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信自媒体联盟WeMedia融完近2000万元人民币,整个公司估值当在1亿元左右。于是有一些朋友问我,这个模式是否靠谱。我的回答是谨慎乐观。
现在对自媒体这个东西,有两极的态度。一方面是老派的媒体人,认为自媒体的内容不够专业,而且很多评论不够客观,只能靠发软文生存;另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一代的IT媒体人,认为未来不需要组织化的媒体,自媒体也不需要传统的发声平台,一个人就可以发出主流的声音。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一个骑墙派。我认为自媒体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但各种形态的媒体之间将是一个并存的格局,不存在谁干掉谁。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媒体越来越往垂直化方向发展,每个细分行业都将出现各种小微媒体,他们会和传统媒体、自媒体长期并存。而在足够细分的领域,某些特别厉害的人,当然是可以“一言兴邦”,只不过,有这个资格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于靠软文生存的就会略多。
不过,谁不是从小媒体人变成大佬的呢?在你一个人还没有办法获取足够的稿酬或声望时,自媒体联盟这个东西就有价值了。因为我也是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是看着这个联盟从几个人的脑门一热,到喝酒聊天,到歃血为盟,再由兄弟变成股东,乃至今日成功获投A轮。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需要抱团获得更高的传播和收入。
只不过这种抱团,不再是以公司化的形态来完成,而是所谓“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因为公司化的组织形态,不说大家也知道,其实效率未必高,至少传统媒体的人力和组织成本是很高的,而媒体人的核心价值恰恰是人。微博和微信时代的最大价值,就是比博客时代更容易让好的内容冒出来(出名),这时组织化的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就不是很有存在必要了。
我给一些媒体出身的朋友打过一些简单的比方,你就当WeMedia联盟是广告(经纪)公司好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是获取客户广告,投放在某个具体版面上;而WeMedia联盟是就是获取广告,投放在不同的微信公号上。每一个公号都相当于传统媒体的某个版面,但是要灵活得多,也要精准的多。
而且,既然是以人为主,将来还可以效仿凤凰卫视的明星制,可以去做线下活动,比如培训、讲座,甚至代言。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就可以走咨询、顾问等向企业收费的业务。
这里也要插一句话,很多媒体人对互联网大潮甚是忧心,担心自己未来的出路,而我一直对这个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我认为互联网只是效率更高的一种市场淘汰方式,因为好的内容始终是稀缺的,有料的人,只会活的更好;没料的人就顺应达尔文主义,被淘汰出局。总的来讲,虽然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但大体上是不会让人才埋没的。
不过只懂内容不懂传播的人会比较吃亏,许多优秀的媒体人不愿意经营自己,这也是许多写字人的通病。但这种高冷范儿能不能保持,就看自己能耐了,逼格够高,别人要求你写文章,自然可以继续高冷;如果不是,其实多和业界交流接触,沾点儿地气,也没什么不好。互联网毕竟是一个开放畅通的信息海洋,把自己隔绝在信息孤岛上,别说对生存不利,就是对学习和成长也未必好,时间一久脱节是难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比较希望自媒体联盟能闯出点声势来。眼下一些抄袭大号、软文大号是自媒体被腹诽较多的地方,但这两类都不属于我所讨论的范畴,我还是挺想看到一些年轻的作者能够在这个新的传播环境下成名成家,类似牛博网当年的气势。
话说回来,中文互联网其实最近这十年都没出什么牛逼人物。而自媒体的成败说到底,又还是看内容。内容不一定是王道,但依然是必要条件。没有内容都免谈,有了内容什么都好谈。设想下当年牛博网的作者组个自媒体联盟,商业价值妥妥的。
所以自媒体是方向,联盟更有前途,但还是要以内容为本,方有传播为王。
现在对自媒体这个东西,有两极的态度。一方面是老派的媒体人,认为自媒体的内容不够专业,而且很多评论不够客观,只能靠发软文生存;另一方面是许多年轻一代的IT媒体人,认为未来不需要组织化的媒体,自媒体也不需要传统的发声平台,一个人就可以发出主流的声音。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一个骑墙派。我认为自媒体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但各种形态的媒体之间将是一个并存的格局,不存在谁干掉谁。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媒体越来越往垂直化方向发展,每个细分行业都将出现各种小微媒体,他们会和传统媒体、自媒体长期并存。而在足够细分的领域,某些特别厉害的人,当然是可以“一言兴邦”,只不过,有这个资格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于靠软文生存的就会略多。
不过,谁不是从小媒体人变成大佬的呢?在你一个人还没有办法获取足够的稿酬或声望时,自媒体联盟这个东西就有价值了。因为我也是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是看着这个联盟从几个人的脑门一热,到喝酒聊天,到歃血为盟,再由兄弟变成股东,乃至今日成功获投A轮。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需要抱团获得更高的传播和收入。
只不过这种抱团,不再是以公司化的形态来完成,而是所谓“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因为公司化的组织形态,不说大家也知道,其实效率未必高,至少传统媒体的人力和组织成本是很高的,而媒体人的核心价值恰恰是人。微博和微信时代的最大价值,就是比博客时代更容易让好的内容冒出来(出名),这时组织化的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就不是很有存在必要了。
我给一些媒体出身的朋友打过一些简单的比方,你就当WeMedia联盟是广告(经纪)公司好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是获取客户广告,投放在某个具体版面上;而WeMedia联盟是就是获取广告,投放在不同的微信公号上。每一个公号都相当于传统媒体的某个版面,但是要灵活得多,也要精准的多。
而且,既然是以人为主,将来还可以效仿凤凰卫视的明星制,可以去做线下活动,比如培训、讲座,甚至代言。如果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就可以走咨询、顾问等向企业收费的业务。
这里也要插一句话,很多媒体人对互联网大潮甚是忧心,担心自己未来的出路,而我一直对这个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我认为互联网只是效率更高的一种市场淘汰方式,因为好的内容始终是稀缺的,有料的人,只会活的更好;没料的人就顺应达尔文主义,被淘汰出局。总的来讲,虽然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但大体上是不会让人才埋没的。
不过只懂内容不懂传播的人会比较吃亏,许多优秀的媒体人不愿意经营自己,这也是许多写字人的通病。但这种高冷范儿能不能保持,就看自己能耐了,逼格够高,别人要求你写文章,自然可以继续高冷;如果不是,其实多和业界交流接触,沾点儿地气,也没什么不好。互联网毕竟是一个开放畅通的信息海洋,把自己隔绝在信息孤岛上,别说对生存不利,就是对学习和成长也未必好,时间一久脱节是难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比较希望自媒体联盟能闯出点声势来。眼下一些抄袭大号、软文大号是自媒体被腹诽较多的地方,但这两类都不属于我所讨论的范畴,我还是挺想看到一些年轻的作者能够在这个新的传播环境下成名成家,类似牛博网当年的气势。
话说回来,中文互联网其实最近这十年都没出什么牛逼人物。而自媒体的成败说到底,又还是看内容。内容不一定是王道,但依然是必要条件。没有内容都免谈,有了内容什么都好谈。设想下当年牛博网的作者组个自媒体联盟,商业价值妥妥的。
所以自媒体是方向,联盟更有前途,但还是要以内容为本,方有传播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