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抚们比载泽之流更懂得利用“立宪”来获取自身利益
其实,老于宦海的地方督抚们,远比血气方刚的载泽之流,更懂得如何利用“立宪”来谋取自身利益。张之洞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1906年9月以“立宪”为名的官制改革,张之洞是坚决的反对者,据张氏年谱记载,他对此事“愤懑填膺”,并致电浙抚张筱帆说:“外官改制,窒碍万端,若果行之,天下立时太乱,鄙人断断不敢附和。倡议者必欲自召乱亡,不解是何居心!”
1907年7月,慈禧将权势最大的地方督抚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入中央,阳为尊崇,阴实裁抑。此时,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在8月份的一次觐见慈禧的谈话中,张大声疾呼朝廷要速速立宪。对话如下:
皇太后旨:大远的道路,叫你跑来了,我真是没有法了。……出洋学生,排满闹得凶,如何得了?张之洞对:只须速行立宪,此等风潮自然平息……皇太后旨:立宪事我亦以为然,现在已派汪大燮、达寿、于式枚三人出洋考察,刻下正在预备,必要实行。张之洞对: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派人出洋,臣决其毫无效验,……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均视中国之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臣愚以为,万万不能不速立宪者此也。
有些学者对张之洞前后立场的突变感觉很迷惑。其实很好理解:1906年的官制改革要剥夺张之洞湖广总督名下的许多权力,张自然是要“愤懑填膺”;1907年张已任职中央,在同僚中的声望、资历一时无两,速行“立宪”,组阁的机会多半会落在张身上,他如何会不赞同速速“立宪”呢?

1906年,戴鸿慈(右)、端方在美国芝加哥“考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