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短文>现金流量表原理概述(1)
有点睡不着,就起来码点字好了。这篇一直想说,因为我始终强调现金流量表不是那么好编的,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做过总账会计或者审计大概才可以比较好的理解这里面的细枝末节。今天更新的只是原理概述,理解以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我想会好很多,算是个干货。以下正文: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刚开始学习现流表的时候都是从这张表入手的
然后辅导材料上会这么说: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这已经是不错的教材了,我翻翻cpa会计上讲的还不如这段话清楚。有些教材上会每个项目列示下去,看起来讲述的很清楚也很好算。但当你想要自己开始编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编来编去就是不平,更不要说编准了。
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我觉得是教材的问题,教材从一开始就纠缠于细枝末节,没有让你从宏观上了解现金流量表。先说一个简单的问题好了,现金流量表怎么样算是编平了?
举个栗子,期初货币资金100,期末货币资金200,(假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且仅包括全部货币资金),那么你编出的现金流量表三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合计,也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应该也是100,具体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有差异,比如以下三种情况

三种情况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我们都可以说这张表编平了。所以一般来说,现流表编平不难,编准极难。但这种意义上的编平好像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一点。
然后我们分析第二个问题,现金流量表编平的原理是什么?
有点睡不着,就起来码点字好了。这篇一直想说,因为我始终强调现金流量表不是那么好编的,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做过总账会计或者审计大概才可以比较好的理解这里面的细枝末节。今天更新的只是原理概述,理解以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我想会好很多,算是个干货。以下正文: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刚开始学习现流表的时候都是从这张表入手的

然后辅导材料上会这么说: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这已经是不错的教材了,我翻翻cpa会计上讲的还不如这段话清楚。有些教材上会每个项目列示下去,看起来讲述的很清楚也很好算。但当你想要自己开始编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编来编去就是不平,更不要说编准了。
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我觉得是教材的问题,教材从一开始就纠缠于细枝末节,没有让你从宏观上了解现金流量表。先说一个简单的问题好了,现金流量表怎么样算是编平了?
举个栗子,期初货币资金100,期末货币资金200,(假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且仅包括全部货币资金),那么你编出的现金流量表三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合计,也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应该也是100,具体各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有差异,比如以下三种情况

三种情况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我们都可以说这张表编平了。所以一般来说,现流表编平不难,编准极难。但这种意义上的编平好像太没有技术含量了一点。
然后我们分析第二个问题,现金流量表编平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