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营销吧 关注:170贴子:1,016
  • 0回复贴,共1

凡事用“心”去做,让你的人生持续给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没有发现好像花时间与金钱去学了很多原本以为的专业能力或特异功能,效力总是在课程结束后也跟着还给老师了?解决方法是再接着去上更进阶的课程?别了吧!先想想一个核心的问题:“怎么样才学得好?”
不管要学的是什么,像目前热门的业务力、简报力、写作力、思考力、谈判力、笔记力、逻辑力、企划力、产品力、理财力、管理力、创意力、人际力等等一堆大力小力的现代必备技能,有没有停下来想过,不论要学那一“力”,其实,如果缺了其中那个关键的“心”,最终其实都没办法真的“给力”的!
“心”是一种“态度”
很多关于“态度”的解释都偏向强调态度一个人的内在对特定事物的看法与感受,但是,在我自己的体会中,更重要的应该是要关注,这个人在面临特定事物时“怎么看自己”,其实才更为重要。
也可以说,“用心”是为了自己,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自欺欺人的结果,往往做不了什么事。
用心 =Extra
因此,“用心”反应到实际的行为,可以从愿意投入“多一点”着手。用英文来说的话,就是用“Extra”这一字来贯穿。
起头要专注的“多一点 = Put Extra Effort”,在同样的事情已累积一定的超额经验与能力后,紧接着就是要向“多加值 = Put Extra Value ”迈进。这两个前后相连的心法,更是在实际执行时,能持续“用心”在该事物上,不致迷失与放弃的重要引导。
不久前在心中产生这个“用心 = 多一点 = Extra”的体悟时,就在当下,眼前快速闪过以前一些工作与学习上点点滴滴的历程,“喔!原来当初那件事算是有用心。”“什么,那几次以为很拼的事根本没达到有用心的标准!”就在那一下子,真算是整个醒了。
“Thedifference between ordinary and extraordinary is just that littleextra.Anonymous.”
“用心”,或说是“多一点”,是造就“平凡”与“不凡”的唯一条件
这句原文虽是出处不详,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这句话。试着看看每个人的身边,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一开始入学时的资质程度都差不多,在开学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就会渐渐产生差异,而且这样的发展落差和原本入学时的学业程度不见得有正相关。所以,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思考是,为什么资质条件、授课老师、上课环境与时数都差不多的班级,班上的学生在入学后的学业表现会随着课程的进行,渐渐产生多样化的发展差异?同样的比较,若把场景换到以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来看,结果同样都是差很大。
而我更想要分享的是,从几个简单实用的建议,让有心的人,都能轻松“用心”,顺利品尝“用心”后的美好果实,而更重要的是,从心法、方法到做法,轻松练就“随心所使”、想“用心”就能有效“用心”的境界。
怎么样才算是“用心”之作?
我举个例子:怎么用心开会。
1. 在会前:提前预想
先了解开会的目的、议题以及与会人员,“预想会议可能会怎么进行?会提及的重点与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从自己的角色可以准备的资讯与意见”。然后,提前到达。
2. 在会中:积极参与
在别人发言时专心听并记录重要的发言与讨论的内容、一边建构对议题本身与讨论意见的整体理解(可在笔记以图形列出重点事物与其顺序、关联、状况等),同时把握机会主动提问以获取必要得资讯,再者要能清楚回应与自身职责相关的问题与讨论。
3. 在会后:主动回馈
对于在会中学到的重要资讯与新知识,主动在会后向发言的主管与同事,因其会中专业的说明与无私的分享表达感谢之意。更好的是,找机会在帮得上忙,回头帮他们一下。礼尚往来,皆大欢喜,这样的互助正循环,能让工作现场的气氛与互动加分许多。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一般,但真正会去做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不会去做的原因很多,但我个人的观察结论是,一般(平凡)人不会想做不凡(不过就是“Extra 多一点”而已)的事,所以这中间消失的Put Extra Effort,就真是关键了。
简单的事持续做,才是硬道理
因为是“用心”高手,所以在投入的每一样事物时都能事半功倍,微信关注“xunjianyunzc”更多美文供您欣赏,可真要想定、认定、决定后,持续研习、学习、练习才能变身成功的啊!


1楼2014-06-13 11: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