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的唠叨:
去年夏天,米其林指南宣布进驻广州。当时消息一发布,我就开始跃跃欲试,打算找时间带着太座南下把广州的排挡酒楼挨个吃遍。食在广州人尽皆知,但许多人不知道后面还接了两句:味在潮汕,厨出凤城。
普通食客流连于骑楼底下的烟火气排挡,更执着的食客们则早已把视野跳出羊城,或去潮汕乡间寻求最新鲜的牛肉火锅,或驱车前往邻近的顺德,大啖烧鹅和各路私房菜馆。
如果说,此行太座是为了寻觅上映不久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里所介绍的顺德风味,那么咱则是因为更早些一部名为《寻味顺德》的纪录片。里面一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一间颇有历史的老宅内,一家人在水晶吊灯下用名贵石材制成的餐桌上围坐着吃饭。旁白弹出一行字:这就是一户普通顺德人家普通的一餐。。。可能制作团队是对“普通”这两个字的定义有什么误解?
但如果你真正进入到顺德本地人的生活中时,你或许又会发现,在顺德,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顺德人既打得了商战,也进得了厨房。富庶的顺德人不仅爱吃,更是吃得精细,吃得讲究。
这次临时起意,约上广州的几位朋友,专门趁周末来到顺德。和一般的旅游目的不同,来顺德是为了吃,逛景点倒成为点缀了。午餐吃吃各路小食,晚餐找个知名菜馆,中间的衔接时间,去邻近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逛逛,这大概就是顺德两日游的常规路线了。在春晖园溜达的时候,总觉得身边的游客们都和我一样,是午饭吃饱了过来散步消食的。
大头华烧鹅、欢姐伦教糕、仁信老铺的双皮奶。。。提起顺德的小店,来来去去总离不开这几家。至于在《寻味顺德》中声名鹊起的那一家煲仔饭,在听完老盆友彭桑摆着像张学友表情包一样的脸色介绍完之后,完全没了去试试看的想法。
问(bian)侯(shi)牛展,祝愿生意兴隆(╯°□°)╯︵ ┻━┻
伦教糕太座是喜欢的,但咱觉着和小时候吃的发糕相比,味道也没太大差异。至于双皮奶,恕我嘴钝,吃不太出和广州某些店的差别来,唯烧鹅是真的特别正点。一天顺德之行,最受大家喜欢的,还是晚餐的私房菜——“猪肉婆”。
猪肉婆大概是在游客之中最有名的顺德私房菜之一了,前几年出差的时候咱也来过一次。这次来之前,又问了一个常来顺德的朋友,猪肉婆现在是已经被游客占领了吗?
朋友说,游客爱去,本地人也爱去。
能做到这一点的餐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既然太座也强烈要求,那就选这儿吧。
餐厅是老宅子改建的,内有亭台水榭,小桥上总是站着摆姿势拍照留念的人群,看着就很是热闹喜庆。
菜单用照片形式放在过道上,一目了然,下面就是一个个装着海鲜的水箱。老板挑货的品味也非常地简单粗暴,就是要个头大,扇贝比脸大,濑尿虾比胳膊粗,螃蟹一钳子能夹断你手腕。
说起《风味人间》第二集里太座最期待的那一道“风生水起”,其实就是来自于猪肉婆的出品。你问咱是怎么知道的?老饕么,就是有看一看餐厅装修和摆盘就知晓到底是哪家店的本领,基本操作而已( ̄^ ̄)ゞ
与日式生鱼片相比,顺德鱼生有自己的特点:日式刺身多用海鱼,而顺德鱼生则多用淡水鱼,比如鲩鱼;日式鱼生一般是蘸芥末酱油吃,顺德鱼生的配料则多达十余种,包括姜葱丝、洋葱丝、柠檬草、芝麻、花生、洋葱、胡萝卜丝、盐、花生油、酱油等等,食客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配料添加。鱼片讲究新鲜活杀,片得薄而剔透,鱼生本身淡雅香甜,口感较韧,而花生、胡萝卜丝等配料又可以增添爽脆的层次感,再加上油盐的简单调味,就是顺德菜最好的代表之一了。不过猪肉婆的这盘鱼生大概是为了摆盘,还加入了一些三文鱼,看起来倒是有些弄巧成拙了。
除此之外,也稍微介绍下比较特别的另几道出品:
#头菜丝蒸沙虫,可能有些人看着会有不适感,但沙虫却是咱喜欢吃的食材之一,因为据说吃沙虫补阳(ーー;)
所谓沙虫,是一种穴居环节爬行动物,主要生长的沿海一带的滩涂地区。早些年间,因为工作关系常去粤西海滨城市湛江出差时,有机会就会去当地的排挡点沙虫吃,另外也非常怀念那儿的牛欢喜( ̄▽ ̄)湛江是中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也是沙虫的主要产地。当地妇女会在退潮后的滩涂上采挖沙虫,也有些地方会采用人工养殖的办法。
烹饪沙虫,应该保持其鲜甜的原味,最适合的方式莫过于清蒸,或是熬粥、煮汤,也有人喜欢油炸。用沙虫熬粥、煮汤时,能使粥底、汤底染上一股清甜的香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清蒸的沙虫。沙虫去除体内杂质后,整条都可以直接食用,一口咬下,口感爽脆的沙虫体腔中鲜甜的汤汁便喷薄而出,充盈在整个口腔内。不是特别排斥这类食物的话,建议可以点一份尝试一下,说不定会打开你的另一个味觉世界。
#鲜花椒蒸桂花鲈鱼,带皮的鱼肉切薄,蒸熟后皮肉不分离,配有花椒和辣椒圈增添香味层次,旁边加上一圈丝瓜作为配菜,再用秘制酱汁淋在鱼肉上制成。蒸鱼似乎人人都会,要能蒸好,做成这般地鲜香嫩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钵仔柚皮,食材本身似乎只是简单的柚子皮,却使用了繁复的工序和高汤制成。柚子皮如海绵般吸收了大量汤汁,口感十分软糯,但对在减肥的咱来说有些过于油腻,且个人不太喜欢里面汤汁的调味。不过,太座和几个旁友觉得这道菜还不错。
#盐油饭,米饭采用的是外形细长、稍稍偏硬的丝苗米,并不是如今流行的软糯东北大米的口感,加上简单的油盐焖熟之后,再倒入一些姜蓉调料拌匀,却有着难以言喻的淡雅香气。即使不需要配菜,咱也能吃上三大碗。太座说昨天和另一位摘过百余颗米其林星星的朋友聊微,她在猪肉婆印象最深刻的菜品,也就是这碗平淡之中见真味的盐油饭。
另外还点了五道菜,忘了拍照。因为没点什么名贵海鲜,一顿饭算下来也不算贵。好菜品配上好环境,猪肉婆还是很配得起现在的名头的呀。




