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词意: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天地:在此指道
屈:压抑,委屈,冤枉,弯曲,别扭。不屈,风箱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何来屈呢?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自然状态。
译文:
天地自然做为万物的创造者和规律的使用者,它是无欲的,不会对万物以感情用事,而是从实际出发,运用事物的本性去使用、组合、发挥事物的作用。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圣人法自然的一种智慧。头句刚讲过,自然之道,视万物为刍狗。所以圣人之道,视百姓为刍狗。其意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用自己头脑中主观上的仁,去替代客观上实际的仁。
所以,服道的圣人们,也是不讲仁义的。一切遵循大道法则而行事,视他人为被动存在的无意识体,将他人的受想行识,均视之为一种必然的自然存在,能巧妙地调动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却不会对他人有任何的要求与依赖。所以他人不会有被圣人调动的感觉。圣人调动他人所做的事情,他人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原本想要这么做的。
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大风箱里面空无一物,一切都处于完全自然状态,没有任何压力存在。但你一拉风杆儿,就会有气从一个入口吸进去,然后从另一个孔里就有风吹出来。被吸进去的气源源不断,吹出来的风也源源不断。
大道,就像是这样一个大风箱,大道创造事物的方法,就是拉动那个风箱杆儿(认识资源),风箱杆儿一拉动,各种资源就会从叫做“条件”的这个入口被吸入大风箱,然后再一推那个风箱杆儿(变动条件)将吸入的资源转化为新的事物,又从一个标示着“趋势”的这个出口被吹出这个大风箱。
本章在大道原理结构中的位置:
本章前半段讲无欲以达虚静之境的方法。后半段用风箱形象来说明大道运用虚静之理来创生万物的过程。大道创生万物,不是去改变事物的物性,而是去利用事物现成的物性通过资源组合,变动条件,而化生新事物。
举例:
公输般为楚国制造攻城的云梯,预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件事,步行万里,脚底磨起了厚茧,赶着去见公输般,对他说道:“我在宋国就听说了先生的大名。我想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一个人。”公输般说:“我是讲道义的,决不杀人。”墨子说:“听说您在制造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你口口声声说讲道义,不杀人,如今攻打宋国,这分明是不杀少数人而杀多数人呀!请问你攻打宋国是什么道义呢?”公输般被说服了,墨子请他为自己引见楚王。
墨子见到楚王,说道:“假如这儿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华美的彩车不坐,却想去偷邻居家的一辆破车;放着自己锦绣织成的衣服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衫;放着自己家里的好饭好菜不吃,却去偷邻居的酒糟和糠皮。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东西的癖好。”
墨子接着说:“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而宋国才不过五百里,这就如同用华美的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和麋鹿,长江和汉水的鱼鳖、大鼋和鳄鱼,为天下最多,而宋国却是连野鸡、兔子、鲫鱼都不产的地方,这就如同用精美的饭菜和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带花纹的梓树,以及长松、楠树、豫樟等名贵树种,而在宋国却找不到大树一棵,这就如同用锦绣和粗布短衫相比。因此我认为大王去攻打宋国,与有盗窃癖差不多。”
楚王说:“说得好!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分析:
义是公输般原有的个人意愿。只要不合乎义,公输般就不会去做。这就是公输般身上既有的人性自然规律,墨子使公输般不再去支持伐宋的方式,便是利用公输般这个既有的特点来实现的。墨子把攻宋归于不义,顺应了公输般重义的本性,公输班便放弃对伐宋的支持态度。
偷窃是丢人的事,这是楚王原有的观念。如果是遇到偷窃的事,楚王就不会去做了。这是楚王的做事规律。墨子把伐宋比喻为偷窃,顺应了楚厌恶偷窃的心理。楚王因此撤消了伐宋的决定。
不是去改变草狗的物性与规律,而是去顺应和使用它现有的物性与规律。不去改变人的人的观念和行为趋势,而是去顺应和使用人现有的观念和规律。最终实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这就是视人为刍狗的奥妙所在。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禁离题闲聊。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禁离题闲聊。
