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物价上涨引起市民热议。“24块钱买了6个桃,几个人一分没了,桃子还敢不敢再贵点。”“吃个烧饼夹菜都要4块钱,这还叫不叫人活了。”“一个月4000左右的收入,还是不敢铺开了吃啊。”民以食为天,对于物价上涨,很多市民表示“压力山大”。
市民的感受直观反映了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开封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市食品类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6%,其中小米、牛肉、羊肉、鸡肉、土豆、调味品、鲜瓜果、液体乳等涨势明显。
那么,物价上涨究竟给百姓生活带来多大影响?5月2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市民李女士。李女士指着手里拎着的一兜刚买的苹果告诉记者:“就这几个苹果都10多块,这还是超市里卖的最便宜的苹果,5块多一斤,好一点的要七八块甚至更贵,咱连看都不敢看。”李女士坦言,就她的收入而言,水果涨价还在可接纳的范围内,但是买的比过去要少一些。而菜价、肉价上涨则让她感觉“很受煎熬”。“最近鸡蛋价格又涨了,前几天去买鸡蛋,一斤5.4元,6元买了9个鸡蛋,吃了两顿就没了。”李女士侃侃而谈,“还有那牛肉、羊肉,涨价涨得让我都半个月没闻到腥味儿了。”李女士直言,物价上涨让她感到囊中羞涩,“打牙祭”、改善生活的次数少了,毕竟要量入为出。
与李女士有同感的市民还有很多,在他们眼中,似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而涨价让他们感到钱袋子越来越干瘪。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8元,同比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330元,同比增长13.3%。由此看来,市民的囊中并不“羞涩”,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增速远远大于物价上涨速度。
既然如此,市民又为何感到囊中羞涩呢?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与市场供应的紧缺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有需求就有市场的影响,物价呈现出水涨船高之势。但很多市民却是“选择性失明”,只抬头盯着物价看,却不低头端详自己的钱袋子。如此一来,一些市民便产生了钱袋子越来越瘪的错觉。
需求旺盛带动市场升温,市场升温拉高物价标杆。但物价上涨有利有弊,不能单纯地以上涨多少来评判物价上涨是好是坏,关键还要看物价上涨幅度是否与经济发展步调相一致。欧美国家公认看法是,CPI同比增长2%左右,就可认为物价稳定上涨,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国内而言,由于经济环境要好于欧美,因此CPI的上涨幅度略大于欧美国家不仅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对照,今年以来,我市CPI始终处在“1时代”(同比增长介于1%和2%之间),尤其是4月份,我市CPI在食品类价格同比增长1.6%的支撑下,实现了1.9%的同比增长,传递的正是积极信号。
由此看来,今年以来虽然物价上涨给市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目前我市CPI上涨尚属合理、适度的范围,对于刺激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当前物价上涨,市民还要理性看待。
原文来自: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2/content_166966.htm
市民的感受直观反映了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开封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我市食品类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6%,其中小米、牛肉、羊肉、鸡肉、土豆、调味品、鲜瓜果、液体乳等涨势明显。
那么,物价上涨究竟给百姓生活带来多大影响?5月2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市民李女士。李女士指着手里拎着的一兜刚买的苹果告诉记者:“就这几个苹果都10多块,这还是超市里卖的最便宜的苹果,5块多一斤,好一点的要七八块甚至更贵,咱连看都不敢看。”李女士坦言,就她的收入而言,水果涨价还在可接纳的范围内,但是买的比过去要少一些。而菜价、肉价上涨则让她感觉“很受煎熬”。“最近鸡蛋价格又涨了,前几天去买鸡蛋,一斤5.4元,6元买了9个鸡蛋,吃了两顿就没了。”李女士侃侃而谈,“还有那牛肉、羊肉,涨价涨得让我都半个月没闻到腥味儿了。”李女士直言,物价上涨让她感到囊中羞涩,“打牙祭”、改善生活的次数少了,毕竟要量入为出。
与李女士有同感的市民还有很多,在他们眼中,似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而涨价让他们感到钱袋子越来越干瘪。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8元,同比增长11.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330元,同比增长13.3%。由此看来,市民的囊中并不“羞涩”,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且增速远远大于物价上涨速度。
既然如此,市民又为何感到囊中羞涩呢?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其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与市场供应的紧缺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有需求就有市场的影响,物价呈现出水涨船高之势。但很多市民却是“选择性失明”,只抬头盯着物价看,却不低头端详自己的钱袋子。如此一来,一些市民便产生了钱袋子越来越瘪的错觉。
需求旺盛带动市场升温,市场升温拉高物价标杆。但物价上涨有利有弊,不能单纯地以上涨多少来评判物价上涨是好是坏,关键还要看物价上涨幅度是否与经济发展步调相一致。欧美国家公认看法是,CPI同比增长2%左右,就可认为物价稳定上涨,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国内而言,由于经济环境要好于欧美,因此CPI的上涨幅度略大于欧美国家不仅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对照,今年以来,我市CPI始终处在“1时代”(同比增长介于1%和2%之间),尤其是4月份,我市CPI在食品类价格同比增长1.6%的支撑下,实现了1.9%的同比增长,传递的正是积极信号。
由此看来,今年以来虽然物价上涨给市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目前我市CPI上涨尚属合理、适度的范围,对于刺激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当前物价上涨,市民还要理性看待。
原文来自: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2/content_166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