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报吧 关注:9贴子:11
  • 0回复贴,共1

七十四岁老人坚持剪报48年,剪报达52大类268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七十四岁老人坚持剪报48年,剪报达52大类268册
一把剪刀,一瓶胶水,74岁的卢士俭一剪就是48年。
山东省临清市城区,卢士俭家中,不大的一间书房,同时也是他的工作室,他就是在这里进行自己的剪报工作的。屋内的书橱整整齐齐放满写有正规分类编号的剪报册。
48年间,卢士俭先后翻阅各类报纸、杂志数百种。如今,已经剪贴装订成册的剪报册有52大类,268册,含有2万多篇文章,3800余万字。其中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红色记忆、长知识、收藏、人物、摄影、漫画、书法、剪纸、版画、雕塑等46册。百年中国画,百年中国油画、百年中国画大师佳作选萃、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集锦、中国古代书画名家作品欣赏、国外绘画名家作品拾遗等共222册。
卢士俭老家在青岛,在上小学时,就自费订阅《中国少年报》,养成了每天阅读报纸的习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一直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读初中开始,为满足本人的求知欲望和班级宣传工作需要,开始有选择地将看过的报纸中的国内外大事、名人轶事、名山大川、天下奇闻、世界之谜等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内容剪辑下来,粘贴在简易的本子上。1962年,卢士俭考入山东工业大学。现在已整理保存下来的剪报册,全部是正在大学读书的卢士俭自1966开始,喜欢读报的他,再次拿起剪刀,开始剪报,这一剪就是48年,日积月累从没有间断过。剪报成为他人生的一大爱好和最大乐趣。
自1966年起,卢士俭从学校到工厂,再到机关,工作比较繁忙,忙里偷闲,平时把适合自己剪报内容的报纸先收集起来,到星期天和节假日再集中粘贴在剪报册上,有时4点起来工作。在每一本剪报册的封口,都盖一个16个字的印章“滴水石穿,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乐在其中”,这16个字代表了卢士俭48年来坚持剪报的一种精神。
如今,卢士俭的剪报册已经成为孙子、孙女和他(她)们的小伙伴们增长知识的来源和有各种爱好的同事、朋友查找有关资料的小百科全书。
当地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卢士俭的剪报经历和精神进行了广泛报道。
当问及今后的打算时,老人说,他会把剪报坚持下去,同时建立一个剪报馆,公开对社会开放,希望更多的中小学生和有各种爱好的朋友、同事,随时到馆里阅读、查找有关资料,为社会作出贡献。有机会,要参加全国剪报大赛,与国内同行进行切磋,交流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剪报水平和质量。


IP属地:山东1楼2014-06-01 15: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