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office吧 关注:95贴子:1,937
  • 14回复贴,共1

关于成龙李连杰的票房成绩一点见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际情况90年代由于现在资料的不足,所以我们目前知道的全球票房成绩只不过是华语片表现突出的几个地区成绩罢了
当时香港电影一年产出的电影有时能高达突破200部,如果单单靠香港本土市场无疑大部分的电影都要赔到姥姥家,由此对于香港电影的成本无疑是一个挑战,为了更好的饱和发展市场,香港电影逐渐在与各国合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台资港制』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1980 年代中至1990 年代初是香港电影的丰收
期,透过参与国际影展、争取在海外艺术和商业院线放映,或和英国、美国、日
本制作公司合作,来开拓国际市场。然而,由于台湾、东南亚对港片高度需求,
海外资金投入、拉高港片卖埠价格,每部中型港片在1980 年代初的制作成本不
过80 万港币,1989 年成长至600 万,1990 年代初动辄超过1000 万,使电影制作成为高风险投资,本地市场难以回收成本,海外资金、市场越发重要。因此,握有巨额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针对选角、题材、剧本提出要求,香港电影制作以海外市场优先,不少甚至单纯
为卖埠而拍,完全放弃本地市场,例如【新通用】公司自1970 年代成立以来拍
了200 多部戏,却没有一部在香港上映。


1楼2014-06-09 00:23回复





    上面的部分海外票房(实际是非常不全的,因为当时香港市场很多片子都是出口,版权是被买断的,通俗点其实一些海外本土能卖多少票房实际香港发行商也是云里雾里。人家也不需要给香港发行商提供数据)

    备注:单位美金 /上表是50年代港片海外版权综述,不过也能从侧面看的出来,港片发行商也缺乏港片海外市场数据,所以这个榜单的海外市场版权数据应该只有低估


    2楼2014-06-09 00:33
    回复
      港片巅峰期海外市场几乎成李全球通吃和独大,上映的广度和杀入前十的机率其他人都有明显的短板,而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出口文化输入能高达近百国(这个资料电脑做系统刚好被抽了,改天在找到在补充),也就是说对于海外票房表现最优异的成李无疑把他们最大的优势忽略,成李电影能在很多海外市场找到重映数据,比如土耳其,丹麦,荷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等,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其他同期港星遥不可及的,不但能找到他们部分影片重映数据,从当年各国的播放率以及收视率来看成李电影经常与好莱坞大片晚间厮杀,并收视不俗,而且影片市场成李更是甩了其他港星N条街
      以上资料看得出来实际其他港星的全球票房与成李的差距只会比现在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大


      3楼2014-06-09 00:47
      回复
        嗯,知道了。好资料,干嘛不发到票吧?


        4楼2014-06-09 02:23
        回复
          纳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09 08:50
          回复


            6楼2014-06-09 23:26
            回复
              借楼,存个图


              7楼2014-06-19 23:36
              收起回复


                8楼2014-06-19 23:58
                回复


                  9楼2014-06-20 00:03
                  回复


                    10楼2014-06-24 14:20
                    回复
                      不错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06 13:29
                      回复
                        大兵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8-03 21:06
                        回复
                          有研究。


                          IP属地:英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11-07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