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吧 关注:42,902贴子:803,445
  • 7回复贴,共1

【思考】汉服的本质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符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只是汉民族的一个民族符号?也许不是的。我们常说我们的老祖宗穿汉服,但是穿汉服的不只是我们汉族的先民。我们应该听过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先生是蒙古族,他曾说,他家族明朝时候就已经定居在江南,那么我们不妨推想他们九成是着汉服的。我们也完全没有证据表明那些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中为衣裳而丧生的人没有那么几个流着少民血液的人。这也很好理解,汉服代表的虽然表面上是Y染色体传承,但它的本质上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天涯在小楼在《一个人的祭礼》里说的好:“一人一衣是为“依”。”这里的“衣”不妨替作文化与精神。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认同了汉的文化精神,必然会对其产生一种依赖性、归属感。这种感受不用明说也难以明说,它就如吃饭、睡觉,呼吸,似阳光、清泉、美食,是生活中必有的一部分,是民族文化质感里固有的一部分。所以复兴汉服绝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这个运动恰是对人类美与善如趋性一般的追寻。它起源于蛰伏于清而兴起于民国的复汉排满思潮,直接原因是80后90后的寻根意识。似古实新、以古探新是它的一大特点,为故国招魂是它的目的,重穿汉服是它的实现方式,所以它有着“始于衣冠而达于博远”的宗旨!那些”汉族虚无论“者,或是提倡”不谈文化“的人,都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什么叫汉服的复兴。


1楼2014-06-03 00:37回复
    章金莱确实这么说过,他是元末蒙古族后裔,但经过这么多代,他本人无论血统还是文化上都已经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所以“六小龄童是蒙古族”的说法很不严谨……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汉霓裳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03 00:51
    收起回复
      为故国招魂,是多少大师一生的梦想,我们可以为他们开出一条长长的名单:
      季羡林
      钱穆
      陈寅恪
      吴晗
      ……………
      人代泯灭,清音独远,江河奔流,万古不废。
      他们永远是中华复兴的坚强后钝。
      最让我感动是陈寅恪的一句话,在我绝望与悲伤时给了我无尽的动力,拿出来与君共勉: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再唠叨几句话,鲁迅如果在世,他会对汉服持什么态度呢?
      就说说我愚钝的意见:他绝对不会否定!
      鲁迅的作品里,什么人他都能骂,什么事他都能批判,但他有两件事绝不含糊,一是对学生的支持,二是对民族大义的追寻。这两点,恰巧现代的汉服运动都符合。
      端午节刚过,再附余光中的一首诗:
      招魂
      余光中
        五月五,楚大夫
        转过你崔嵬的背影
        等一等你身后的民族
        让我们赶上你吧
        令旗招展,急鼓催渡
        以离骚的高亢
        加招魂的怅惘
        向仲夏渺茫的江湖
      大江东去,楚大夫
        淘不尽你的傲骨
        黄河西来,楚大夫
        遥应着你的悲苦
        守护你的,是一切水族
        追寻你的,是整个民族
        魂兮归来,不可以入海
        魄兮归来,不能再放逐
      都为你而下水,满江龙船
        都为你而分波,满舷长桨
        都为你而悬挂,满门菖蒲
        都为你而落肚,满怀雄黄
      五月五啊楚大夫
        你高瘦的背影请一回顾
        众人皆昏唯独你清醒
        这时代尤其要你带路


      3楼2014-06-03 01:06
      回复
        衣服在好看,性情收不回。穿等于白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03 09:39
        回复


          IP属地:安徽5楼2014-06-03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