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语族(又称罗马语族、拉丁语族),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意大利语族衍生出来的现代语族,主要包括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现代诸语言。操罗曼语族语言的人主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拉丁人”。罗马帝国瓦解之后,原本统一的拉丁语也随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各类方言。这些方言就是今日罗曼诸语言的雏形。
尽管如此,现代罗曼语族诸语言和古老的拉丁文之间已经存在很大不同了。比如,现代罗曼语多以冠词和介词来替代拉丁文复杂的格变化;现代罗曼语用助动词来构成复合时态,这也是拉丁文不具备的。
尽管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罗曼诸语言之间仍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包括:历史传统的彼此隔绝、古罗马帝国治前的地域性古语的影响、罗马帝国覆灭后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变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共融,等等。
Romance一词是拉丁文的romanice一词变化而来的。在拉丁语中,这个词是romanicus一词的副词形式,意为“以罗马人的方式”。
现代罗曼诸语言和古典拉丁语之间的主要差别包括:
除罗马尼亚语之外,其他语言已经没有格变化。
现代罗曼诸语言中名词通常只有两种语法性,而拉丁语中名词则有三个语法性。当然也存在特例,比如罗马尼亚语和意大利语中就保留了一些中性名词的表达,而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加泰罗尼亚语中仍然保存了一些中性的代词。
拉丁语中的指示词在现代罗曼语中变成了冠词。
拉丁语中的将来时已经衰退,在现代罗曼语中将来时有新的构成方式,并结合了“条件式”这一新的语式。拉丁语中habere(相当于英语的to have)一词成为构成时态的重要助动词。很多重要时态都是由这一词的完成体或未完成体加上动词的对应变位构成的。
拉丁语中的“综合完成时”在现代罗曼语中变成了由词义相当于英语to be或to have的助动词加动词过去分词的合成时态。然而在葡萄牙语和法语中,仍然保存了拉丁语的“过去完成时”,而罗马尼亚语则有两种完成时态,两者的意义则基本相同。罗马尼亚语中也保留了“过去完成时”,只用于直陈式中,由动词词缀-se来体现。这一词缀来源于拉丁语虚拟式过去完成时的词缀-isse。
罗曼诸语言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
常规:
罗曼诸语言的语法变化主要依靠动词的词形变化,而非依靠粘着成分。这就意味着对动作的描述更多的依赖动词自身的变化,而非类似英语中go in之类的“动词+介词”结构。这也是罗曼语言构词法的重要特征。
罗曼诸语言通常频繁使用两个助动词来构成时态,都是从拉丁语的不定词esse和stare改变而来的,一个用于描述本质,一个用于描述状态。
罗曼语的动词都要依照人称及数量的不同而进行变位。在少数时态中,第三人称通常有语法性的区别,而第一和第二人称则没有。这一点和阿拉伯语相似,不同的是阿拉伯语的所有人称都有性和数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罗曼语言中都还保留着敬词的痕迹,主要体现在第二人称单数上。例如法语中“你”是Tu,而“您”则是Vous。这一特征被称为罗曼语言的“T-V差别”。
所有的罗曼语言名词都有语法性的区别,但通常名词本身没有屈折变化,尽管拉丁语中名词是有格变化的。
在语音上,罗曼语言通常都将每个词的重音放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在法语中,重音是放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的,因为多数法语词汇摈弃了拉丁语词汇的最后一个元音),而且罗曼语言通常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以消除声门塞音、闭塞辅音等对语言整体美感的影响(例如法语中就有“联诵”的规定)。这些特征使得所有的罗曼语言都具有语速快、语调流畅的特点。
书面形式:
