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生于南北朝宋代,长于南北朝齐代,少年时候,便聪明机警,母亲是谢惠宣的女儿,敦厚聪慧,对王融谆谆教导。等到年长一些,王融俨然已是以为涉猎群书,饱腹经纶的文学之士,所作的文章文采横溢,被当时的广为推崇。
有一次,齐武帝在芳林园大宴群臣,酒至半酣,艳阳西斜,便让王融为刚才众人所作的诗歌作序,王融挥毫泼墨,文不加点,须臾便作《曲水诗序》一篇,文藻极为富丽,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认可与称赞,于是声名远播。
后来齐武帝因王融善于辩论,就派他去接待北魏的使者,魏使见王融年少,就问王融:“你今年多大了?”王融回答说:“五十的年岁,我早已经过了一半了。”魏使又问:“我在北面时,听闻你作过一篇《曲水诗序》,都说要比颜延年还要好,真想品读一下。”王融于是示于魏使。到了后天,魏使在瑶池堂对王融说:“以前看司马相如的《封禅》,可以知道汉武帝的仁德,今天看王生的《诗序》,可以得知齐王的盛明。”王融说:“齐王盛明,自然可与汉武帝相媲美,而我的鄙作实在是无法和司马相如相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文学家却对功名利禄情有独钟,可谓是魂牵梦绕,朝思暮想。而且他自恃自己的品学与门第,想要在三十岁以内,就位居台辅。
究竟是什么让王融对功名利禄追求地如此急切?
一来,王融出生于名门望族,祖上多是达官贵人,朝中重臣,地位显赫一时,权利炙手可热,然而其父却是一名碌碌小官,在朝并无声名,王融由此便欲绍兴家业。
二来,则是王融对地位与权利的渴望。有一次王融外出,行至城门口,正好碰到城门外的浮桥刚刚放了下来,到处都是尘土飞扬,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擦踵,王融停在原地,难以通行,不由感叹道:“车前没有八匹马为我开道,又怎么能称得上士大夫呢?”由此可见,王融对地位和权利的向往。
为了得到重用,他曾经向齐武帝写过《求自试表》,大致意思:“我听说春天的黄莺和秋天的蟋蟀,只有等到节气降临,才会去鸣叫。凋枯的树木和暖暖的春风,只有等到明年,才会再一次焕发生机。然而这不仅仅只有动植物如此,人也是这样。我自从在朝为官,深受陛下恩赐,缨剑紫复,趋步丹樨,每年回到故里,总是会感到无比荣耀。然而,无勤而官,会受到贤士的议论,不任而禄,会受到有识之士的讥讽。深恩很少报答,明主千载难逢,加上人生短暂,光阴不待,真希望明日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来报答陛下对我非凡的仁爱。如果我的诚意获得陛下的信任,无论是任何职位,我都会竭尽所能。”之后,他又向自己的从叔仆射王俭送诗及书以自荐。虽然都得到了升迁,但还是满足不了王融内心的急切追求。
后来,王融结识了齐武帝的二儿子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也很欣赏王融的文辞辩捷。因此两人特相友好,彼此之间的情分非比寻常。王融本来才华横溢,广为人知,现在又有萧子良做靠山,于是京城里登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没过多久,齐武帝病危,昏死过去。而当时齐武帝的大儿子文惠太子已经去世,只有萧子良在内服侍齐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王融喜出望外,认为自己的升官的机会到了,于是就带人守在中书省阁口,不让太孙萧昭业进去,想要拥立萧子良。可惜事与愿违,昏死过去的齐武帝又苏醒过来,传召立萧昭业为他的接班人。王融得知后,叹道:“萧子良你真是误了我的前途了呀!”
