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信佛十年,看经、念佛、念咒、参禅、打坐、吃素都实践过。最终在前年,我放弃了佛教。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对我的思想、我的行为范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我放弃了它,往日的痕迹还在。对佛教的反思也逐渐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宗教产生于人类的蒙昧时代,远古先人畏惧大自然的威力,于是想象出了神。佛教却不是这样,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动乱的城邦混战时代,悲观厌世,离家修行,他没有设想出超自然的神灵,而是用内观的方法止灭心灵之苦。客观的说,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还是比较质朴的,没有偶像崇拜和众多混乱的经咒。原始佛教的佛陀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思想家,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思想。小乘佛经里的佛陀会和弟子辩论,没有“谤佛”、“谤法”之类的诅咒。
大乘佛教产生的年代我没有考证过,但大乘明显偏离了小乘质朴内敛的优秀传统,大乘佛经里面佛祖出场总是大地震动、天女散花等夸张场面,充满神话色彩。很多学者认为,大乘不是佛教,而是异化的印度教。大乘有几个特点:1、偶像崇拜。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供养偶像。比如《地藏经》就长篇累牍的宣传造像的功德;《法华经》要求信徒自焚供养偶像。2、功德宣传。大乘宣传信佛、供僧的功德,即使是大乘的早期经典《金刚经》,也说宣传该经的功德“不可限量”。3、地狱恐吓。对于质疑、诽谤大乘的,大乘就诅咒其下“无间地狱”。
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佛教就是大乘。东汉和三国时期,政府不准汉人出家。到了南北朝乱世,大乘终于在中华大地站稳脚跟。两个原因:一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支持;二是乱世之中,百姓生命朝不保夕,于是寄希望于来世和彼岸。最明显的是东晋僧侣慧远根据大乘的《阿弥陀经》,创造了净土宗。当时,南朝的首都建业(南京)是佛教中心,唐代诗人杜牧还记载这段历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乘到中国初期水土颇为不服。但很快大乘就用三世因果笼络了信徒。大乘对信徒宣传,这辈子活得悲惨是上辈子做坏事太多。这辈子信佛行善,下辈子就能享福。信徒相信三世因果之后,就能对自己的苦难有所接受,并且做些善事以求来生幸福。佛教徒安于现状,行善积德,不反对王权和政府,自然和统治者维稳的意图相符合,所以统治者也支持佛教。历史上发生过“三武一宗”的毁佛事件,根本原因不是佛教教义问题,而是佛教的滋生壮大威胁了国家的财政和兵源。所以,只要佛教继续听话,今后国家也不会打压它。
我曾经信佛十年,看经、念佛、念咒、参禅、打坐、吃素都实践过。最终在前年,我放弃了佛教。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对我的思想、我的行为范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我放弃了它,往日的痕迹还在。对佛教的反思也逐渐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宗教产生于人类的蒙昧时代,远古先人畏惧大自然的威力,于是想象出了神。佛教却不是这样,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动乱的城邦混战时代,悲观厌世,离家修行,他没有设想出超自然的神灵,而是用内观的方法止灭心灵之苦。客观的说,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还是比较质朴的,没有偶像崇拜和众多混乱的经咒。原始佛教的佛陀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思想家,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思想。小乘佛经里的佛陀会和弟子辩论,没有“谤佛”、“谤法”之类的诅咒。
大乘佛教产生的年代我没有考证过,但大乘明显偏离了小乘质朴内敛的优秀传统,大乘佛经里面佛祖出场总是大地震动、天女散花等夸张场面,充满神话色彩。很多学者认为,大乘不是佛教,而是异化的印度教。大乘有几个特点:1、偶像崇拜。要求信徒给佛菩萨造像,供养偶像。比如《地藏经》就长篇累牍的宣传造像的功德;《法华经》要求信徒自焚供养偶像。2、功德宣传。大乘宣传信佛、供僧的功德,即使是大乘的早期经典《金刚经》,也说宣传该经的功德“不可限量”。3、地狱恐吓。对于质疑、诽谤大乘的,大乘就诅咒其下“无间地狱”。
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佛教就是大乘。东汉和三国时期,政府不准汉人出家。到了南北朝乱世,大乘终于在中华大地站稳脚跟。两个原因:一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支持;二是乱世之中,百姓生命朝不保夕,于是寄希望于来世和彼岸。最明显的是东晋僧侣慧远根据大乘的《阿弥陀经》,创造了净土宗。当时,南朝的首都建业(南京)是佛教中心,唐代诗人杜牧还记载这段历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乘到中国初期水土颇为不服。但很快大乘就用三世因果笼络了信徒。大乘对信徒宣传,这辈子活得悲惨是上辈子做坏事太多。这辈子信佛行善,下辈子就能享福。信徒相信三世因果之后,就能对自己的苦难有所接受,并且做些善事以求来生幸福。佛教徒安于现状,行善积德,不反对王权和政府,自然和统治者维稳的意图相符合,所以统治者也支持佛教。历史上发生过“三武一宗”的毁佛事件,根本原因不是佛教教义问题,而是佛教的滋生壮大威胁了国家的财政和兵源。所以,只要佛教继续听话,今后国家也不会打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