词意: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天地:在此指道
屈:压抑,委屈,冤枉,弯曲,别扭。不屈,风箱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何来屈呢?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自然状态。
译文:
天地自然做为万物的创造者和规律的使用者,它是无欲的,不会对万物以感情用事,而是从实际出发,运用事物的本性去使用、组合、发挥事物的作用。
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圣人法自然的一种智慧。头句刚讲过,自然之道,视万物为刍狗。所以圣人之道,视百姓为刍狗。其意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用自己头脑中主观上的仁,去替代客观上实际的仁。
所以,服道的圣人们,也是不讲仁义的。一切遵循大道法则而行事,视他人为被动存在的无意识体,将他人的受想行识,均视之为一种必然的自然存在,能巧妙地调动他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却不会对他人有任何的要求与依赖。所以他人不会有被圣人调动的感觉。圣人调动他人所做的事情,他人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原本想要这么做的。
天地之间,就像一个大风箱。大风箱里面空无一物,一切都处于完全自然状态,没有任何压力存在。但你一拉风杆儿,就会有气从一个入口吸进去,然后从另一个孔里就有风吹出来。被吸进去的气源源不断,吹出来的风也源源不断。
大道,就像是这样一个大风箱,大道创造事物的方法,就是拉动那个风箱杆儿(认识资源),风箱杆儿一拉动,各种资源就会从叫做“条件”的这个入口被吸入大风箱,然后再一推那个风箱杆儿(变动条件)将吸入的资源转化为新的事物,又从一个标示着“趋势”的这个出口被吹出这个大风箱。
本章在大道原理结构中的位置:
本章前半段讲无欲以达虚静之境的方法。后半段用风箱形象来说明大道运用虚静之理来创生万物的过程。大道创生万物,不是去改变事物的物性,而是去利用事物现成的物性通过资源组合,变动条件,而化生新事物。
举例:
公输般为楚国制造攻城的云梯,预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件事,步行万里,脚底磨起了厚茧,赶着去见公输般,对他说道:“我在宋国就听说了先生的大名。我想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一个人。”公输般说:“我是讲道义的,决不杀人。”墨子说:“听说您在制造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你口口声声说讲道义,不杀人,如今攻打宋国,这分明是不杀少数人而杀多数人呀!请问你攻打宋国是什么道义呢?”公输般被说服了,墨子请他为自己引见楚王。
墨子见到楚王,说道:“假如这儿有一个人,放着自己华美的彩车不坐,却想去偷邻居家的一辆破车;放着自己锦绣织成的衣服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短衫;放着自己家里的好饭好菜不吃,却去偷邻居的酒糟和糠皮。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一定是有偷东西的癖好。”
墨子接着说:“楚国土地纵横五千里,而宋国才不过五百里,这就如同用华美的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犀牛和麋鹿,长江和汉水的鱼鳖、大鼋和鳄鱼,为天下最多,而宋国却是连野鸡、兔子、鲫鱼都不产的地方,这就如同用精美的饭菜和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带花纹的梓树,以及长松、楠树、豫樟等名贵树种,而在宋国却找不到大树一棵,这就如同用锦绣和粗布短衫相比。因此我认为大王去攻打宋国,与有盗窃癖差不多。”
楚王说:“说得好!我不去攻打宋国了。”
分析:
义是公输般原有的个人意愿。只要不合乎义,公输般就不会去做。这就是公输般身上既有的人性自然规律,墨子使公输般不再去支持伐宋的方式,便是利用公输般这个既有的特点来实现的。墨子把攻宋归于不义,顺应了公输般重义的本性,公输班便放弃对伐宋的支持态度。
偷窃是丢人的事,这是楚王原有的观念。如果是遇到偷窃的事,楚王就不会去做了。这是楚王的做事规律。墨子把伐宋比喻为偷窃,顺应了楚厌恶偷窃的心理。楚王因此撤消了伐宋的决定。
不是去改变草狗的物性与规律,而是去顺应和使用它现有的物性与规律。不去改变人的人的观念和行为趋势,而是去顺应和使用人现有的观念和规律。最终实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这就是视人为刍狗的奥妙所在。
-----------------------------------------------
鬼谷术精研与案例分析群118015265 通过案例逐句分析鬼谷原理的运用。禁离题闲聊。
《道德经》学院 120648134本群逐词逐句研讨原文并通过古今案例分析加深理解。禁离题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