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市长,近安!
市长大名,声播三秦,闻君之名,如旱禾淋雨,枯木逢春。早年执政眉县,亲政爱民,于祖国文化传承,更亲身躬行,四处求证,八方垂询,重修张载祠于横渠镇,数次召开《张载思想研讨会》于眉郡。关学后进、各国学者、横渠后裔无不欢心鼓舞,感悌恩深。今物欲横流,浮华成风,唯戴市长独辟蹊境,晓传承、明大义。实乃中华之幸。
世人皆知张载先哲一生舌耕三秦,葬于眉郡。独不知在凤翔东街有中国建置最高,规模最大的先哲宗祠,历朝各代均为关学后进的朝圣之地,研究宋明理学的首选之区。文人墨客,名流大儒,关学支脉,掌门传人均讲学于凤翔《张公祠》。
凤翔《张公祠》始建于宋1080年,明万历46年(1618)风翔知府沈自彰、仰慕关学,见府地有《张子祠》破落凄凉,且无后嗣住守,隧遍访名士丶行文州县、查寻后裔。后得扶风冯从吾讯 ,乃悉直隶(今河北省) 滦州有十四世孙张文运者,即行文永平府(辖滦州)明查并送来凤,归根承祀,张文运奉命率三子(承胤)长孙(元福)次孙(元寿)同往。知府大喜,请准陕西抚院允于拨款,重修《张公祠》,设《横渠书院》于祠内,命祖孙三人住祠任教,着三子承胤赴眉县(时为凤翔府辖制)管护祖坟。天启二年十四世张文运迄民国九年二十四世张建邦共有八位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及奉祀官于凤翔。
《张公祠》集学堂、庙宇、民居为一体,整体布局合理,房屋错落有致,以中线为轴,环环相扣,山门恢弘大气、前院整齐典雅,中院庄严肃穆、后院和谐人文,整个院落层层递进,步步高登,一派天人合一之景象。
岁月无情,风吹雨淋,市政用地、街道拓宽、又遭文革破坏、县机关托儿所所占、今已面目全非、仅存大殿、后殿各一(为凤翔城内唯一仅存之元明建筑)。后殿(启贤祠、三间楹殿)经族人拒理力争、重回族人之手,今已原址重修,唯大殿(五间楹殿)丶产权归县托儿所所有,已成危房。并多次强拆,均被后裔据力阻挡,风雨飘摇,大有倾倒之势。
望戴市长于百忙之中,亲垂下询,救文化古迹于濒危。弘张载思想于关中,振秦人精神于当世,上承传统下启文明于汗青。使士人振奋,百姓归心,谐和安祥,宝鸡永昌。
最后,我想用先祖张载的一段语录做为本文的结束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横渠张子凤翔族系全体后裔恭呈
顺祝戴市长冬日心暖、贵体安康
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