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萍,那个身姿轻盈、言笑晏晏的姑娘,在争奇斗艳的百花丛中,宛如一朵淡淡的桅子花,毫不张扬却散发着幽难的清香。
第一次听到这个美丽的名字,是1991年省戏剧小百花调演结束,朱丹萍以一折《拾玉镯》喜获优秀“小百花”奖。那年她18岁,初入艺术殿堂。
第一次记住她的芳容却是过了三、四年以后,在“天星杯”浙江歌唱新秀电视大奖赛中,向来对歌曲兴趣不浓的我,无意之中被一曲非常悦耳的甜歌所吸引,演唱者是一个青春活泼,有着花一般娇艳,云一般温柔的容颜,还有一双灵动大眼睛的女孩。不知是歌声的动听,还是那女孩的可爱,我认真地看完了她的比赛,而且觉得于她似曾相识。决赛结果,她得了二等奖,直到过了几天我从报纸上知道,她就是朱丹萍——那个浙江小百花的优秀“小百花”演员。
朱丹萍是在我迷上越剧不久便走入我心里的,我对她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于是我也十年如一日地关注着她在艺术上的成长。
后来,我终于看到了她以前演出过的《西厢记》、《白头吟》、《红丝错》等戏,不过都是一些小丫头小童生角色。那时她年龄尚小,又生了一张娃娃脸,倒蛮适合演这些蹦蹦跳跳角色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昔日的“黄毛丫头”,已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青春气息,如阳光一般明媚,我就盼望她能真真正正地演一些“长大了”的妙龄女子。
1997年的《满庭芳》演唱会,我欣赏到了她的九斤姑娘形象——娇俏聪慧,妙语如珠,她的动作轻盈干净,翩若蝴蝶穿花,吕派唱腔清丽欢畅,与孔立萍配合默契,真是喜煞了我这个越剧迷。又有幸见到舞台下的朱丹萍,笑容清纯,犹如邻家女孩,正如魏春芳在《心情故事》中,所描绘的一样:“她(朱丹萍)身上永远洋溢着春意,使人心头一亮。”
当又一批“小花”栽入“百花园”时,团里复排了精典剧目《西厢记》与《五女拜寿》,朱丹萍比较荣幸地在里面担任红娘和夏莲的角色,俏花旦有了在舞台上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而最让我高兴的是2000年的青年越剧演员大奖赛中,朱丹萍演出了从京剧移植过来的《天女散花》,举手投足,如晓月破云霞;彩绸旋飞,似霓裳羽衣舞。端的是“轻歌曼舞凝丝竹,轻纱过处起云烟”。美哉,妙哉!
只可惜这段《天女散花》最终没有进人总决赛,很是遗憾,但是朱丹萍终于有了一段属于自己精彩节目,我由衷为她感到欣慰。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1991年从省艺校毕业进团,朱丹萍已走过了十年的寂寞配角路,十年的磨练,已使她各方面日趋成熟,她已有条件成为“浙小”新生代中的挑梁花旦了。其实,青春靓丽,又有灵气,朱丹萍完全可以在其它领域里一展身手,但她选择了越剧,越剧一定是她生命中最值得留恋的一道风景线。
但是,在寂寞中,再年轻的心也会变老,再焕发的容颜也会黯淡。当其它剧团一些与她同龄甚至比她年少的演员排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大戏,赢得了许多的鲜花与掌声,有的开始向戏剧“梅花奖”发起了冲击,而朱丹萍还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跑龙套,真地希望从今以后她也能得到艺术界的热情关注,能与陈辉玲一样成为越剧花旦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