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8,990贴子:73,379,148
  • 20回复贴,共1

晚清宪政出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晚清宪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晚清宪政,有人认为是一场骗局,是“旨在巩固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法典”不可能成功;但有人认为宪政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如果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可能成功。对此如何评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08 21:30回复
    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08 21:31
    回复
      封建地主阶级面临民族和时代危机,作出的最后一步自救行动
      虽然没能挽救政权覆灭的命运,但是在形式上,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近代化历程


      3楼2014-06-08 21:34
      收起回复
        因为大清朝不是汉人的朝廷,注定失败!除非提倡满汉一家,平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08 21:35
        收起回复
          失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但是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时代的浪潮淘汰掉了这一批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已不可阻挡


          5楼2014-06-08 21:36
          回复
            一群傻B能懂什么叫宪政?


            6楼2014-06-08 21:37
            回复
              督抚们比载泽之流更懂得利用“立宪”来获取自身利益
              其实,老于宦海的地方督抚们,远比血气方刚的载泽之流,更懂得如何利用“立宪”来谋取自身利益。张之洞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1906年9月以“立宪”为名的官制改革,张之洞是坚决的反对者,据张氏年谱记载,他对此事“愤懑填膺”,并致电浙抚张筱帆说:“外官改制,窒碍万端,若果行之,天下立时太乱,鄙人断断不敢附和。倡议者必欲自召乱亡,不解是何居心!”
              1907年7月,慈禧将权势最大的地方督抚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入中央,阳为尊崇,阴实裁抑。此时,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在8月份的一次觐见慈禧的谈话中,张大声疾呼朝廷要速速立宪。对话如下:
              皇太后旨:大远的道路,叫你跑来了,我真是没有法了。……出洋学生,排满闹得凶,如何得了?张之洞对:只须速行立宪,此等风潮自然平息……皇太后旨:立宪事我亦以为然,现在已派汪大燮、达寿、于式枚三人出洋考察,刻下正在预备,必要实行。张之洞对: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派人出洋,臣决其毫无效验,……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均视中国之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臣愚以为,万万不能不速立宪者此也。
              有些学者对张之洞前后立场的突变感觉很迷惑。其实很好理解:1906年的官制改革要剥夺张之洞湖广总督名下的许多权力,张自然是要“愤懑填膺”;1907年张已任职中央,在同僚中的声望、资历一时无两,速行“立宪”,组阁的机会多半会落在张身上,他如何会不赞同速速“立宪”呢?

              1906年,戴鸿慈(右)、端方在美国芝加哥“考察政治”。


              IP属地:陕西12楼2014-06-08 21:4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4-06-08 21:44
                收起回复
                  清末宪政前夕国内存在多重利益集团的挑战。士绅阶层为主体的立宪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汉族官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6-08 22:01
                  回复
                    可见清政府的统治已面临多方面严重挑战,民主化改革势在必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6-08 22:02
                    回复
                      还有更具体的启示吗?结合当下的实际意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6-08 22:05
                      回复
                        大清酋长


                        IP属地:浙江18楼2014-06-08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