字母W和K使用得很少,通常只出现在人名和外来语中。
字母C和G在前元音(如i、e等)之前的时候通常读音要软化,在后元音(如a、o、u)前则要发较硬的软腭音。
在大多数罗曼语中,一些表示国籍的形容词、表示星期、月份和年份的名词通常首字母不需大写,这和日耳曼语不同。例如,在法语中,“中国的”写作chinois,而不是Chinois。
尽管如此,现代罗曼语族诸语言和古老的拉丁文之间已经存在很大不同了。比如,现代罗曼语多以冠词和介词来替代拉丁文复杂的格变化;现代罗曼语用助动词来构成复合时态,这也是拉丁文不具备的。
尽管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罗曼诸语言之间仍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包括:历史传统的彼此隔绝、古罗马帝国治前的地域性古语的影响、罗马帝国覆灭后频繁的战争和社会变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共融,等等。
Romance一词是拉丁文的romanice一词变化而来的。在拉丁语中,这个词是romanicus一词的副词形式,意为“以罗马人的方式”。
现代罗曼诸语言和古典拉丁语之间的主要差别包括:
除罗马尼亚语之外,其他语言已经没有格变化。
现代罗曼诸语言中名词通常只有两种语法性,而拉丁语中名词则有三个语法性。当然也存在特例,比如罗马尼亚语和意大利语中就保留了一些中性名词的表达,而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加泰罗尼亚语中仍然保存了一些中性的代词。
拉丁语中的指示词在现代罗曼语中变成了冠词。
拉丁语中的将来时已经衰退,在现代罗曼语中将来时有新的构成方式,并结合了“条件式”这一新的语式。拉丁语中habere(相当于英语的to have)一词成为构成时态的重要助动词。很多重要时态都是由这一词的完成体或未完成体加上动词的对应变位构成的。
拉丁语中的“综合完成时”在现代罗曼语中变成了由词义相当于英语to be或to have的助动词加动词过去分词的合成时态。然而在葡萄牙语和法语中,仍然保存了拉丁语的“过去完成时”,而罗马尼亚语则有两种完成时态,两者的意义则基本相同。罗马尼亚语中也保留了“过去完成时”,只用于直陈式中,由动词词缀-se来体现。这一词缀来源于拉丁语虚拟式过去完成时的词缀-isse。
罗曼诸语言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
常规:
罗曼诸语言的语法变化主要依靠动词的词形变化,而非依靠粘着成分。这就意味着对动作的描述更多的依赖动词自身的变化,而非类似英语中go in之类的“动词+介词”结构。这也是罗曼语言构词法的重要特征。
罗曼诸语言通常频繁使用两个助动词来构成时态,都是从拉丁语的不定词esse和stare改变而来的,一个用于描述本质,一个用于描述状态。
罗曼语的动词都要依照人称及数量的不同而进行变位。在少数时态中,第三人称通常有语法性的区别,而第一和第二人称则没有。这一点和阿拉伯语相似,不同的是阿拉伯语的所有人称都有性和数的变化。
几乎所有的罗曼语言中都还保留着敬词的痕迹,主要体现在第二人称单数上。例如法语中“你”是Tu,而“您”则是Vous。这一特征被称为罗曼语言的“T-V差别”。
所有的罗曼语言名词都有语法性的区别,但通常名词本身没有屈折变化,尽管拉丁语中名词是有格变化的。
在语音上,罗曼语言通常都将每个词的重音放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在法语中,重音是放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的,因为多数法语词汇摈弃了拉丁语词汇的最后一个元音),而且罗曼语言通常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以消除声门塞音、闭塞辅音等对语言整体美感的影响(例如法语中就有“联诵”的规定)。这些特征使得所有的罗曼语言都具有语速快、语调流畅的特点。
书面形式:
字母W和K使用得很少,通常只出现在人名和外来语中。
字母C和G在前元音(如i、e等)之前的时候通常读音要软化,在后元音(如a、o、u)前则要发较硬的软腭音。
在大多数罗曼语中,一些表示国籍的形容词、表示星期、月份和年份的名词通常首字母不需大写,这和日耳曼语不同。例如,在法语中,“中国的”写作chinois,而不是Chinois。
![](http://hiphotos.baidu.com/%8El%CD%C3/pic/item/d2e4e9386059252da04cbdb5349b033b5ab5b9d3.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