萧昭业即位以后,对王融的所作所为铭记于心,对王融也是恨之入骨。刚过了十来天,萧昭业就迫不及待地把王融抓起来,随便安了个罪名,便杀了王融,当时王融只有二十七岁。
追求功名利禄并不是可耻之事,孔夫子尚不羞执鞭。可是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铲子挖不成一口井,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受其祸。
有一次,齐武帝在芳林园大宴群臣,酒至半酣,艳阳西斜,便让王融为刚才众人所作的诗歌作序,王融挥毫泼墨,文不加点,须臾便作《曲水诗序》一篇,文藻极为富丽,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认可与称赞,于是声名远播。
后来齐武帝因王融善于辩论,就派他去接待北魏的使者,魏使见王融年少,就问王融:“你今年多大了?”王融回答说:“五十的年岁,我早已经过了一半了。”魏使又问:“我在北面时,听闻你作过一篇《曲水诗序》,都说要比颜延年还要好,真想品读一下。”王融于是示于魏使。到了后天,魏使在瑶池堂对王融说:“以前看司马相如的《封禅》,可以知道汉武帝的仁德,今天看王生的《诗序》,可以得知齐王的盛明。”王融说:“齐王盛明,自然可与汉武帝相媲美,而我的鄙作实在是无法和司马相如相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文学家却对功名利禄情有独钟,可谓是魂牵梦绕,朝思暮想。而且他自恃自己的品学与门第,想要在三十岁以内,就位居台辅。
究竟是什么让王融对功名利禄追求地如此急切?
一来,王融出生于名门望族,祖上多是达官贵人,朝中重臣,地位显赫一时,权利炙手可热,然而其父却是一名碌碌小官,在朝并无声名,王融由此便欲绍兴家业。
二来,则是王融对地位与权利的渴望。有一次王融外出,行至城门口,正好碰到城门外的浮桥刚刚放了下来,到处都是尘土飞扬,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擦踵,王融停在原地,难以通行,不由感叹道:“车前没有八匹马为我开道,又怎么能称得上士大夫呢?”由此可见,王融对地位和权利的向往。
为了得到重用,他曾经向齐武帝写过《求自试表》,大致意思:“我听说春天的黄莺和秋天的蟋蟀,只有等到节气降临,才会去鸣叫。凋枯的树木和暖暖的春风,只有等到明年,才会再一次焕发生机。然而这不仅仅只有动植物如此,人也是这样。我自从在朝为官,深受陛下恩赐,缨剑紫复,趋步丹樨,每年回到故里,总是会感到无比荣耀。然而,无勤而官,会受到贤士的议论,不任而禄,会受到有识之士的讥讽。深恩很少报答,明主千载难逢,加上人生短暂,光阴不待,真希望明日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来报答陛下对我非凡的仁爱。如果我的诚意获得陛下的信任,无论是任何职位,我都会竭尽所能。”之后,他又向自己的从叔仆射王俭送诗及书以自荐。虽然都得到了升迁,但还是满足不了王融内心的急切追求。
后来,王融结识了齐武帝的二儿子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也很欣赏王融的文辞辩捷。因此两人特相友好,彼此之间的情分非比寻常。王融本来才华横溢,广为人知,现在又有萧子良做靠山,于是京城里登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没过多久,齐武帝病危,昏死过去。而当时齐武帝的大儿子文惠太子已经去世,只有萧子良在内服侍齐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王融喜出望外,认为自己的升官的机会到了,于是就带人守在中书省阁口,不让太孙萧昭业进去,想要拥立萧子良。可惜事与愿违,昏死过去的齐武帝又苏醒过来,传召立萧昭业为他的接班人。王融得知后,叹道:“萧子良你真是误了我的前途了呀!”
萧昭业即位以后,对王融的所作所为铭记于心,对王融也是恨之入骨。刚过了十来天,萧昭业就迫不及待地把王融抓起来,随便安了个罪名,便杀了王融,当时王融只有二十七岁。
追求功名利禄并不是可耻之事,孔夫子尚不羞执鞭。可是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铲子挖不成一口井,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受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