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禁离题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