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让我变得卑微。每天满怀期待去玩人人,上企鹅,努力搜寻着一切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自己能参与的话题,强迫症似地让“与我相关”后的数字永远保持空白,看着心仪的qq头像只重复着点开关闭的动作。没有生命体验的交集,没有共同理想的憧憬,凭着不甘寂寞的信念晒着一点点小心情大海捞针似地寻求细微之处的知己,借着网络的距离用着一些些小幽默画龙点睛似地延续着早该结束的无聊话题。没有财富,没有成功,没有阅历,却强颜欢笑,装作生活得很好很满足。
前几天书展上的一个讲座分析说,在社交网络中70后喜欢炫,高端大气上档次,90后喜欢晒,文艺回忆小清新。什么原因?讲座说的由于太扯就忘了,但说到底也还是代沟。不是这代人跟这代人的代沟,而是70这代人的财富地位生活品质是我们现在所力不能及的。你叫90这代人去炫不就是要满足你偷偷给人贴上郭美美李天一标签的看客心理吗?事情本该如此,父母炫儿女是种自豪,儿女炫父母就是败家,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青春活力不值得炫、所念念不忘的胡作非为没资本炫、所伤心开心的前任现任不应该炫,所有的一切在成人世界中应该小心翼翼地贴上晒的标签,即便我们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我们的心情只能在阳光下晒晒,去去霉,风风干,留着以后吃腻了酒桌应酬上的大鱼大肉,自个拿出来换换口味。
一切与成功无关的光芒当你拿到社交网络上时就是一种卑微。父母所不认可的价值理念在这总归会有归宿,父母所深恶痛绝的生活方式在这总归会得到理解,父母所匪夷所思的生活情趣在这总归会碰上知己。如果说父母与我之间有一条鸿沟,那么我们并不是站在这条鸿沟的两边摇旗叫阵,而是他们站在沟的两边一脸不解地看着沟底的我。
从小到大,在父母面前自豪地将双手高举,大喊着:“爸妈,快看我手里的东西”,手里的东西只能是奖状成绩单,永远不会是你缠着妈妈花了五块钱买的那辆叫魔鬼司令的四驱车——即便你的魔鬼司令在小伙伴的四驱车比赛中赢过了先驱音速和胜利冲锋。但说实话,内心对父母所不能抹去的感激之情会让我不再购买填充四驱车的五号电池,老老实实地每天出门之前看一眼贴在墙上的奖状激励着自己今天回来时多赢几颗弹珠。
我每每蹲在沟底往上看时,所看的往往是母亲那双与我一模一样的眼睛,父亲与我一模一样的鼻子,而不是母亲唠叨不已的嘴巴和父亲打屁股疼人的手掌。分歧与争吵后的反思往往就是这样的。每次淋着倾盆大雨的时候,我都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死死盯着头上那一团乌云,希望它哭完这一场就能重新变成洁白的云朵。可是,当我回房间擦完眼镜片上的水珠,急急忙忙出去张望雨停后的天空,那哭过的乌云早已逃走,留下的只是一片空荡荡的蓝天和依旧湿漉漉的自己。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把父母的生气失望当做乌云,期待着他们有一天能理解我鼓励我支持我。但现在想来,那片逃走的乌云其实是自己,我所挡住的蓝天,我所淋湿的大地才是父母。
有时觉得青春十分搞笑,能肆无忌惮地跟基友开着捡肥皂的玩笑,能死皮懒脸地搭讪着不怎么搭理你的姑娘,却不能平心气和地跟生你养你的父母谈谈感情,羞涩别扭占一半,不屑傲娇占一半。正如我这篇躺在沟底深情望着上面的文章相信打死我也不可能被父母瞧见。也许我所企求的不是父母的理解,理解应该是我要做的,我宣泄仅仅是为了让脏字鄙语刺痛着自己不要被自己的自恋所迷惑。
熬一碗心灵鸡汤给自己,用散漫无序的语言作辅料,用点击阅读分享评论作火候,我的正能量也莫过于此。
前几天书展上的一个讲座分析说,在社交网络中70后喜欢炫,高端大气上档次,90后喜欢晒,文艺回忆小清新。什么原因?讲座说的由于太扯就忘了,但说到底也还是代沟。不是这代人跟这代人的代沟,而是70这代人的财富地位生活品质是我们现在所力不能及的。你叫90这代人去炫不就是要满足你偷偷给人贴上郭美美李天一标签的看客心理吗?事情本该如此,父母炫儿女是种自豪,儿女炫父母就是败家,我们所引以为豪的青春活力不值得炫、所念念不忘的胡作非为没资本炫、所伤心开心的前任现任不应该炫,所有的一切在成人世界中应该小心翼翼地贴上晒的标签,即便我们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我们的心情只能在阳光下晒晒,去去霉,风风干,留着以后吃腻了酒桌应酬上的大鱼大肉,自个拿出来换换口味。
一切与成功无关的光芒当你拿到社交网络上时就是一种卑微。父母所不认可的价值理念在这总归会有归宿,父母所深恶痛绝的生活方式在这总归会得到理解,父母所匪夷所思的生活情趣在这总归会碰上知己。如果说父母与我之间有一条鸿沟,那么我们并不是站在这条鸿沟的两边摇旗叫阵,而是他们站在沟的两边一脸不解地看着沟底的我。
从小到大,在父母面前自豪地将双手高举,大喊着:“爸妈,快看我手里的东西”,手里的东西只能是奖状成绩单,永远不会是你缠着妈妈花了五块钱买的那辆叫魔鬼司令的四驱车——即便你的魔鬼司令在小伙伴的四驱车比赛中赢过了先驱音速和胜利冲锋。但说实话,内心对父母所不能抹去的感激之情会让我不再购买填充四驱车的五号电池,老老实实地每天出门之前看一眼贴在墙上的奖状激励着自己今天回来时多赢几颗弹珠。
我每每蹲在沟底往上看时,所看的往往是母亲那双与我一模一样的眼睛,父亲与我一模一样的鼻子,而不是母亲唠叨不已的嘴巴和父亲打屁股疼人的手掌。分歧与争吵后的反思往往就是这样的。每次淋着倾盆大雨的时候,我都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死死盯着头上那一团乌云,希望它哭完这一场就能重新变成洁白的云朵。可是,当我回房间擦完眼镜片上的水珠,急急忙忙出去张望雨停后的天空,那哭过的乌云早已逃走,留下的只是一片空荡荡的蓝天和依旧湿漉漉的自己。有那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把父母的生气失望当做乌云,期待着他们有一天能理解我鼓励我支持我。但现在想来,那片逃走的乌云其实是自己,我所挡住的蓝天,我所淋湿的大地才是父母。
有时觉得青春十分搞笑,能肆无忌惮地跟基友开着捡肥皂的玩笑,能死皮懒脸地搭讪着不怎么搭理你的姑娘,却不能平心气和地跟生你养你的父母谈谈感情,羞涩别扭占一半,不屑傲娇占一半。正如我这篇躺在沟底深情望着上面的文章相信打死我也不可能被父母瞧见。也许我所企求的不是父母的理解,理解应该是我要做的,我宣泄仅仅是为了让脏字鄙语刺痛着自己不要被自己的自恋所迷惑。
熬一碗心灵鸡汤给自己,用散漫无序的语言作辅料,用点击阅读分享评论作火候,我的正能量也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